成都美景美食3天2夜大赏:春熙路-太古里-九眼桥-熊猫基地-三星堆-锦里-乐山-黄龙溪古镇阅读:5607/6
相关目的地:成都
出发时间:2021-05-21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1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270890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成都
是一个让人想要去了再去的城市。这三年每年都会去
成都
。
川西
环线奔赴
稻城
亚丁
鹤鸣茶馆闲适喝茶
这次我计划再查遗补漏,去一下还没有去过的地界儿。
出发,最早的航班,一天年假+周六日。
上一次在蜀大侠排了4小时的队,今天中午悠悠闲闲吃个饕餮大餐。
成都
的午餐,再?的餐厅都不用排队,温馨提示:错峰用餐。
这是我一个人的午餐,够豪横吧!
这是在IFS楼下的景区直通车。很方便,纯玩无购物。
又见大熊猫:
奉上一张
长沙
IFS的造型,很独具创意。
九眼桥酒吧一条街。
哈哈哈,九眼桥和图片的差异很大,害得我走了两趟,都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站在桥上。这是我从
安顺
廊桥远拍九眼桥两岸风光。
地铁里面拍到的新南门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的车次,可以参考,关注微信号就能订票。
我订了直通车票,5.22第一站熊猫基地。温馨提示:尽量早上到熊猫基地,因为熊猫上午最活泼,下午吃了竹子就困了乏了累了。
这次我坐8:15的直通车,实际8:00就人满发车,到基地不到8:30。
成都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在
成都
动物园饲养、救治、繁育大熊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
邛崃
山系冷箭竹开花枯死,一部份大熊猫因缺食饥饿而被救护集中到
成都
动物园。
1987年,为了加强对病饿大熊猫的救治管理,将大熊猫的教育展示功能与救护研究功能分离,强化大熊猫科学研究,提高大熊猫繁育水平,
成都
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
成都
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6只大熊猫开始,到现在210只大熊猫的规模。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大熊猫繁育经验,保护了大熊猫这个种群。
可爱的小熊猫。小熊猫不是大熊猫的同类,人类先发现记录了小熊猫,后发现的大熊猫。
小熊猫(拉丁学名:Ailurus fulgens),食肉目小熊猫科小熊猫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IUCN)易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熊猫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条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蹠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无性二型。其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和岩石缝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
大树
的荫深处睡觉。
中国
主要分布于
西藏
(喜马拉雅
山南
坡)、
云南
、
四川
等省。
呆萌的大熊猫,我特别喜欢它,我每次在动物园看到它们都会久久徘徊,这一次又拍了几段十几分钟视频。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别名:猫熊、竹熊)为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动物,是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
中国
国宝”,属
中国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是
中国
特有物种,主要栖息地为
四川
、
陕西
和
甘肃
的山区。它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皮肤厚,体型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脸颊圆,有大的黑眼圈,黑白相间的体色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5月
成都
熊猫基地的游览建议:影院、月亮产房、太阳产房、小熊猫栖息地,科研中心,产房里面没有小熊猫,因为5月份是交配的季节,11周后才有熊猫宝宝。
看了很多视频,知道熊猫每年只有72小时发情期,其中雌性熊猫最佳受孕期才有5小时,熊猫族群不旺,和它们自身有很
大关
系,这也是未解之谜。
我的第二站:三星堆。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东北
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
广汉
城西鸭子河畔,南距省会
成都
约40公里,北离
新兴
工业城市
德阳
26公里,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落成开放。主馆面积7000平方米,是我国一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共分四个不同类别的展厅,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主体内容,全面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铜器等上千件珍贵文物。
三星堆属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由于其古域内三个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为四期,一期为宝墩文化(前蜀文化),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400年),四期为十二桥文化(古蜀,主要遗存在金沙遗址),约相当于中原的夏商周时期。
三星堆是
中国
文明平地一声惊雷。三星堆文化可溯及4600年,延续至3000年前,史学公认,它是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同时期的中原根本就找不到这样丰富的文化堆积,还是没有证据的传说时代。
甲骨文最远3500年,妇好墓3200年,后母戊
大方
鼎3200年,毛公鼎2800年。三星堆的青铜器的制造水平要高于同时代的中原地区,很可能中原的铸造工艺更多的受到三星堆的传播而不是相反。
看过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和黄金面罩的受到深深的震撼,这些人物的面部特征根本不像华夏族!更像外来人种。而且这个文明在浩瀚如烟海的
中国
古藉中根本找不着记载,反向证明三星堆文明远于商周文明,它是文明的传播者。
这是展厅的时间对应表
很多未解之谜,但是学术来看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
我下载了三星堆公众号的VR真人讲解,按照重点文物线参观。
1、象牙
很多象牙出土,判断是
亚洲
象,但是没有发现象骨,所以预计是外交交往的产物。
2、玉石原石
《说文解字》中说明“玉”字:石之美者。
不在乎玉石的品质,而是切割呈现的外立面,当时没有钢铁所以匠人如何切割?预估有两种方式,用蘸水的动物兽皮制作的绳子,或者用碾子。
3、“祭山图”玉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4、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只似箭样的东西。
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5、三星堆神树是
中国
“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