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阅读:3748/8
相关目的地:都江堰
出发时间:2023-11-03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8192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想了很久这篇游记的标题,思来想去什么标题都不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这句“拜水
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这两句最能够代表和概括
都江堰
市的风景名胜,所以鄙人只能借用余秋雨的话来做这篇游记的标题了。此行以游览
成都
市5A级景区:青城山—
都江堰
旅游景区为主,其中青城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以道教文化为主,后山以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为主。在此之前,已游览过后山(
https://imfw.cn/l/313830698
),此行游览前山,后山此篇不再赘述。
有关都江堰市
都江堰
市为
四川
省辖县级市,由
成都
市代管。自秦惠文王灭蜀后,开始设置政区湔氐道(jiān dī )管辖包括今
都江堰
市的广大地区。秦后
都江堰
地区的行政区划历有变化。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灌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灌州为灌县,此后沿袭六百余年。1988年,灌县撤县设市并更名为
都江堰
市。
有关交通
犀浦站
都江堰
市距
成都
60公里,开车需要1小时。
最有性价比的方式是从犀浦站出发乘坐成灌铁路前往
都江堰
市,可以乘坐主线到达青城山站前往青城山景区;也可以乘坐支线到达离堆公园站前往
都江堰
景区。
车程皆在30分钟左右,10元/人。
青城山站
有关都江堰、青城山的门票、游览时间及路线
都江堰
景区
门票:80元/人
游览时间:3小时
游览路线(完整路线):离堆公园—清溪园—伏龙观(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安澜索桥—秦堰楼—二王庙—玉垒关—西街
飞沙堰—鱼嘴无太多风景,可乘坐观光车。(10元/人)
青城前山景区:
从青城山站下车,广场处可乘坐观光车,可购买往返车票,35元/人。
门票:80元/人
游览时间:4小时
游览路线(左上右下):山门—全真观—天师洞—
朝阳
洞—老君阁—上清宫—药王殿—索道—月城湖—山门—建福宫
(索道:35元/人)
都江堰
都江堰
,何为堰?简单讲:堰是一种横越河川的障碍设施,水会在障碍物的后面累积成水潭,积满后会越过顶部流往下游。与坝相比,堰可过水,坝则主要用于挡水。在
都江堰
景区游览时,几乎所有的有关
都江堰
的历史传说都围绕李冰父子展开。但当我仔细查阅有关
都江堰
历史的时候才发现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真正的史料晦涩难懂,有些记载也仅是寥寥数语。除此之外,千百年来,
都江堰
地区的地形地貌的改变也影响着不同时期
都江堰
的整体面貌。我便以我对各种资料的理解去介绍
都江堰
,总的来说现在的
都江堰
是自古蜀时期至现代历代人民共同修建的结果。
都江堰景区
岷江,古称汶水(“岷”、“汶”通用,当今带有“汶”字的地名,皆与岷江相关)。自古岷江沿岸洪涝不断,而
成都
平原却因缺水容易干旱。杜宇时期(约公元前676年),古蜀国官员开明将岷江玉垒山一处天然裂缝(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宝瓶口)加深拓宽,主动从岷江主流上分出一条支流来以达到治理水害并将岷江水引入
成都
平原灌溉水田的目的。(东晋-常璩(qú)-《华阳国志·蜀志》、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都江堰景区
三百余年后,秦国为达成统一,秦惠文王听取大将军司马错“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矣”的建议,出兵攻打蜀国。蜀国灭亡后秦有意将蜀地打造成秦国的战略后方,此时岷江则成为了承担了军事后勤任务的河道。为保证岷江全年皆可行船,需要河流流量必须够大且相对稳定。因此,对岷江的河道整治势在必行。
都江堰景区
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在此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
都江堰
水利工程最为著名。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注重实地考察,根据岷江周边地形地貌,精心设计了
都江堰
水利工程。首先,对开明已经开凿的宝瓶口进一步凿宽凿深,让其可以通过更多的水量。其次,“壅江作堋”,“壅”(yōng)为堆积之意,“堋”为分水的堤坝,“壅江作堋”即修筑分水堤,使江水相对稳定地引入宝瓶口中。这便是
都江堰
水利工程的开端。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
工程使
成都
平原上的农田不再饱受干旱之苦,造就出富庶的“天府之国”。此后两千余年,
都江堰
灌区在
和平
时期以雄厚的赋税产出,与江浙地区共同支撑着国家政权;在战乱时期,
成都
平原则成了中原文明避难之所和重兴的战略重地,并在数次关键时刻左右了
中国
历史的走向。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
水利工程在秦汉时期叫“湔堋”,因其旁的玉垒山以前叫“湔山”,故名“湔堋”。三国蜀汉时期因在当地设置的
都安
县而改称“
都安
堰”。唐代时改称“楗(jiàn)尾堰”,“楗尾”即用竹笼装石,“楗尾堰”一名突出了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此外,在唐高宗龙朔年间还增修了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功能的“飞沙堰”,“飞沙堰”也是
都江堰
渠首枢纽的三大主体工程之一。
都江堰景区
直在《宋史》中才首次提到
都江堰
:“
永康
军岁治
都江堰
,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都江”即“
成都
江”,也就是
成都
平原上的“府河”,其上游为
都江堰
内江
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也就是说直到宋代才把整个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命以“
都江堰
”并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
工程经历代的修缮现为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至今仍在一直使用。
都江堰景区
从景区正门进入不远处有一卧铁喷泉,此处的卧铁为复制品,真品位于
都江堰
内江
的凤栖窝,至今仍发挥作用。四根卧铁按年代依次为明万历三年、清同治三年、1927年、1994年。卧铁是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清淤时必须淘够深度,以淘至见到卧铁为准。如果淘滩深度不够,
内江
河床太高,将使
内江
灌区引水量不足;而淘滩过深,则会使过量的洪水涌入
内江
,导致
内江
灌区洪涝灾害。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卧铁喷泉左侧有一处盆景园,名为清溪园。园内盆景众多,与溪流、楼阁相互映衬,宛如仙境。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从清溪园回到堰功道上,径直向前,有一处古典建筑群名为伏龙观,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并由此得名。
都江堰景区
伏龙观建于离堆之上,离堆是古代劳动人民开宝瓶口后与玉垒山分离的孤堆,故名离堆。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伏龙观前殿树立有东汉李冰圆雕石像,是1974年当地人民在修缮
都江堰
水利枢纽工程时挖出,上刻有“蜀郡李府君讳冰”和“东汉灵帝
建宁
元年” (公元 168年)字样,其作用可能是用来测量江水最低和最高限度。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景区
正殿中放有飞龙铁鼎,为明代浇铸,清
咸丰
年间在青城山上皇观出土,上有八条飞龙和云纹花卉,是不可多得的古代铸造精品。上皇观原名玄真观,曾是青城山最气派的皇家宫观,是唐公主玉真和
金华
修真之所。飞龙铁鼎于1978年移入伏龙观中陈列。
都江堰景区
宝瓶口是
都江堰
三大主体工程之一,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起“节制闸”的作用,能自动控制
内江
进水量。宝瓶口修建时尚未发明炸药,必须采用人工开山的办法,而当时的人们能想出用火烧石,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加快工程进度,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科学方法。现所见离堆、宝瓶口是1970年使用钢筋混凝土大规模整修和加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