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足石刻之一:简介(附重庆市区往返大足的交通攻略)阅读:8282/11
相关目的地:大足
出发时间:2023-06-18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6159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简介 重庆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
石刻是
重庆
惟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
中国
西南部
重庆
市
大足
区境内的山地、丘陵和峡谷中,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其生动的故事、奇巧的构思和精妙绝伦的雕琢技艺,展示出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
中国
石刻艺术的风格特征和发展变化,以及民间道德习俗与宗教信仰的互动效应。
大足
石刻是
中国
晚期石窟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作和保存地,集
中国
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
大足
石刻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其突出特色是体现释儒道三教合一,集
中国
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并具有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高度。
大足
石刻从不同侧面,对
中国
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其他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石刻具有石窟造像特征,属于石窟艺术的范畴。但早期的“庙宇殿堂”式结构,完全是摩崖造像,如大佛湾造像全都裸露在外,与山崖连成一片,给人一种非常直观的感受,突破了一些宗教约束,使造像更具人性化的特点。雕刻形式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凸浮雕、阴雕五种;主要以高浮雕为主,辅以其他形式。不仅有不计其数的各阶层人物形象、众多的社会生活场景,还配有大量的文字记载,成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天才的艺术。
1999年7月5日至11日,设在
巴黎
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主席团会议,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员亨利.克
利尔
根据到
大足
石刻现场考察的情况,向主席团会议作报告时指出:①
大足
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②佛、道、儒三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
中国
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③
大足
石刻的造型艺术和宗教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对
大足
石刻的保护和管理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全委会于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在
摩洛哥
马拉喀什
市召开。12月1日,全会一致同意将
大足
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
中国
历史上,魏晋和盛唐是北方石窟造像的两次高峰。四大石窟——
敦煌
莫高窟、
天水
麦积山、
大同
云冈和
洛阳
龙门
——的主体都开凿于这两个时期。
到了唐末,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北方石窟艺术渐趋衰落。然而,幸运的是,蜀道之难在此时阻隔了战乱,
大足
摩崖石刻得以在长江流域兴起。
北方石刻工匠的手艺在这里被延续和继承了下来。三百年间,随着佛教的世俗化,佛教艺术也日益与民间生活亲近融合,表现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特色。
世界十大最有名的石窟。
1.
吴哥窟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庙宇类建筑,经过30多年的建设才完工是
柬埔寨
早期的风格,建筑在19 92年的时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莫高窟:在我国
甘肃
敦煌
是由739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以及2415尊泥塑,组成是世界规模现存最大最丰富的佛教石窟。
3.
巴米扬
石窟:位置在
阿富汗
兴都库斯山是著名的佛教石窟遗迹,这里一共有上千个窟龛以及大型的佛立像是著名的佛教遗迹。
4.
龙门
石窟: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其始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到清朝末期才停止修建,一共经历了10多个朝代,长达1400多年开凿。
5.
象岛
石窟:是因为一头石雕大象而得名,这个石窟是在
印度
孟买
阿拉伯海滩上的地下神殿里面的开凿技术可谓是巧夺天工,是
印度
石窟艺术的代表。
6.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是由45个主动枯以及252个大小窟龛组成,里面的气势恢宏,你佛教造像丰富多彩。有着
中国
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称号。
7.
大足
石刻:
大足
石刻是从唐代开始,凿建一直修建,到明清两代仍在开凿里面的佛教造像精美是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
8. 麦积山石窟:是以精美的泥塑艺术而闻名,里面保留着10,632参泥塑石雕,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这里有着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的美称。
9. 埃洛拉石窟:体现着当初古
印度
文明的超高水
平和
独特的艺术造型,是由12座佛教石窟和17座
印度
教石窟共同组成的。
10. 阿旃陀石窟:这座石窟的位置在玛哈
拉斯特
拉邦境内是古
印度
佛教艺术遗址,这里分为三个时期开凿,里面有精美的壁画,唐朝时期,著名的唐玄奘还曾经来过这里。
宝顶山石刻
大足
宝顶山石刻位于
重庆
市
大足
县
东北
角,距县城15公里。由宋代高僧赵智凤于南宋淳熙年间,历时70余年,以大佛湾、小佛湾为中心,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处造像逾万尊、在石窟中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万余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有教有理,有行有果,系统完备而有特色。
大足
宝顶山石刻内有柳本尊行化事迹图、柳本尊像、柳本尊文武仆从侍卫图、十大明王造像、地狱变相、
大方
便佛报恩经变相、父母恩重经变相、毗卢道场、孔雀明王经变相、九龙浴太子、释迦涅槃圣迹图、华严三圣、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成佛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千手观音、三清像、锁六耗图、观无量寿佛经变相、护法神像、
石狮
等。
释迦佛涅槃
宝顶卧佛是宝顶大佛湾最大的一尊造像,也是
大足
石刻最大的一尊造像。全长31米。释迦头北脚南,背东面西,右侧而卧。两眼半开半闭,似睡非睡,安祥,平静。在释迦面前从地里涌出18弟子,或内向,或外向,或合掌而立,或手捧香花水果,或手持如意,或侧首伫望,皆作悲恸状。表现了弟子对逝者崇敬厚爱而依依眷恋之情。佛像的正中有一香案,上面摆着香花水果等各种供品。香案上香烟缭绕,上达云端。云端上有女像9人,有说是天女,有说是释迦眷属。宝顶山这尊卧佛是半身像。他下半身隐入石岩之中。这种意到笔不到的手法,有种于有限中产生无限联想的艺术效果。故
大足
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
大足
,手摸巴县,脚踏
泸州
”的说法。
六道轮回图
刻人物像90尊,动物24身。图中无常大鬼长舒两臂抱六趣轮。轮中刻六凡众生轮回相,为佛教“六趣唯心”、“因果业保”、“十二因缘”教义的形象体现。图中挺立无常大鬼,横眉怒目,口衔手抱一个巨大的轮盘,展示了人世轮回,因果报应。
轮中心是行者像,胸际放出六道光带,把轮盘分成六叶。内圈6个圆龛,刻天、人、神、畜生、恶鬼、地狱的“六趣”轮身像。
中圈18个神龛,表现生老病死等各种人世间的痛苦。外圈18组图,再现了个体在畜生和人之间的转化。外面两对转动轮盘的,分别代表贪欲和爱欲,据说就是这二者,才让人世有了痛苦的轮回。要摆脱痛苦,来世过好日子,就得修佛,结善缘。
华严三圣像龛内的这一组造像气势宏大,技艺精湛。通高8.2米,宽14.5米,占岩面积约120平方米。佛像高7米,肩宽2.9米,胸厚1.4米。佛像由岩壁向外倾斜,挑出岩檐近4米。雕凿这样的佛像,难度是相当大的。这3尊造像,中间是毗卢舍那佛,即大日如来,又叫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两旁是他的左右胁侍普贤、文殊。按显宗的排列,应是左文殊,右普贤,而密宗恰好掉过来。从力学上看,文殊的悬臂离身2米,手上托着1.8米高的塔,重约800余斤,托了800多年了,至今没有换手,也没有掉下来,靠得就是身上的袈裟。袈裟披肩挂肘而下,就像一个撑弓,把佛的手撑住了。
广大宝楼阁
这部造像是据自唐不空所译的《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雕刻而成的。据经中所记:有一
宝山
,山中有宝髻、金髻、金刚髻三
仙居
住,由于禀信佛法,死后在埋骨的地方生出三根竹子。十月后,竹内各生一童子,于竹下结跏趺坐,成等正觉,三根竹子变成三所广大宝楼阁。造像上横排并坐衣装简朴的三人,便是宝髻、金髻、金刚髻。
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其他明王皆以愤怒相出现。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禳灾去祸为特征。龛中的孔雀两翅张展,明王乘其背上,面容慈祥。龛右壁刻有佛弟子阿难手持经书念诵,旁边有一比丘俯卧在地,后面枯树中有蛇爬出。据佛经载,莎底比丘出家为众僧砍柴,被朽木中的黑蛇咬伤,毒气遍身,闷绝于地。阿难向佛说起,佛告阿难──“有佛母明王咒,能灭一切诸毒怖畏灾恼”。这组造像表现的是阿难正在为莎底比丘念诵明王咒,使其得以复苏。龛右壁还刻有阿修罗手执旗幡,他有美女而无佳肴;左壁刻帝释天有佳肴而无美女。他们相互嫉妒,争战不休。明王咒一诵出,战争立即平息。壁下刻有虎、狼、毒蛇等凶猛之兽,表示孔雀明王咒能驱赶他们,消灾免难。
千手观音
该石刻雕凿于南宋中后期淳熙至淳祐年间,该造像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雕凿在88平方米崖面上,以主尊为中心,近千只手呈辐射状分布于岩面上,各手均持器物,其姿势或伸、或屈、或正、或侧,形若孔雀开屏,斑斓夺目。共刻有830只手(一说1007只手)、眼,集雕塑、彩绘、贴金于一体,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造像采用纵横交错,上下重叠,反侧相承,深涉错落的布局。
中国
古代艺术家打造的这尊拥有830只手、眼,是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已历经800多年,被誉为“天下奇观”。
宝顶山景区门票:淡季(每年12月1日—次年2月28/29日) 100元/人 ;旺季(每年3月1日—11月30日)115元/人;宝顶山景区开放时间:08:30—18:00;停止售票时间:16:30;停止检票时间:16:30
交通:乘坐
大足
205路公交车至宝顶公交站,步行约487米即可到达。
宝顶山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四周2.5公里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巨型雕刻360余幅。
赵智凤于公元1159年南宋
绍兴
29年,出生在
重庆
市
大足
境内。他从小立志出家,16岁时只身到汉州(今
四川
广汉
市)弥牟圣寿院,师从柳本尊大师学习瑜伽密宗大法。三年后,他学成回到家乡,为教化当地人民,开展密宗教义传播,并从事佛像雕刻工作,曾在
大足
北山、宝顶山等地雕凿出大量精美世俗化的佛教故事题材的石像。
赵智凤的师父柳本尊为了普度众生,自残身体,著名的“十炼”,即是他个人真实震撼的传法体验。他为了供养诸佛,救渡苦恼众生,炼左手二指一节,是为“炼指”;为效释迦雪山成道,在冬季大雪夜端坐峨眉山顶,是为“立雪”;供养诸佛,将檀香于左脚踝上烧炼,是为“炼踝”,为祛除当地病疫,割左耳供养诸佛,是为“割耳”;为救众生以应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挥刀断左臂,是为“舍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