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海南岛游之二,儋州篇阅读:2728/4
相关目的地:儋州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2335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儋州
,位于
海南
岛
西北
部,古称“儋耳”。先秦时代为百越之地。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
儋州
三年间,讲学明道,使
儋州
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
儋州
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苏东坡北归九年后,
儋州
人符确成为
海南
第一个进士。此后,
儋州
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
海南
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
2021.5.22 下午坐班车从
海口
到
儋州
,只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苏轼被发配到遥远的荒蛮之地究竟是怎么样的?
来到
儋州
,心目中的目标是要看看东坡书院。
很简单,乘坐去中和的乡村巴士就可以到达,不过,这个巴士不在
儋州
客运站坐,我是打摩过来这边坐的。从那大镇军屯汽车站到中和镇的中巴8元:
中巴行走在窄窄的两边是田野的路上,兜兜转转绕了几个村庄,一个小时才到达“东坡书院”,有点感慨,在交通工具如此发达的今天,从黄州到
惠州
再到
儋州
再到中和镇,已是大费周折,苏轼当时走得何其艰难呀,加上官场不得志,其心境难以想象。。。
东坡书院,游的是情怀
东坡书院其实是苏东坡先生讲学堂的旧址,现在看到的是
新建
的3A级景区,来到这里看看纯粹是一种情怀。
【资料】北宋绍圣四年(1097)四月,苏东坡被贬
海南
,出任琼州别驾,名义上算琼州府的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也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
儋州
中和镇。他先住在昌化军官舍,旋被上司逐出,无奈便在一片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以庇风雨,戏称为桄榔庵。次年,昌化军使张中和当地黎族读书人黎子云共同筹资,在黎宅旁为苏东坡建了一座房屋才得以栖身。房子建成,苏东坡引用《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从此,载酒堂成为苏东坡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名闻遐迩。三年后苏东坡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
儋州
百姓及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先贤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于是载酒堂改称为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现占地167亩,大体中轴对称。 以头门、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大殿为中轴线,两侧傍东、西二园,有钦帅堂、东坡私塾、望京阁、怀贤亭、尊贤堂、陈列馆等附属建筑。东坡书院虽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囿于当地人民世代重文厚教,怀念先贤,募资几番悉心修葺,至今基本完好。
有点简陋的大门:
进头门,是一长方形莲池,中间跨一石桥,桥中间是载酒亭,载酒亭是当年苏东坡会友、议事的地方。载酒亭也是近年来
新建
的:
穿过载酒亭,向北是载酒堂,门楣
上高
悬“先生悦之”匾,这里是苏东坡当年居住、讲学的地方。
载酒堂中有一组彩塑,中间是手持书卷正在讲学的苏东坡,身后立者是苏东坡的小儿子苏过,对面坐者是黎子云,正认真听讲:
苏东坡被贬
海南
后,不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在家中办起了学堂,自编教材,讲学明道。他不但招收了当地十几位学子,还收了仰慕其
大名
千里迢迢由内地前来求学的学生。他在书院内向学子们讲授经书,还走出书院向
儋州
当地人讲解诗词歌赋。
苏东坡虽然只在
儋州
生活了三年,但对
海南
文化教育发展和后来人才鼎盛居功至伟。我们知道苏东坡之前,
海南
是孤悬海外、无人问津的荒蛮之地,几乎是未
开化
的原始状态。好在,苏东坡来了,此后,苏东坡的学生姜唐佐成了
海南
第一位举人,另一位学生符确成了
海南
第一位进士,这是开了
海南
进士及第的先河,破天荒啊。
海南
士子自此在宋代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 据统计,经宋、元、明、清几代,
海南
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不仅莘莘学子们争光露脸,另一方面,
儋州
的芸芸众生也开始文化了,赋诗作对渐渐蔚然成风,旧体诗词和民歌创作十分活跃。
载酒堂北面是个相对封闭的院落,东西两侧是庑廊,正北是正堂,这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东坡祠。
东坡祠院中有一株芒果树,植于清乾隆三年(1738),至今依然叶茂荫浓:
院子内立有郭沫若、田汉、邓拓等名家来东坡书院参观后作的诗碑:
东坡祠的正堂,俗称大殿。正堂从檐下到室内递进悬挂的三幅横匾“海外奇蹤”、“一代传人”、“鸿雪因缘”,无不在赞颂东坡先生
海南
文化奠基人的奇功伟绩。
东坡祠西庑廊,现辟为展室,墙上挂满了苏东坡先生的墨迹拓本牌匾,展柜内展出苏东坡文学、书法作品集、诗词歌赋以及后人对其的研究、讲解文集:
西园的北面是陈列馆,陈列馆内苏文忠公像,“文忠”是苏东坡的谥号:
陈列馆内陈列介绍了东坡先生的生平、著作和他在
海南
留下的功绩:
西园中部花木丛中是一尊苏东坡铜像,先生头戴竹笠,脚踏芒鞋,手握书卷,儒雅淡定,风流飘逸,缓缓向我们走来。观其相貌、神情和衣着,都特别像一位
儋州
老叟(具大家风范的
儋州
老叟),怪不得苏东坡自己曾感叹曰:“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苏东坡把寄居地
儋州
当作故乡,反将出生地蜀州当作他乡。他知道只要心安,任何地方,不管是意气风发的庙堂高宇,还是垂垂老矣的江湖之远,都能缓缓走去,都能安身立命。经历并看淡了那些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抑或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凄婉,方能成就波澜壮阔的一生,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国为民的一生,诗情画意的一生。
东坡笠屐铜像。铜像的汉
白玉
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
进入东园首先看到的是钦帅泉,这是一口古井。相传,东坡先生谪居
儋州
时,常与当地学子相聚于载酒堂,为烹茶煮酒,谈诗论文,特掘此井。后年久堙凅,到了明代,
儋州
知州陈荣选重加修浚,并命名为“钦帅泉”:
钦帅堂
钦帅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是当地文人瞻仰东坡先生并举行集会的场所。
钦帅堂门前,两遛木架上面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祈福牌,普通百姓祈求苏东坡能为他们带来福运,这也是东坡书院才有的特色:
大堂正中是东坡先生的彩色塑像,身后悬“一代文宗”匾额:
钦帅堂东有一堵照壁,上刻苏东坡著名词作《减字
木兰
花·已卯儋耳春词》: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触描写
海南
绚丽的春光,字里行间,渗透着先生随遇而安的达观心态:
照壁前是一尊卧着的老牛雕塑,神态生动。这个照壁被称为“春牛屏风”:
由春牛屏风继续往
东北
方向走,是东坡私塾,现在成了游客休息中心了:
东坡私塾是一座穿堂建筑,穿过去就是书院的后园了,这里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分为劝耕圃、翰林园两个园,建有望京阁、碑廊、怀贤亭等附属建筑。
【资料】苏东坡居
儋州
三年,他苦口婆心,竭诚功说黎族同胞改变“不麦不稷”、“朝射夜逐”这种单纯狩猎、刀耕火种的劳动习惯,重视农耕,改进农具,爱惜耕牛,开垦荒地,大面积种植水稻。他带领乡民挖井,改变当地饮用咸滩积水和塘水的习惯,使疾病大为减少。他看到乡民缺医少药,通常是以迷信巫术来治病,为改变此陋习,他居然研究医学,广搜药方,为百姓治病,还专门向
广州
的朋友王敏仲索来黑豆,教乡民种植并制成解毒中药淡豆豉。
这个“劝耕圃”,就是为了纪念苏东坡先生传播中原文明,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