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的江山·怀旧的京口——镇江深度游之二(西津渡+伯先公园+民国街+北固山+五柳堂+刘裕故居)阅读:8500/5
相关目的地:镇江
出发时间:2021-02-17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7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155996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第四站——西津渡
去西津渡仍然是选择一大早,乘坐公交车两站路就到了,我住的酒店就在西津渡附近。下了公交车步行一段,路过
镇江
方志馆,还没开门。
西津渡古街是
镇江
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
镇江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走过拱门,便是观音洞一条街,街上有香烛香炉,烟雾缭绕一派神秘。长长的街巷旁边是高耸的围墙,围墙里面则是
英国
大使馆旧址所在地,有点森严。
古街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告诉我们,西津渡也是宗教与世俗、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融,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
过了第一道券门,立马出现的则是非常少见的过街石塔,这座过街石塔是元代建造的。据专家考证,为元武宗海山皇帝命建造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主持建造。石
塔塔
基的东西两面都刻有“昭关”两个字,故称“昭关石塔”。昭关石塔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
昭关石塔旁边是古时救生会所在地。救生会,顾名思义就是济渡救生的意思,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从宋代开始创设,此后代代相承,鼎盛时间还发展到
南京
、
武汉
等地,功不可没。
按照佛教的解释,塔就是佛,所以我们从
塔下
的券门经过就是礼佛,是对佛的顶礼膜拜。元代藏传佛教盛行,煞费苦心地建造了这么一座过街石塔,可见当权者用心之良苦。昭关石塔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
历史上
镇江
的江面是非常开阔的。老百姓有一句俗话说,“长江无风三尺浪”,一是说它的气势,二是指它潜藏的危险性。传说,有一天大慈大悲的观世音
菩萨
脚踩祥云途经
镇江
,亲眼目睹了江面上船毁人亡的惨烈一幕,于是伸出援手,将挣扎在波涛中的遇难者救上了岸。人们感念于观世音
菩萨
的恩德,在昭关石塔旁的山体上凿成了观音洞,表达了人们祈祷平安的一种美好愿望。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
咸丰
九年(1859)重新作了修葺。观音洞的洞门外有一个三层的铜鼎,洞口上方有一块石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