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镇江一眼看千年|一句春不晚就又到了真江南阅读:3657/17
相关目的地:镇江
出发时间:2023-05-01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1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6128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写在前面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总要来趟
镇江
吧,
来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有水晶肴肉和恒顺香醋的锅盖面,
来西津渡看一眼千年的古道,
上北固楼领略神州满眼风光,
一览焦山的山水天成,
去看金山寺江潮雪浪,水天一色......
西津渡古街
作为一个
江南
小城,
镇江
时常被
南京
和苏锡常的光芒所掩盖而显得格外低调。
然而她独有的风韵和别致的风景独树一帜,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钟灵毓秀的
镇江
孕育了奇山秀水,
也孕育了昌盛文脉
她的亭台楼阁,诗词歌赋,引无数文人竞折腰。
北固楼的气吞万里如虎,
芙蓉楼的一片冰心在玉壶,
金山寺的碧峰千点数鸿轻,
都在诉说这她独有的刚柔并济的
江南
风情。
金山景区
北固山风景区
焦山景区
镇江
锅盖面,江南最霸气的一口碳水
江南
最重要的美食圣地在哪?
精致古典的
苏州
?
号称“美食荒漠”的
杭州
?
抑或是清鲜可口,南北皆宜的淮扬?
无论哪里,坐落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被誉为“天下第一江山”的
镇江
必须拥有姓名!
在这里,你能吃到
江南
最特别的一碗面——锅盖面。
对于
镇江
人而言,一天的清晨时光,都是以一碗锅盖面开始的。
煮面的大铁锅上浮着一个小小的木制锅盖,煮出的面劲道十足,再加上
江南
传统的花式浇水头,便成了传说中的锅盖面。
但锅盖面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其“
江南
第一面”的名头,也绝非只因一个小小的锅盖。
镇江
镇江
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俯瞰长江,
让
镇江
成为了数千年来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在千年纷乱的历史长河中,
镇江
少了
江南
的温婉恬淡,
却多了许多豪放和霸气,而这份霸气,
便隐匿在早上的一碗锅盖面——一顿碳水撑起的早茶盛宴里。
镇江
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
据传,乾隆下
江南
时,到
镇江
张嫂子伙面店吃面,
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
结果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
虽然锅盖面的做法在清代就已经出现,但锅盖面的叫法却只有30多年的历史。
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把揉好的面放在案板上,
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
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让面团受力均匀,渐渐变成薄薄的面皮。
如此做出的面条耐嚼有劲,面条上留着毛孔,
泡在面汤里极易入味,软硬恰当,
是北方人来了都说不出的好面条,
再加上花式浇头,可以称得上南北融合第一面!
镇江
在同一个锅里煮的,不止有锅盖和面,
还有
镇江
的各类时令浇头,
香干、韭菜、豆芽、青椒是基础搭配,
烫到刚刚断生最佳。
肉丝、鳝鱼、腰花要求的火候更为严格,
抓起一把放在漏勺里,
放入沸腾的面汤中快速搅拌,要烫熟但又不能烫老,
平衡它的鲜嫩可口,
是锅盖面里最争分夺秒的技术精华。
镇江
浇头不止有现烫的,还有提前卤好的牛肉,煮好的
狮子
头,提前备好的肴肉,
肴肉是
江南
早茶里最重要的一款,
蒸好的猪蹄剔骨后,整齐叠放塑形,
腌制过后切片即吃。
用硝来腌肉,原本是个阴差阳错的失误,
却在
镇江
人这里变成了美味。
做肴肉是个技术活,从剔骨开始就不简单,
既要剔出整个骨头,又要保证肉皮的完整,
是有些功夫在身上的!
先烫面,再放浇头,依次倒在用猪油、味精、胡椒粉、蒜末、香油调好的汤里,
再配上切的细如毛发的姜丝、大头菜等作为下饭小菜,
这碗锅盖面才算做好。
镇江
锅盖面到底是玄学还是科学?
是传承还是新时代的营销?
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为什么放了锅盖面会更好吃?
这原理没人知道。
但
镇江
人清楚,
这碗面,
整个
江南
,
整个
中国
,
都找不出第二碗。
金山,江天一览的神话胜境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张祜
金山景区
金山,没错,就是白娘子“水漫金山”的那个金山。
古代金山是扬子江中的一座岛屿,
有“江心一朵美芙蓉”的美誉。
沧海桑田,
清光绪末年,
金山与陆地
连城
一片。
金山景区
金山、焦山、北固山是
镇江
有名的“三山”,
每座山又都有名寺坐镇,其中金山寺的名头最大!
《白蛇传》中的金山寺便是这里,流传着法海与白素贞的恩怨 。
金山景区
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
是
中国
佛教禅宗名寺,
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
中国
的四
大名
寺。
唐时赐名“泽心寺”,北宋真宗时期赐名“
龙游
寺”,
清康
熙时期赐名“江天禅寺” ,亲自题写了“江天禅寺”的匾额。
金山景区
金山寺打破寺院坐北朝南、分三路的布局,
依山就势,大门西开,正对江流,各色建筑散布其上,风格奇特。
寺院依山而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堂、留宿处、方丈室等建筑,通过廊、檐、石级的巧妙串联,形成楼上有楼、楼外有阁、阁中有亭的布局。
七峰顶、妙
高台
、楞伽台等连缀山腰;
留玉阁、大小观音阁围绕山顶;
慈寿塔、江天一览亭倒立山巅。
从山脚下到山顶,殿堂庙宇,亭台楼阁,层层掩映,阶梯叠,长廊蜿蜒,台阁相接。
将整座山包括在建筑之中,
远远看上去,只能得见庄严大气、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群以及那一座高耸入云的慈寿塔。
完全不见山,故而有“寺裹山”之称。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
金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