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首】扬州晨食皮包水,饮茶如筵淮扬韵阅读:3.9w/81
相关目的地:扬州
出发时间:2022-07-07
出行天数:6 天
人均:3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1411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下扬州
黄鹤楼下,故人西辞。
这是一次记录在
中国
诗歌历史中的离别。
这时的李白,年轻快意,推荐好友孟浩然沿江而下,向东远行去到繁华热闹的广陵郡。为何选择广陵呢?玩赏散心、找寻灵感、寻求仕途……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无疑当时的李白与孟浩然都充满了对广陵的向往。即便孟浩然最终还是回归到故土,选择了隐逸的山水田园,但那时的广陵,即现在的
扬州
,自此也便与这“烟花三月”有了不解的缘分。
南朝殷芸的小说中曾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小说中主人公言志为
扬州
刺史的故事,形象展现了当时
扬州
的发展盛况。
“人生只爱
扬州
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
扬州
。”
扬州
,古称广陵、
江都
、维扬。作为2500多年建城史的
江南
大郡,
扬州
凭借优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不断发展,在唐朝达到鼎盛,成为了东南第一大都会,更有了“扬一益二”的说法(益州即
成都
)。富饶、繁华、靡丽,这样的
扬州
风光一时无二。也难怪经历南宋战乱之后,姜夔到访
扬州
,抚今追昔,生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黍离之悲,留下了有名的《
扬州
慢》。近代的
扬州
,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封锁,大运河的衰落,沿
海城
市发展的冲击,中心地位不复当年。在
扬州
打车时与师傅聊天,师傅说到女儿毕业更想留在
大城
市发展,让人突然有了些当年姜夔初到
扬州
的伤怀。
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
好在,在美食版图上,以
扬州
为代表的淮扬菜系,偏安一隅。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
扬州
入选世界美食之都。这座城市,仍以食物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拥有,亦流传至今的灿烂。
淮扬菜是
中国
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发源地为
扬州
、
淮安
。
淮扬菜承袭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烹饪理念,讲究本色本味。
扬州
的早茶,同样精巧细作,选材讲究。
在
扬州
,盛行用一句话概括生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晨起喝早茶叫皮包水,睡前泡汤搓澡称水包皮。这被认为是
扬州
生活两大享受,可见早茶在
扬州
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
扬州
是运河盐商、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大家聚在一起谈论生意、吟咏和唱,聚会自是少不了饮茶。茶肆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饮茶需求,决定着这样的早茶需要优雅的环境,配上精致器具、
扬州
小调,慢慢享用。最初只是单纯煎茶品茶,后来发展出了素茶肆、荤茶肆。素茶肆提供品茗时的果饯炒货,荤茶肆则是给茶水搭配了点心和菜肴的,
扬州
早茶的最初形态诞生了。
扬州早茶 和 广式早茶
如果你到
扬州
做客,当地朋友必会带着去吃一顿
扬州
早茶,茶叶、冷盘、热菜、蒸点,一桌早茶便是一桌筵席,因此也有“饮茶如筵”的说法。
其实说到早茶,很多人也会想到广式早茶,两种早茶我都在旅途中粗粗体验过,感觉差别有以下几点。
1.茶点不同:
扬州
早茶品类大多为面食,包子、烧卖、蒸饺、油糕、面条等,不如广式茶点花样多,但作为北方人,去到
扬州
吃早茶,看到菜单感觉已经很丰富了。
单是包子的馅料就有三丁、五丁、豆腐皮、鲜肉、细沙、青菜、蟹黄、萝卜丝、梅干菜,非常丰富。
面主要是
阳春
面,有干拌和汤面。干拌可以是光面也可以加青椒肉丝的盖码,配个腰花汤。汤面加上馄饨就是饺面,要点上虾籽提鲜。
配菜分冷热,冷的有烫干丝、水晶肴肉、
高邮
的双黄咸鸭蛋,热的也有淮扬名菜大煮干丝、蟹黄
狮子
头、文思豆腐……
2.茶叶不同:
扬州
的早茶是以茶发源,品什么茶很重要。
扬州
早茶喝的大多是绿茶,绿杨春、魁龙珠,都是很有地域特色的,要点哦。
3.每家招牌茶点不同:
扬州
的知名茶社都有自己的招牌名点,可以说有“专攻”。
以
扬州
知名的“三春”为例,就流传着“富春的包子,冶春的蒸饺,
共和
春的饺面”之说。
因此来
扬州
,早茶可以多试几家,体会
扬州
早茶不同风味。
4.
扬州
与
高邮
不同:
之所以还去到
高邮
吃早茶,一半是因为向往汪老的家乡,想吃咸鸭蛋,一半是为了叉干拌。
高邮
的
阳春
面是干拌的,加大量黑胡椒和虾籽酱油,口感和
扬州
阳春
面真的不一样。
不只是面,还有包子类蒸品,也有差别,所以也非常推荐来
高邮
吃早茶。
我的14家早茶推荐
从
扬州
市区吃到代管的县级市
高邮
,我共吃了14家早茶。
扬州
三春:富春茶社、冶春茶社、
共和
春茶社
三园:趣园茶社、怡园饭店、花园茶楼
其他春:五亭吟春茶社、锦春大酒店
其他店:潘德林、毛牌楼、蒋家桥饺面店
高邮
春来茶馆
张记酒楼
焦家巷面馆
我按照口味、价格亲民度、环境、排队舒适度简单打了星,做个人向的推荐。
(在此说明,只代表本人口味哈~不杠。我的口味应该是咸甜向,喜欢胡椒。和我口味相反可以反其道而选。包子、蒸点类都很好体现了南方甜甜的口味,不喜欢甜食的可能会吃不惯。)
没有做排名,各家都各有利弊,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
口味其实都是很不错的,蒋家桥 的口味 ★ 是因为我是下午才到店,不是饭口,吃的那碗饺面口感糊,锅贴也有些冷掉了,感觉不是最佳风味.
其他口味是好吃打了★★,吃到有惊艳感觉的给了★★★。
价格上一般跟知名度和环境挂钩,老字号一点的就偏贵一丢,差价不多,但是趣园它确实贵很多
与此同时,趣园的环境也是一骑绝尘,艳压了。环境★ 的春来真的太小了,厨房和用餐区在一起,吃东西时老板就坐在你背后包包子,但这也不失为一种有趣体验,其实我是很喜欢的。
排队程度来说,因为我去的时候不是旺季,旅游也没完全放开,所以基本是家家没有排队的,这里的排队情况是按照攻略了解排的,可作参考。当然如果是烟花三月,趣园和花园队伍要火爆到扣成负分。
敲黑板总结重点!
想赏美景吃早茶,直冲趣园就完了,宋城店人会少一点。
喜欢当地人常吃的,综合实力较强的,我推花园和怡园,正好一西一东,可以看哪个距离酒店近。
春字号里,老牌的三春中富春、冶春排队比较热门,尤其是富春,吃的是历史,游客众多。富春排长队时,可以到马路对面的五亭吟春吃,我吃到了此行最喜欢的青菜包!而且还有外卖档口。
共和
春就比较亲民化,主营的虾籽饺面。锦春大酒店的五丁包性价比很高,个头超大。
潘德林、毛牌楼、蒋家桥面馆是各有专攻特色的小店,而且价格不贵。潘德林和老牌的德林要吃包子,蒋家桥吃锅贴和饺面,毛牌楼各项都挺均衡而且不太排队,喜欢蟹黄小笼包。
高邮
的几家不说了,如果去到
高邮
,三家都必打卡,还要再多吃几家其他店才好。
富春茶社与魁龙珠、三丁包
“春”是
扬州
人喜用的茶社名称,富春、冶春、
共和
春、锦春、惜春、五亭吟春……这些诗意的姓名,藏于
扬州
的大街小巷,
扬州
人对春的向往,对自然的尊崇也蕴藏其中。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富春茶社。
富春茶社始创于1885年,是个百年老字号,也是
扬州
最出名三春之首。
现在的老富春在国庆路和得胜桥的交界口,国庆路是
扬州
城最繁华的老街,两旁有不少好吃得老店。看到富春茶社的牌子,要往巷子口里面走,两旁都是卖
扬州
老特产的小店。
看到这座雅致的八角楼,富春茶社就到了。
富春的特点就是历史,大煮干丝、三丁包、名茶魁龙珠,都是富春家的最富盛名,因此游客也很多。
进入之后,有一楼二楼多个厅可选,选一个人少的进去用餐就好,比较火爆的时候可能要拼桌。菜单上选好后,到吧台点单,有套餐也有单点。价格算中档,比其他茶社还是要贵一点。
其实,最早的富春而是一家“花局”。
后来,从花局逐渐发展为茶馆,因此茶的地位很重要。
魁龙珠,由富春茶社始创于清末民初,是我国最早的“三合一”配置茶,它由
安徽
魁针、
浙江
龙井
和
扬州
自窖的珠兰兑制而成,因三种茶分别来自皖、浙、苏,故有“一壶水煮三省茶”之说。魁龙珠的特点是色泽清澈,浓郁淳朴,清香诱人,回味无穷。
富春的茶是直接给茶包,可以让服务的阿姨给冲泡。
一包茶叶冲一杯,冲泡之后茶叶占了半杯,趁烫口轻啜一小口,不常喝茶的会觉得有些浓苦,可以一包冲两杯。
独创魁龙珠之后,富春茶社开始供应点心,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出名,椒麻烧饼、蟹粉汤包、三丁包子……其中尤以“富春的包子”最为出名。
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
扬州
发酵面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仍隆然而高。”因故
扬州
包子吃起来松软不失韧劲,食不粘牙。
富春的包子是用小蒸笼上的,不知道只是盛装器具还是直接小笼蒸制的,看着蛮古朴。
加蟹大包,
丰润
的油汤浸了外皮,能看到橙黄的蟹黄。里面是可以吃到蟹的鲜味,但还是以肉馅为主。
蟹黄汤包,皮薄汤多,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是品尝蟹黄汤包的最佳时节。富春的蟹黄汤包也用小蒸笼上,有点不方便,慢慢提,生怕不小心弄破了汤汁漏掉。
汤汁有黏嘴感,喝汤后皮子里面就没什么内容了,不过15元一只的价格算是便宜的,要求也就不多啦。
做功课的时候看到有
扬州
本地的博主说,要看一家店早茶好不好吃,包子不用选那些贵价的,就吃吃看三丁包。
于是三丁包成了我每家早茶几乎必吃的一款~
三丁指的是鸡丁、肉丁、笋丁,三种鲜美食材按比搭配,三鲜一体,味道一般是咸甜口的,肉馅软糯适口,又能吃到笋丁的脆嫩。富春的三丁切得比较细,调味应该会比较适合游客,不会太甜。
大煮干丝,是早茶餐桌上正式的热菜了。炖煮干丝的高汤内容丰富,火腿、鸡丝都可同煮提鲜。
一份煮干丝是个分量十足的大盘子,端上桌来,只见白嫩的干丝,鲜美滋味都浓缩在其中,还配了小虾仁,里面一定有蟹,我能吃到蟹壳。
热乎乎喝一碗,醇美可口,味道我是很喜欢的!
冶春茶社与蟹黄汤包
知名的冶春茶社坐落于御码头的冶春园旧址上。
朱自清的《
扬州
的夏日》中提到:“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和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壶茶或一两种小点心,在河中唱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这里面的茶馆便有冶春茶社的前身。
我去的时候外围正在装修,有些景致看不到,园林风韵比起同样主打环境的趣园稍显不足,不能完整还原当年的盛景,有点遗憾。
内在的装修也是比较古朴的,当时疫情未歇,还是中午到店,因此店里并没有什么人。
冶春旁边是有外卖档口的,如果实在排队太长,可以考虑外带。
蒸饺3只起点,不知道是不是午市套餐的缘故,连三丁包、油糕也是3只,点了几种就好几笼。
扬州
的蒸饺个头很大。(P.S.
高邮
的更大!)
状似月牙,也叫月牙蒸饺,里面多为肉馅,也有肉和虾结合的虾仁蒸饺。
冶春蒸饺是纯肉的,轻轻咬一口,里面鲜美的汤汁就流出来,上面飘着一层油,又烫又香,很好保存了馅料的鲜美,小心烫口。
冶春的三丁包是吃过几家里面最小只的,一人一个就好,不占肚,适合想多品尝几种的。
包子虽小,里面的馅料是满满的,可以咀嚼到大块肉丁和笋丁,夸夸笋丁,很鲜嫩,调味里甜味不会太重。
蟹黄汤包,冶春的盛装器具更为精美,这样的高脚盘也方便喝汤。
蟹黄汤包是
江苏
名品,馅为蟹黄和蟹肉,汤为原味鸡汤,馅料中的鸡汤冻在加热时融于蟹肉,化作一兜鲜汤。一只大包扁平卧于盘中,轻轻端起可见皮中汤汁晃动,很是诱人。
扬州
吃蟹黄汤包都会配吸管,按照“先开窗,后喝汤”的顺序,或用吸管吸或直接凑近用口吮,把汤汁喝尽再加香醋蘸食,要小心烫到舌头。
冶春的蟹黄汤包我比较喜欢,汤汁黏嘴感比较明显,可以吃到明显的蟹黄蟹肉,皮子稍有点硬。
所以吃了4家蟹黄汤包的经验就是,一定一定要趁热吃才好!
冷了皮更硬,汤汁也不鲜不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