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皖豫自驾游(二)——参观淮安市 周恩来故居、中国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阅读:1399/6
相关目的地:淮安
出发时间:2023-04-08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3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3548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程安排:
第四天:8日
徐州
—192公里—
淮安
周恩来故居、
中国
漕运博物馆、
淮安
府署—126公里—
兴化
千朵油菜花景区,住
兴化
千垛油菜花景区。
D4:淮安市——兴化千垛油菜花景区
淮安
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淮安
市,简称“淮”,古称“淮阴”“清江浦”,在秦汉时期,
西北
部属淮阴县,东南部属
射阳
县,东晋建
山阳
县,也是
山阳
郡治的所在地。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置
淮安
县,“
淮安
”之名始见。隋开皇三年(583年),置楚州,治淮阴县。楚州更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1987年12月,
淮安
县改为
淮安
市。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
中国
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大运河的
扬州
至楚州段),沟通长江、淮河,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这里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
江南
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
扬州
、
苏州
、
杭州
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
中国
运河之都”的美誉。至此今天的
淮安
市下辖清江浦区、淮阴区、
淮安
区、
洪泽
区、
涟水县
、
盱眙
县、
金湖县
。
此碑原先树立在今淮阴区马头镇,明清时期屡遭洪水淹没,后原碑年久失修蚀损。到明代宣德年间由镇守
淮安
的王廷器曾重修,移至今
淮安
区,后到万历年间又由
淮安
知府刘大文重修并题。
其碑正面阴刻有“淮阴市”三个大字,两边有碑联,上联书“王孙遗址”,下联为“国士流芳”,其碑背面刻有“汉淮阴侯韩信故里”,两侧有警示联一副,上为“文官下轿”,下为“武官下马”。此碑为原碑复制。
淮安
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安
人杰地灵,明清两朝仅
山阳
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古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河下古镇位于
淮安
市
淮安
区
西北
隅,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是
淮安
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明清两代这里曾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这里是伟人周恩来的故乡,
淮安
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众多,如文通塔、镇淮楼、韩信故里、吴承恩故居、关天培祠,除此之外,自然景观也不胜枚举,如被誉为“
江苏
九寨沟
”的铁山寺自然保护区,
盱眙
第一山,
金湖
万亩荷花荡等。
一早7:30从
徐州
出发,大概10点多抵达
淮安
市,下午两点离开
淮安
市,总共就4个小时,时间匆忙只去了周恩来故居、
中国
漕运博物馆、
淮安
府署。原计划在
淮安
市住一宿,因4月9日早上马拉松比赛交通管制怕影响出市而改变行程。
¶ 第一站:参观周恩来故居
驸马巷是指古城
淮安
镇淮楼
西北
隅约三百多米处的一条小巷,原名望仙巷。因明惠帝朱允炆在此巷内为驸马都尉黄琛建造了一座驸马祠,故改名为驸马巷,一直沿用到今天。饮誉海内外的周恩来故居就坐落在这条巷内,故居是周恩来十二岁以前生活过的地方,清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年)春,周恩来随伯父离家去
东北
求学,此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周恩来故居位于镇淮楼西路驸马巷7号,属于周恩来故里景区之一。周恩来故居由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组成,共有大小房屋32间,为青砖、灰瓦、木结构。
周家到周恩来这一辈,在
淮安
已是第四代。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
淮安
市
淮安
区内驸马巷的周家大院。周恩来祖父周攀龙
绍兴
人,曾任
山阳
县(今
淮安
市
淮安
区)师爷,晚年捐了个知县,因前任拒不交印,正式上任时已病势沉重,不久就去世了,生前没有发家,仅用过去的积蓄和二哥合买了这处宅院。
向西通过一道腰门,是三间面南的正屋。这是周恩来父母--周劭纲(旧社会小职员)和母亲万氏十二姑(清江浦)当年的居室。格扇的门窗上糊着洁白的绢纸。东厢房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就诞生在东边这间屋子里。房内陈设简朴,床上那打着补丁的旧被褥。
后院里,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腊梅两株,雪松一棵,翠竹一丛。而今又增添了
日本
前首相
田中
角荣赠予的樱花树,加上新栽的各种花木,使旧时冷落的后院万物争荣,四时葱绿,鸟语花香,春色满园。后院还有两棵已成仙的古树,一棵是
榆树
,一棵是观音树,都100岁了,是国家二级保护古树。
周恩来乳名大鸾。周家的后人从上辈那里听说,周出生前,周母梦到一只大鸟飞入自己怀中,当夜便生下了周。《山海经》称: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这个传统的
中国
家庭,认为万冬儿的梦乃是吉兆,遂给这孩子起名大鸾。
周父名周贻能,1874年7月11日生于
淮安
府
山阳
县驸马巷周家院。1891年娶
清河
知县万青选的第12个女儿万冬儿为妻。万冬儿即周生母,娘家人称她为十二姑。
周家厨房:
厨房前一块菜地,现今种上了油菜花:在井
台东
南角不远的厨房前,有一块不大的菜园,恩来当年跟着乳母蒋妈妈在那里学会了种瓜、种菜、种向日葵,并用汗水拌着井水辛勤地浇灌。在这最初的劳动实践中,小小年纪的他悟出了嗣母所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西边的隔山墙上,有一道耳门与西院相通。
向正屋天井向西,便进入一道南北走向的狭长的走廊,走廊南端西侧,是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间,这是童年周恩来和他的嗣母以及乳母的住所。在这里,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嗣母陈三姑,不但亲自教爱子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述本地历代名将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使童年恩来萌发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思想。
在亭子间后边,有一眼古老的水井,石刻的井栏上,被绳索磨出了一道道深痕,井水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