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日”子的通城阅读:1273/2
相关目的地:南通
出发时间:2023-04-29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3553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 1.序篇
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小长假(2023年5.1),既渴望出去放飞心灵,又害怕过于火爆,加上在盖上书查询上看到一篇游记《一河一山一圣人》,所以选择一个离
南京
比较近,而在
江苏
省内旅游热度最低的城市 ——
南通
。
选择
南通
还有一个巧合的因素。我在亚信公司已经工作了17年,今年公司总部搬家到了
北京
通州区,所以联想到了当年乾隆下
江南
时纪晓岚出的一个对联的下联:
南通
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此联中的
南通
州,便是现如今的
南通
。
虽然没有抢到火车票,还是驾车前去,车程3小时。这次是5个家人一起去的(我一家三口、岳母、大姨姐),一辆车刚好坐。
南通
是苏南二线城市。不过早在2017年,它的地理位置就换了一个定义。那年
江苏
省定义了“1+3”经济地理新版图,“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是沿海经济带、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带。你会发现“1”里面有
南通
,“3”里面也有
南通
。具体来说,
南通
处在扬子江城市群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点上。下面第一幅图是在
南通
博物苑展览的一幅介绍
南通
地理位置的挂图,非常形象。
其实
南通
的面积还是很大的,下辖通州、
如皋
、
如东
、
海安
、
海门
、
启东
等区县,这次去的是主城区(崇川区)。海纳百川,“崇川”这个名字就能体现
南通
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它
通江
(长江)、 达海(黄海),怀抱护城河(濠河),贯穿运河(通吕、通扬)。古老的
南通
县市图、随处可以免费领取的濠河导游图,都向我们呈现了主城区的完整状貌。
我们规划了3天的行程。主要就是游一条河 —— 濠河,观一座古镇——唐闸,览一座山 —— 狼山。然后渐渐的发现,这些山水人文都围绕一个人—— 张謇。去之前,只在历史课本上知道张謇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去之后,惊讶的发现他几乎包办了一整座
南通
城。
早上6点
南京
出发(为了错峰),经沪陕高速等,抵达
南通
。一路上,幸运的没有遇到滚滚车流,不过对向的车就没那么走运。因修路只有一车道的路可能因为车祸堵了个严实。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启秀戴
维斯
酒店,老婆不经意间在网上淘到的,大约50平的房间(两张一米五的床)竟然只要区区230元,还含早餐,要知道
南京
的小破酒店在这个假期都疯涨到了近一千。
休息了约莫一小时,4月29日11:15左右,我们正式开始了此次游历之旅。
游历前,自然是要填饱肚子,我们选择了公交车前往市中心环西广场的八佰伴商圈(基本上就是濠河那个"日"中间一横的中心区),吃了我们全家都喜欢的半天妖烤鱼。
饭后自然要消食,所以之后的交通我们大都选择了"11路专车”。
八佰伴的楼下是一条临时封闭起来的步行街(南大街的一段),白天人流并不是特别多(后来晚上路过,才发现因为夏季购物节的活动,那人潮也可以媲美
南京
夫子庙了)
⚪ 2.濠河
我国现存四条古老的护城河,除了
北京
、
西安
、
苏州
外,
南通
的濠河是最受赞誉的一条。濠河是一个很直观的名字,因为在古代,护城河就被称为"濠”,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 "筑城即有河”。濠河水面宽窄不时变化(最宽处215米,最窄处仅10米),看起来像一条珍珠链,河水是绿色的,因此当地民众称之为"江城翡翠项链”。
不同于颐和园的皇家气派,也不同于
苏州
园林的小家碧玉,濠河最吸引人的是它"城包水、水包城、城水一体”的格局,"濠河碧水绕城流,两岸潋滟水溢彩",不经意间你就已经置身于诗意的画卷里了。
✔ 2.1长桥不长
南大街走几步左拐,便看到了濠河的尊荣。路口有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桥,要不是刚见到濠河,我是不会停留的。这一停留,才赫然发现这小桥竟然是濠河上最有名气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长桥”。"长桥不长”的传说看来是名不虚传的。
长桥的真名其实叫"中远桥”,事实上,至今所有的
南通
人仍称其为"长桥”。名称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但其中若糅合着情愫的话,便是无法被取代的。
长桥的前身是明朝时期一架木质吊桥——水关桥。当时,
南通
有一位杰出的人物——陈实功,他的外科医术名扬天下,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他所撰写的外科医学著作《外科正宗》至今仍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成为中医外科的经典名著。相传,
苏州
巡抚慕天颜的母亲病入膏肓,慕巡抚是个孝子,四处求医无效,正绝望时,一位
南通
籍的进士朋友向他介绍了陈实功,于是,派人去请,通过陈的精心治疗,老人家的病痊愈了。慕巡抚以重金酬谢,陈不受,却借机提出一个要求,当时
南通
的水关桥年久失修,行人过往比较危险,希望慕巡抚酌情予以修缮,慕一口答应。很快,木桥便改建成了石桥,当时在
南通
,此桥算是最长的,所以,人们都叫它"长桥”。
也有人说,当年以南大街南北走向,在长桥往南望去,可一路看到狼山。长桥之长,取其望之所长也。
✔ 2.2遗址随处见
濠河怀抱内,到处都能见到一些遗址,有的已经不见当年的印记,有的依然保存。
过了长桥往前几步,看到河边一块导览牌上写着:翰墨林印书局旧址。翰墨林印书局是张謇 1903 年创办的,比商务印书馆晚六年,比中华书局早八年, 创办宗旨是"为一方学术公益之义多”,可以说是
中国
近代印刷工业的先驱之一。
这也是
南通
最早的园苑"西园”所在地,翰墨林印书局因园得名,名称取自盛唐名相张说的《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当年有诗写西园:公园好,最好是西园,游泳何妨非
广汉
,浴身何必定温泉,池水碧微鲜,池子外有个两宜船,倘要烟波思鼓楫,不妨便当竞漕看,夕照满河千。
继续往前没几步,一栋古朴的小洋楼掩映在马路另一边的院墙内。走近了才看到门牌"
南通
图书馆”。
南通
图书馆是张謇于1912年创办的,处处体现了其藏书应"公诸于天下”的主张。与右图
南通
新图书馆相比,便能看出时代的变迁。
河对岸,垂柳翠堤的后面,有一座红墙黑瓦的典雅所在,这是城南别业。建于1902年,为张謇之兄张詧故居。建筑坐北朝南,楼高三层,清水砖墙,小瓦。
当时并未细看,倒是第二天晚上走近看到了它夜晚的身姿。现在它派上了别的用场,是
南通
群英馆的三馆之一。
此时脚踩之地,是
南通
博物苑的
西北
角。院墙栏杆内,有一栋英式风格的别墅。起初因为在背面,并没有太在意,之后参观完
南通
博物苑走回到
西北
门时,才恍然
大悟
,原来它就是濠南别业,张謇的故居。1926年,他在此与世长辞。
(既然写到了这里,不妨时空交换下,把濠南别业的内容提前写到下面)
✔ 2.3濠南别业
濠南别业因为在濠河之南而得名。张謇的老家在
海门
县常乐镇,这处位于
南通
的居所遂称为别业。
濠南别业建于1914年,由
中国
近代建筑第一人孙支夏设计(张謇首选的测绘科学生),为融园林和住宅为一体的建筑群落,高达四层,坐北朝南,主楼南部底、二、三层的东西南三面有回廊,回廊的立柱间筑连拱,南面还有月台突出,北部的每层东
西北
三面都有窗户向外,上用红砖作卷成拱为饰,增添了西洋风味。据说设计参考了
北京
农事试验场供慈禧太后休息的畅观楼。
绿藤爬满屋檐,圆弧台阶导引人流往上走。
据说绿藤是当年张謇亲手种的,如今依然枝繁叶茂, 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虽已过了紫藤花期,但空气中仍氤氲着花香。苍褐色的紫藤老干,不禁让人更加怀念张謇先生。
四面看看,拍摄下一些细节。
比较遗憾的是无法进入室内。为弥补之,旅行回家之后特意百度了一些资料,也不妨述说一二。
室内,是暖色的光影,暗红的地毯。圆柱别具一格。二楼中堂挂着一幅对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ruo),与子言孝与父言慈。看来张謇也是崇尚儒家中庸之道的。
一代清末状元的书房和卧室,据说书房远处墙上的照片是当年张謇赠送给孙
中山
先生的。看上去很是庄重,却也简单,其实过日子无非如此。
透过书桌,似见晚年的张謇每天坐在这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的书桌前,陪伴他思索、挥毫……
✔ 2.4南通博物苑
濠南别业的北门就是
南通
博物苑的北门。
门外路边有一座青铜雕像:张謇与梅兰芳。他俩是忘年交,实业巨人和剧坛名伶的交往意义非凡。对于张謇而言,他在
南通
构建的"理想国"必须要文化繁荣。张謇集宋人词句书赠梅兰芳:"擅板樽前,愿花常好,月常圆,人长健;梅枝别后,是雅相知,不相见,长相思”,尽显情深意挚。
北门并没有开,于是我们从
东北
侧门进入,沿着濠河一路散步,看到的并不是博物馆,而是园林,所以难怪称为"苑”吧。
南通
博物苑,1905年由张謇创建,是
中国
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古代苑囿和西方博物馆理念融合在一起的经典。
幽静的草坪,深入濠河中的九曲桥,桥尽头的重檐小亭,岸边一字排开的游船....连卫生间都是园林小院。
一路上凉亭、小楼都是有故事的。
谦亭,1911年建成,原为师范学院教员疗病休养之处。1917年,刺绣艺术家沈寿曾在此居住养病。沈寿去世后,张謇特将中室命名为"味雪斋”,用以纪念。1927年,张謇与梅兰芳特意在此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