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阅读:991/2
相关目的地:南通
出发时间:2023-12-13
出行天数:4 天
人均:2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13084.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如果不是跟随先生出差,大概率不会来
南通
旅游。来
南通
一趟,涨见识了,才知道
南通
创造了许多第一。
南通
,古称静海、通州,一度又名崇川、
崇州
。古代,这里民风淳厚、安土重迁、战祸较少,被赞为“崇川福地”。
在
中国
历史上,
南通
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博物馆、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特殊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诸多第一,史称“
中国
近代第一城”。
行程
Day 1 唐闸古镇,全程步行,4.5小时,建议安排一整天
Day 2 濠河风景区,全程步行,1天
Day 3 啬园,1小时,
南通
植物园,1小时,全程步行
Day 4 狼山,2小时,建议3-4小时
下图是
南通
三塔:
第一天 唐闸古镇-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
上午从
无锡
坐车来到
南通
,便急不可待开启认识
南通
之旅。第一站先去唐闸古镇。
唐闸旧名唐家坝,位于县城
西北
十五里。明隆庆初置闸于此(今杨家湾南百余米处),因
而又以闸得名,称“唐家闸”。1895年,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唐家闸创建第一座大型棉纺织企业——大生纱厂。此后以纱厂为轴心,相继兴办了榨油、磨面、治铁、蚕桑染织等一系列附属实业群体,形成了包括交通运输、仓储、产品综合利用、设备支持、教育培训和社会支撑的工业城镇体系,由此揭开了近代
南通
历史辉煌的一页。唐家闸也因此名声遐迩,跻身近代世界著名的
新兴
工业城镇。
新
中国
建立后30年,唐闸老镇勃发生机,凭籍工业重镇之雄厚基础,一度坐拥
南通
财政收入的半壁天下。历经百年风雨变迁的唐闸镇,如今仍保留了大量近代工业遗存,大都很好地保持了历史原生态联系,成为我国近代工业遗产最为集中完备的地区,堪称“
中国
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
……唐闸镇
打车到了通扬运河边一排红楼前,司机说从这里可以进去。
这排红楼是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旧址,原名通州大达内河小轮公司,建于1903年,位于
江苏
通州(今
江苏
省
南通
市),是张謇创办的第一个航运企业。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张謇为了适应大生企业日益繁忙的运输需要,以清政府“谕旨”为依据,与沙元炳议设“通州大达小轮公司”(即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张謇任公司总理,经理是沙元炳,江泽民同志的祖父江石溪任协理。
现存公司办公楼一座,座西朝东,为二层西式楼房。建筑外墙及内装修有所改变,其它保存尚完整。临河有码头遗址,其南边紧邻其侧另有小楼,为张謇创办的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办公楼。
虽是西式楼房,屋脊的屏峰又有中式的味道。
红楼对面运河边是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码头。
1908年张謇在
南通
唐闸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购置轮船、拖轮,专营在
江苏
境
内江
北里下河至
镇江
一带航运客货。公司最初开辟通吕(四)、
通海
(安)、通扬(州)、南盐(城)航线,至1918年,有增至
靖江
、
东台
、大中集、白驹、仙女庙、包场、掘港等10余条航线,拥有轮船35艘,轮州公司码头是当年唐闸与外界客货交流的主要
通道
。
与运河垂直有一条港闸河,河的北边是唐闸北市景区。唐闸北市景区是崇川文旅公司重点打造的、集吃喝玩乐游购娱为一体的沉浸式商业景区。
景区内空无一人,很是萧条。景区内建筑像是仿古
新建
的。
大生纱厂建成后,所用机械设备、工业原材料、生活物资等大多从
上海
运至天生港(或芦泾港),再经港闸河运至唐家闸;同时,大量工业产品又源源不断地经港闸河转运输出。港闸河道蜿蜒浅窄,陆路弯曲狭小,因而疏浚河港、拓宽道路成为当务之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謇利用大生各厂的资金,以“借贷”形式设立泽生外港水利公司,专门负责测量长江与内河水位,浚深与开辟天生港至唐家闸迤北水道,兴建大小船闸,收缴过闸船费,并视潮汐之涨落按时启闭船闸,以利农田水利等。新
中国
成立后,泽生外港水利公司改名为泽生船闸公司,老水闸停用。新水闸修建于2006年,位于唐闸西洋桥北,闸门改为电动起吊,整个闸管楼规模宏伟,气势不凡,“唐家闸”三个字赫然醒目。
为纪念张謇,此亭取名泽生亭。泽生亭上有一副对联,上联:建闸衡江河,下联:疏水顾农事。颂扬张謇先生兴
修水
利,顾农惠农的不朽
功绩,开创了唐闸水利,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先河。
泽生水利公司船闸(2号闸)
泽生外港水利公司建于 1905年,公司成立后于港闸河上建此船闸,该船闸由张謇特聘的
荷兰
水利工程师主持建造,现存混凝结构船闸
1座(1号闸)及钢筋混凝士的闸口(2号闸)。
延着港闸河往前走,有一排排的坡顶老平房,这些是东工房,也称“贞字工房”,在高岸街北侧,有25幢,占地16647平方米。。工房居户主要为大生企业职工,最早入住户为光绪年、宜统年间,可见该工房历史久远。
河对面的厂房。
这就是唐家闸。唐家闸是
南通
市区最早的一座水闸。据明嘉靖《通州志》记载,明宪宗成化20年(1484),唐家人建造水闸。唐姓乡绅有感于当地百姓为水患所困,出资行善,在现杨家湾南100米处建造了一座水闸,后人为纪念这位唐姓乡绅,将闸名改为唐家闸。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久失修的唐家闸得到重新修建。嘉靖四十五年(1566)唐家闸被洪水冲坏,相隔几年后重建。清朝历代唐家闸几度受受损,又几度重修,直到张謇兴办实业,取附近乡土资源优势与水路交通方便畅达,凿土开基筹建了大生纱厂,唐家闸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在唐家闸附近有座桥,跨过桥就到了唐闸镇的中心区域。
废弃的设备上植物自由地生长,斑驳无规律的色彩仿佛梵高的油画。
在厂房间游荡,想象当年辉煌时刻古镇的繁华。
两组废弃的双缸单网造纸机展示在路边。
几个通红的高大的罐子屹立在路旁,特别显眼。
屋檐垂下的红叶黄叶,还有废弃设备的天然盆景,让人心生愉悦。
银光大戏院建于1897年,建筑面积953平方米。原来是资生铁厂的一个仓库,仓顶整齐排列着二十三根花旗松木梁,气势恢宏。1949年以后,为了满足工人的文化需求,将其改成大戏院,梅兰芳、赵丹都曾在此演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