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最忆苏帮菜阅读:1759/3
相关目的地:木渎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79609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美食是一个城市最直接的告白,最鲜明的标签。
青普的美食体系叫作“他乡厨”,意在还原每一处目的地的在地风味。
这个盛夏,我们走进了青普文化行馆·
苏州
木渎
,为的就是那口“不时不食”的苏帮菜。
在
苏州
,春夏秋冬,跟随日历,每一季都有吃不尽的时鲜至味。
地点:
苏州
市吴中区山塘街55号青普文化行馆·
苏州
木渎
距离:
苏州
北站30公里,驾车约30分钟
Chapter 1
在清代,乾隆多次南巡,遍尝
苏州
各种特产美味,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因此称
苏州
为天下第一食府。
苏帮菜作为独树一帜一大菜系的江湖地位最终确立。
苏州
人讲究“时食”,四时八节总会有应景的美食,到了什么时节,该吃什么,
苏州
人心里清楚的很。
物产丰饶的
苏州
在美食这方面,自古以来便为地域翘楚。对于美食“不时不食”的原则,在小镇上更接地气,河里、湖里盛产什么,就吃什么。
夏天吃白鱼、白虾,秋天吃蟹、“水八仙”、茨菇,冬天吃水芹菜、青鱼、猪油年糕,春天吃笋、莼菜、香椿头……
苏州
人就是以这样一颗细腻的心对待自然万物的周而复始,因此苏帮菜也是这样代代相传至今。
△ 青普文化行馆·
苏州
木渎
——苏帮菜
Chapter 2
青普文化行馆·
苏州
木渎
的厨师长陈师傅做得一手好吃的苏帮菜。
“苏帮菜啊,讲究的一是时令性,二是火候、刀工的精细考究,既有浓油赤酱,也有清淡鲜甜。总的来说,味道上就是一个浓妆艳抹总相宜的样子。”其实烹饪是简单的,难的是找到好的食材。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
苏州
临近太湖,这个
中国
第三大
淡水
湖里有三样东西最为人熟知,就是人们常说的“太湖三白”,白鱼、白虾和银鱼,它们和莼菜一样都是文人的心水、诗歌里的常客。
△ 太湖三白
陈师傅说道:“这个时期,白鱼、白虾最肥美了,我们行馆的食材,每天一早都会有专人捕捞好送过来,鱼现杀,虾现剥,为的就是保证食材的新鲜,让大家都能吃上最新鲜的食材。且烹饪方法多以蒸煮为主,就是为了追求味道的本真,其实这也和青普品牌的精神性价值相同,青普源自藏语,有「原初」之意。”
从太湖打捞上来的白虾当日手剥成虾仁,紧接着和明前的碧螺春一齐炒。
在烹制时,多以第二道茶水入菜,陈师傅用他恰到好处的技艺,使这道菜清爽无腥,鲜而不腻,又增添一丝茶香。
一口入喉,鲜香的虾仁与淡雅的茶叶交织缠绵,悦动舌间,像极了民谣的旋律,清心寡欲,毫不俗气。不禁感叹,
苏州
人吃碧螺春炒虾仁竟也能吃出一段悠长的清韵。
△ 碧螺春炒虾仁
起初,大家都认为虾仁易熟,所以最先上菜,后听陈师傅说,吴侬软语中“虾仁”与“欢迎”谐音,意表主人的友善,因此这道虾仁菜总是第一个上桌。这一点,足够体现
苏州
人在饮食上的用心、细致。
除了吃虾之外,
苏州
人还喜欢吃鳝。“这是一道
苏州
地区持久传承的老菜,取五两到八两左右的野生黄鳝,用70度左右的水温杀鳝丝,新鲜的鳝丝富含高蛋白,其中富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浓油赤酱烧出一盘,好吃得舌头都要吞下去。”在聊起这道很多北方人第一次品尝到的美味时,陈师傅这样说道。
苏菜大厨陈师傅手下的鳝鱼,不是长相“一言难尽”的泥塘生物,而是等待华丽变身的“尤物”。
精细的刀工手法,配上独特的配料烹制,这些特质在这里简单浓缩成两个字——讲究。
鳝鱼在陈师傅手下,得到了最温柔的对待。
△ 响油鳝糊
长条状的、细细软软、带着油光的鳝段被深酱色的浓汁包裹着,上面的点点葱花和蒜末,共同刺激着食客们的视神经。待浇上热油,在滋啦滋啦的声响下,猛然窜出一股浓香,一旁的食客早已垂涎欲滴。
轻轻夹起一条,在一口软糯过后,滑过舌头的是只属于苏菜的那种咸鲜,回味又带着些许的甜,还伴着零星葱蒜的清香。
“响油鳝糊”四个妙得很。“鳝”说的是食材,“糊”是菜成品的样子,“响油”是最后画龙点睛的一笔,仿佛前面的一切温柔缱绻,都为了与最后这滚烫相遇。
对于苏帮菜的考究,其实早已超出了简简单单的色香味俱全,一字一句间,满满尽显
苏州
人对饮食之美的追求。
品尝着鲜美食材,不由地感叹生活在
江南
,生活在太湖旁,真是很幸福。
太湖美在太湖水,也美在太湖里的好食材。太湖白鱼最好的做法还是清蒸,不要多余的调料,这样做出来的鱼肉才鲜嫩无比。
听陈师傅说,白鱼多会在早上七八点觅食,通过这个窗口期,渔民会在九点左右将其捕捞,随后就会将新鲜的白鱼送到行馆中,一般多是采用蒸煮的方式来烹制。
蒸煮方式在太湖一带十分常见,可以说的这是一种水与火调和的艺术,最能得清虚淡雅的妙处,也最能减轻食客肠胃的负担。
转眼过了立秋,这时候的
苏州
人,便有了新的期待。
大概在十月中旬,螃蟹进入到了黄金赏味期。每年这时候,都会有很多食客奔着
江南
的蟹而来。
蟹是
苏州
秋天的主角,十月吃公蟹,十一月吃母蟹。对于蟹的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汤炸、清蒸,也可以做成醉蟹,你想吃的口味,陈师傅总能做得出来。
很多人还是喜欢吃清蒸的蟹,这种做法最原始最普通,但对于食物本身而言,“人间至味是清欢”,清蒸最能保存蟹的原汁原味,吃的就是那一个“鲜”字。
也可以用姜末、白糖、香醋调制一碗小料,蘸着吃蟹肉,同样别有一番风味。蟹肉在口中逐渐融化,便会觉得一切都满足了,幸福感油然而生。
蒸好的蟹,蟹壳红彤彤的,剥开以后,挖一勺蟹黄或是蟹膏放入嘴里,口感鲜甜软糯,轻轻一抿,香、鲜、咸交织在一起,回味有一丝河鲜独有的甜,直抵上颚,让人上瘾,就连小钳子里的肉都是鲜甜的。
在秋天,如果有时间,青普欢迎大家来
苏州
行馆做做客,尝尝陈师傅的手艺,一起吃蟹、品茶、聊聊天,感受独具魅力的
江南
风情。
秋天还是吃水生植物的好季节,吴地自古盛产“水八仙”,指的是水生作物中茭白、莲藕、南芡、茨菰、荸荠、水芹、红菱、莼菜等八个品种。
△ 荷塘小炒
陈师傅在做荷塘小炒这道菜中,用到了鸡头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芡实,还有新鲜的藕枝、菱角、马蹄四君子。这些蔬菜,陈师傅也不多加工,讲究的就是吃食材的本味。
苏州
人吃“水中人参”鸡头米有很多讲究。一是要吃南塘的鸡头米,质量最好,二是买少量,一次吃完,吃的就是那带着水的气息的新鲜味道。
Chapter 3
苏帮菜的特点除了讲究时令之外,还有一大特点:吃环境。
青普文化行馆·
苏州
木渎
所在地——原沈寿故居,就是在乾隆六下
江南
待过的虹饮山房的小隐园,这里原本是明代一户李姓人打造的
江南
园林,非常精致秀气,现被打造成一座小隐于世的私家园林,园内曲曲折折的连廊,奇石环绕在荷花池畔。
苏州
行馆的餐厅随性而有特色,它是在原古宅走廊的基础上,外面加装落地窗改建而来,食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望向窗外,欣赏外面园林中的自然风景,成群的锦鲤潜游于睡莲丛中,微微泛红的石榴在阳光的照拂下努力生长。
如果是春秋季节天气宜人,就把餐桌搬到园里,良辰美景,举杯对酌,谈诗论画,偶尔还请整个戏班子甩甩水袖,唱一折昆曲。
来到这里,大家可以一边品得地道苏帮菜,一边尽览整个园林的静谧与安逸。
待石榴成熟,采一颗最红的,坐在桥廊上细细品味。当你来到这里,便会发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的,柴米油盐也入得风花雪月。
其实,这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吃的范畴,基本上属于一次文化雅集活动。这点也很正常,状元辈出、园林遍地的地方,不管做什么事情,多少都会整出点不一样的情调。
生在鱼米之乡,长在水乡泽国,温婉是
苏州
人天然的标签。这种天生的温婉,来自于天地的滋养——“不时不食”,大约品得了最时鲜的美味,才说得出最动人的腔调吧。
吃饭这件事上,在
苏州
人心里,是生活,也是艺术。
图 | 李俏云、苏念儿、苏因、阿司先生、独行中的yeonee、途鸦er、紫情小仙女、焦译莹、丁国超、勾文龙、桃子说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