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龙城 | 2023春节常州一日游阅读:1384/2
相关目的地:常州
出发时间:2023-01-26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15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06404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疫情三年,终于迎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春节假期了!
想出去玩的心已经蠢蠢欲动、按奈不住了,可是又怕去哪里都是人挤人,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咱邻居城市——
常州
转一圈!说来也奇怪,同为邻居城市,
苏州
一年至少跑个三四趟,可活了四十年了,居然都还没有去过
常州
,好吧,这次也算是把这个空白给补上了!
第①站:龙腾中吴 | 常州博物馆
从小培养了娃爱逛博物馆的好习惯,于是,
常州
第一站,我就选择了这里——
常州
博物馆。场馆被一片清水湖围绕着,中间的白天鹅特别好看!
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常州
博物馆最主要的基本陈列,就是位于二楼的《龙腾中吴——
常州
古代历史文化陈列》。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厅分成史前
常州
、延陵季子、齐梁故里、中吴要辅、儒风尉然五大版块。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宋元时期的漆器与瓷器、明清时期的书画等都能在这里看到。
常州博物馆
原始青瓷簋,西周晚期-春秋中期。精巧、技艺高超,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原始瓷器。器形为撇口、束颈、圆鼓浅腹、圈足、平底,肩部贴附泥条索状桥形耳一对,两耳侧贴有S形的堆纹装饰,并不规则贴塑雏鸟七只,雏鸟作栖息状,其中两鸟与两耳对称间距,与腹部的两条凸棱相连。腹部采用剔刺法制成密密匝匝的锥刺纹,横向排列为八个层次。小鸟的轻松、稚拙与锥刺纹的深沉、神秘融为一体,形成强烈且独特的效果。
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釉陶瓿,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外壁以巨鸟、怪兽为主要图案,描绘了一个幻想的神话世界。整体造型古朴,制作规整,施釉均匀,无挂釉痕迹,图案刻画细致精美,达到了当时制作工艺的高峰,为汉代低温铅釉陶器中的佳作。
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王氏”铭四神博局镜,2号展品,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四神博局镜是汉代最流行的镜类之一,大致流行于王莽时期及东汉前期。整面镜子端庄秀丽,而又不乏神秘气息。它不但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器,而且是一件有着深刻文化艺术内涵的精美工艺品。这面东汉四神博局镜,圆形、圆钮,钮座为蝙蝠型,并装饰有柿蒂纹,座外双线方格内有十二乳及十二蒂之铭文,内躯分别配置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和鸾鸟、长脚兽、羽人等瑞鸟神兽,外躯铸有寓意吉祥的铭文。铜镜边缘饰有短斜线纹、锯齿和云气纹。
常州博物馆
南朝陵墓石刻。南朝政权的转移都建立在宫廷政变的基础上。由于未动武力取得了帝位,故被说成“太平天子”。南朝帝陵前设置的石麒麟,既体现死者生前超人之尊,又有“有命在天,命比文王”的喻意。齐、梁两代的皇帝死后,都在故乡建陵安葬。墓前神兽形体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利爪毕现,纵步若飞,神态威猛,造型俊美,可谓南朝陵墓石刻的极品。神道
石柱
更显示出一种秀美与典雅的气度。
常州博物馆
青瓷堆塑罐。六朝时期,
江南
地区的青釉瓷器,在
中国
古代陶瓷发展的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上接汉代瓷器创始的成就,为隋唐青瓷的鼎盛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时期
常州
出土的青釉瓷器,胎质致密、釉色均匀,特别是出现了鸡首壶、虎子等反映成型技术发展的器形。这件堆塑罐胎体灰白,通体施釉,整体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罐,圆唇齿口,鼓肩斜直腹,平底,通体光滑施青釉。上半部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最上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建筑,庑殿顶、四角飞檐;下层有伸出的四个龙头形象;中部平台四个角分别有一个小瓶,上立两只飞鸟,飞鸟头朝内尾朝外,飞鸟中间另有头朝外呈展翅欲飞状的飞鸟。堆塑平台的下层共有前后相对的两座门形建筑,上刻瓦楞,门下和瓦楞上各有两尊熊形装饰,门形建筑两侧各有五尊奇兽佛像。这件堆塑罐造型高大而不变形,各部分造型生动,布局对称,工艺繁杂又不失精致,显示出六朝越窑青瓷高超的技术水平。
常州博物馆
南朝画像砖。1976年3月,
常州
南郊茶山戚家村南朝墓中,发掘出土了画像砖、花纹砖共八百五十余块,三十九种。纹饰多为模印,作浮雕形式,内容有侍女、武士、飞仙以及龙、虎、
狮子
、天禄、辟邪、凤凰等瑞兽。花卉方面则有忍冬、莲花、卷叶莲心等数十种。画面人物姿态潇洒、衣带飘逸,具有东晋南朝时代特征;动物花卉砖画,则采用高浮雕手法技艺,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南朝传世名家绘画作品极少,且多为后世画家的摹作。这批南朝画像砖、花纹砖图案,不仅展现了南朝时期的艺术特色,也是我们了解当时世俗与宗教生活珍贵的实物资料。
常州博物馆
莲花纹砖。由3块并列的长方体砖的侧面分段模印组合而成,为一组12瓣莲花图案。花朵绽放,花瓣饱满圆润,中间包含有7枚莲子。莲花外围有一周花蕊图案作为点缀。造型朴实,生动形象。
常州博物馆
花叶纹砖。单块长方体砖,正面模印一组花卉组合图案。上层是稻穗及香草的组合图案,下层是卷叶花卉图案,两块图案左右各有竖排的缠枝花卉纹,上下图案之间亦是缠枝花卉纹相隔。最外面有一圈长方框,把整组图案包围其中。
常州博物馆
托博山炉侍女画像砖。由单块长方体砖正面模印的侍女人物像,发作双髻下垂,脸型丰满。上身为开领宽袖短衫,双臂向上露出,袖口系两细带,衣外似着“围腰”或“束腰”。下面长裙曵地,着高云头履。左手托博山炉,炉顶立一小朱雀,右手似作舞蹈动作,体态优雅飘逸。
常州博物馆
飞仙纹砖。由4块并列的长方体砖的侧面分段模印组合而成,为神话中的飞仙图案。头戴冠饰,脸部丰满,手捧葫芦形净瓶。冠饰和衣服的飘带似随风摇摆,体态婀娜飘逸。
常州博物馆
“千秋万岁”人首鸟身纹砖。由3块并列的长方体砖的侧面分段模印组合而成,为神话中的瑞兽图案,是镇墓兽“千秋万岁”的另一种形态。人首,鸟身,身着开襟衫,束腰两翼张开,长尾上扬呈圆弧形,双爪并列,作欲振翅高飞状。
常州博物馆
龙纹砖。这是由七块并列的长方体砖的侧面分段模印组合成的飞龙图案,造型生动、气势不凡。龙在
中国
古代被视为四神之一,是汉及以后最为流行的装饰图案。这件画像砖上的龙张口呈喇叭型,吐线状长舌,上唇夸张前伸,头顶长有分支的双角,颈部细长,身体弯曲,尾端上扬,身躯四肢雄健有力,作凌空腾飞状,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瑞兽气势。
常州博物馆
白瓷军持,唐(公元618~907年)。军持是一种净水瓶,是古人用以饮水或净手的器物,其瓶口和注口都较狭小,不易倾洒,便于携带,为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这件白瓷军持,釉白中闪米黄色,开细小冰裂纹,施釉不及底。它的环形圈足外撇,瓶身呈橄榄形,颈部细长,肩部有一唇口管状流,瓶口部装饰独特,上方靠口沿处微圆鼓,以下呈喇叭状外撇,并装饰有四组八圈凸弦纹。另外它的颈、口相连处呈外翻折沿状,使瓶口看上去像一个建筑在圆台上的小佛塔。它的造型端庄丰满、制作规整精细,体现了异国情调与风格,是唐代佛教兴盛的见证物。
常州博物馆
“
常州
”铭花瓣形漆碗,宋(960年~1279年)。
常州
出土的宋代漆器以碗、盘、罐、盒等简单实用的器形为主,颜色则基本上是朱、黑两色的素面漆。漆碗为木胎,直口,深腹,圈足宽大,口沿为十瓣花形,器形规整
大方
。内外髹黑漆,腹外壁朱书“
常州
嵇嗣上牢”六字,旁有小字“甲戌”年款。“
常州
”表明这件漆器的产地是在
常州
,“嵇嗣”应是工匠的名字,“上牢”则是上等好货的意思。这件漆碗不仅造型优美,保存完好,而且有明确的“
常州
”款制,是一件难能可贵的珍贵文物。
常州博物馆
剔犀执镜盒,南宋(1127年~1279年)。出土时内置双鱼纹执镜一面,长 27厘米,径 15.4厘米,高 3.2厘米。盒依镜形制成,圆形带柄,木胎。在褐色漆地上,用朱、黄、黑三色漆更迭髹刷,堆积成层后,再用刀剔出云纹8组,刀口露出不同色漆,粲然成纹,这种漆器工艺被称为“剔犀”。这件执镜盒是已知最早的南宋剔犀实例之一,而且它的用料十分考究、工艺水平也十分高超,堪称剔犀实物中完美无缺的代表作,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
这两件宋朝漆器,如果不是看了展品介绍,根本想不到这两件文物居然是漆器,经过岁月的沉淀,木质器物已经有了金属
光泽
。当然了,那件著名的镇馆之宝——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自然是看不到的,毕竟是号称“除了
常州
博物馆看不见哪都能看见的
常州
博物馆镇馆之宝”。
(这件镇馆之宝最近在
南京
博物院展出着呢)
“出门税”金牌,南宋(公元1127-1279年)。这批金牌29块,尺寸、重量基本相同,每个约重4克左右。金牌上铸有“出门税”、“王周铺”、“行在周宅赤”、"十分(赤)金”等字。这些文字代表着金银铺名、金银铺店主名或工匠名以及成色、重量、用途等,“出门税”就是指的用途。从出门税的字面理解,应该是南宋政府向行商征收的税项之一。这批金牌的发现,是南宋经济税制的重要实证,同时佐证了宋代
常州
商品经济的繁荣,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常州博物馆
龙泉窑青瓷印花人物诗句纹碗,明(公元1368-1644年)。这件龙泉窑青瓷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深弧腹,圈足外高内低,足底有不规则乳钉及烧窑红,碗内壁口沿下有一周回纹,内壁主题纹饰为四组人物诗句纹,分别是:惜花春起早、弄花香满衣、鞠水月在手,爱月夜眠迟,侍女图案与诗句相配。碗内心有一“旺”字,均为模印。外壁口沿下也有一周回纹,腹壁随意画纹似草枝纹,此碗胎体厚重、造型敦厚端庄、釉色豆青、釉质润厚凝重,为明初龙泉窑烧制的日用瓷中的佳品。
常州博物馆
鎏金孔雀纹银帔坠,明(公元1368-1644年),霞帔通常是一条狭长型的布条,上绣纹样,使用时悬挂在项上,由后绕至胸前,一般在霞帔下端还系有一枚坠子,以防帔帛随风飘扬。明代霞帔流行更甚,官方也第一次对霞帔以及帔坠的样式和装饰纹样做出规定,从而使霞帔成为区别命妇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常州博物馆
吉州窑彩绘净瓶,元(公元1271-1368年)。这里展出的一组元代瓷瓶,大小尺寸相近,造型相同,均为敞口,卷唇,长颈,腹圆鼓下垂呈扁圆形,矮圈足,足根微外撇。器表施炒米白色釉,饰以褐色彩绘。其纹饰布局及彩绘运笔均为同一风格,彩绘纹饰分几个层次,口沿、颈部均饰多道宽窄弦纹,间以一周小蝶纹;靠足部再饰以两周弦纹。
常州博物馆
常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