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相逢、却匆匆(徐州访古4日)阅读:805/4
相关目的地:徐州
出发时间:2023-06-22
出行天数:500 天
人均: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5115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这次旅行纯属意外,因为忽然得到几天倒休的机会,仓促之间在
张家口
和
徐州
之间做了一个选择,去了心心念念了多年的
徐州
。我想我脑子肯定锈逗了?因为
徐州
实在是太热了!真的太热了,热到想原地bao炸。所以,热是对
徐州
的第一印象。
然后是落魄。
徐州
很明显不是一个旅游城市,街道很破旧,旅馆也不怎么像样,景点也呈现疏于维护的颓败。
再然后是惊喜。汉墓很壮观,文物数不胜数,尤其是汉佣,有不输
西安
的风采。
最后,当然是美食,无可抵挡的诱惑!对比于城市建设,可能
徐州
人都把热情扑在美食了!没想到
徐州
才是烧烤的发源地,有那么一点点意外,小小弥补了一下没有去成
淄博
的遗憾。
出门旅游也无非是两种景色:一个自然景观,一个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就是看山看水看花草,人文景观就是看房看庙看大墓。这所有的景观里,还是最喜欢看墓地了。古建和寺庙大部分都是仿古建筑,有些重修的总也少了点味道。只有大墓,只有陪葬品,是最近距离接触古人的方式。每次看到墓地,内心就会被震撼到,古人说的视死如生,还有方生方死,在一座座坟茔里不停地轮回着,在一件件精美的随葬品里,你似乎可以看破古今,又似乎难以达到彼岸。人生而为人,活着困于一座城,死后困于一方棺,也难怪人总是困惑。一个困惑的人在墓地前,有时会得到瞬间的清醒,哪怕是一瞬间,也足够了……
基本行程
人物:三大二小
方式:自驾
行程:
D1:去程,
云龙
山、
云龙
湖。
D2:
徐州
博物馆、户部山、回龙窝。大张烙馍村。
D3:
徐州
汉文化景区、戏马台、户部山崔焘故居。大佬陈烧烤。
D4:回程。
云龙山
云龙
山位于
徐州
市城南,又名石
佛山
。海拔142米,长达3公里。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
东北
,曳尾于西南。
云龙
山以“溢洪道”为界,溢洪道以北属
云龙
区,以南属泉山区。通常所称的
云龙
山多是指北部的部分山峰。
云龙
山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山上文化古迹众多,有北魏时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明代的
兴化
禅寺,清代的大士岩、
山西
会馆、船厅、御碑亭、碑廊等历史文物古迹。解放后
云龙
山又修复和
新建
了幽邃轩、洞天小庐、跨云阁、
云龙
书院、杏花村、观景台、同心台等历史景点。
以上——这些都没去,哈哈哈哈,希望下次一一打卡吧!
大门紧闭的
山西
会馆。
收五元门票的
兴化
禅寺,在门口就快被蚊子咬哭了,没进去。
兴化
寺原名石佛寺,初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历经数朝代,古迹众多:大雄宝殿、济公殿、钟楼、藏经楼等,其中较出名的是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代的摩崖石刻。石佛为释迦牟尼佛半身像,高约三丈二尺。与云岗
和龙
门石窟同时代富有盛名。
到顶啦!四面看一看
徐州
,我脑子里蹦出了风水俱佳四个字,可是为何如今的
徐州
如此没有存在感?
大热天爬的很辛苦,大家都差点中暑,不过这风景还算值得吧!
从山顶下到平台,就发现有个索道,人很多。票价40,儿童20,1.2以下也不免票,挺不人性化的。一个是
云龙
湖方向,很多人排队,一个是彭祖园方向,没人坐。于是选了人多的一面排了半个多小时。等坐上索道以后发现,确实人多有多的原因。因为下来过个马路就是
云龙
湖了。
夕阳下湖上泛舟应该很美吧!可惜俩拖油瓶太不给力,一个不愿走,一个睡着了。
还好我找到了解锁封印的方式!那就是玩水!哈哈哈哈?太嗨皮了有木有?
但是,娃爸看见这污泥水掉头就跑了,唉!说好的陪伴呢?
在滨河公园旁边有个网红米线,阿喆米线,原计划过去吃晚饭的。可是,人太多了啊!等位等不起啊!第一次看到米线能排这么长的队!我有点怀疑自己先前的判断,确定这不是个旅游城市?或者说本地人就是这么爱吃?太迷惑了!
这次没玩尽兴,时间耗在路上休息,抱娃爬山,以及排队等索道上了。主要还是太热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吧,还是很美的!
户部山
户部山位于
徐州
古城之南,又称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
徐州
的第一胜迹。作为“千古繁华地,
徐州
不夜城”,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徐州
古代水患频繁,宋代以来,黄河夺泗入淮,流经
徐州
,往往泛滥,淹没州城,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户部山因地势较高而免遭覆顶之灾。1624年,
徐州
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户部山一直是明、清、民国时期古彭城的文化中心。这其中,清朝一代最为辉煌,仅康熙一代从户部山上就走出了令
徐州
人骄傲的两名才子:状元李蟠与《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道光年间又有一位名叫崔焘的翰林为户部山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现在张竹坡故居虽然颓废了,但李蟠的状元府及崔焘的翰林旧居还保持着大体的格局。
去了两次,夜景还蛮美的,不过崔焘故居得早点来,太晚会关门。
户西巷,命名于民国时期,位于户部
山西
坡,现存长40米,最窄处仅1.5米,又称一人巷。
低调的李家大院改成茶楼了。没有什么可看的。
附近还有个民俗博物馆,是崔余两家大院改的,收门票25,没进去看。
只看了免费开放的崔焘故居,还蛮有收获。
还有需要插播一条,户部山的美食街值得一逛,大张烙馍村就在此,我们逛的时候,还有个意外惊喜,一株280年的紫薇王,彼时甚至还开着花,不同于普通的紫薇,花期长达三个月。真的成精了!
紫薇是
徐州
市花。这株的神奇之处是,每年花期先开白花,再变淡紫,一个花期三种颜色。
入口没有标识,从这里进去走到头就看见了。
崔焘故居
值得一提的是,门口还立有一个“永远禁示碑”,立于明嘉庆十三年,写明所有古迹不准附近居民拆毁,所以是一块文物保护碑。不论结局怎样,还是佩服决策者的眼光。人心不古啊!
正门建有八字影壁,俗话说“直生煞,曲生吉”。外界吹来的煞气,由墙两侧分流入院,转化成吉祥之气。中间雕有万年青宝瓶,四周雕着口衔寿桃的蝙蝠。寓意四方来福,
长寿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