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樱花的无锡美不美阅读:988/2
相关目的地:无锡
出发时间:2023-12-07
出行天数:6 天
人均:27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565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说起
无锡
,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必定是鼋头渚的樱花吧。每当樱花季,那漫天飞舞的樱花真是让人迷醉。可惜遍地的人从众更是让人望花兴叹。
有机会于秋季来到
无锡
,让我们看看秋天的
无锡
吧!
第一天 名人荟萃
这一天早上从
上海
做高铁来到
无锡
,慢悠悠地吃个午饭,便开启
无锡
第一站:东林书院。
从酒店步行到东林书院大约是20分钟。途经旧图书馆。
图书馆后部
图书馆夜景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又称“龟山书院”,由杨时创建于北宋
政和
元年(1111年),后废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人重建书院并在此讲学,后被魏忠贤下令拆毁;清代书院重建,后改为东林小学;2002年腾退小学,开辟为旅游景点。
东林书院倡导的“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在明末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使得书院声名大著;书院在明末党争中是“东林党”成员的聚集地和来源地,是全国政治的焦点,也是
江南
地区人文荟萃之地、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东林书院内悬挂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得到了全国民众较为广泛的认可。
三公祠
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为东林山长、
无锡
高世泰捐资营构。其功用为专祀明代
常州
知府
潜江
欧阳东凤、明
常州
继任知府
漳浦
曾樱,以及明
无锡
知县
峡江
林宰三人,他们在明万历至天启间书院修复、道南祠保护、双东林学者后裔受阉党迫害时据理力争,主持公道,一身正气,保护有功,深受地方人民爱戴。同时 他们也遭阉克抵毁,皆被列入《东林党人榜》而受到打击迫害。清
咸丰
年间祠毀。同治十年(1871)重建。
小桥流水叠石,
江南
园林风格。
寻乐处位于依庸堂西侧,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金匮知县王允谦构建。为来学者偃息之所。寻乐处由邑人华豫原题名。清代又称得乐处、贤乐处或寻乐斋等。王允谦撰有《寻乐斋记》,其斋名“盖取明道(程颢)先生所得于周子(敦颐)之语也”。意为反复探寻,领悟先贤奥旨,则乐在其中。勉励师众勤奋学业。
来复斋
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东林山长、知名学者吴桂森书斋。“来复”一名取自《周易》,借指东林书院很快恢复讲学之事。
晚翠山房
始建于清代,为书院讲学书斋之一。晚翠,一般指树木经冬仍保持鲜艳绿色,或日沉西斜之际苍翠景色,此处两者涵义兼而有之。山房意指幽静读书之所。
洛闽中枢
洛指“洛学”,即北宋二程(颢、颐)之学。因二程兄弟
河南
洛阳
人。闽指
福建
朱熹“闽学”。中枢指重要部分或中心部分。此处喻指东林书院创办人杨时。他系二程高足,朱熹是他的三传弟子,他对宋代理学南传作出重大贡献。他将洛学南传后,成为闽学的鼻祖。朱熹成为理学集大成者。
这一砖雕内容,反映了东林学派继承推崇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丽泽堂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丽,连接意;泽,水。两泽相丽,万物滋益。此处以丽泽名堂,借喻朋友之间相互切磋讲学。
该堂名由东林首领顾宪成亲自拟取,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顾宪成指出:“学问须大家商量,须用大家帮扶方可得手。”并要求学人:“并胆同心,细细参求、细细理会,未知的要与剖明,己知的要与印证,未能的要与体验,已能的要与保持。”始终强调“实学”“实用”“实益”的务实学风。
天启六年(1626),该堂被拆毁,崇祯二年修复。丽泽堂是东林书院会众讲学的重要场所。
当时,吴越
江南
士友及全国各地学人同志联翩来集,会聚此堂讨论,经常师众盈庭,盛况空前。
走着走着,才发现这才是正门。
东林书院为宋明时期我国
江南
地区的理学传播中心和全国著名书院。由知名学者杨时创建于北宋
政和
元年(1111)。大门所悬匾额为原中宣部长陆定一题写。门联引用书院创始人杨时典故,由
无锡
籍著名学者钱伟长题写。
东林精舍的匾额“佑文翊运”是辅佐帮助人文,维护国运世运的意思,原匾由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画家,曾任内阁学士的官员邹一桂所题,赞扬东林讲学的社会作用。原匾已毁于1958年,现在的匾额是由出身于
无锡
的近代著名工商业荣氏家族,曾经当过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题写。
石牌坊
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书院标志与象征。明天启六年(1626)阉党毁书院,石坊同时被毁。清乾隆五年(1740)恢复石坊,坊额上题“东林旧迹”、“后学津梁”字样。此坊为三间四柱五楼构架,通高7.24米。石坊上雕饰图案精美,通体设计合理,结构严谨,堪称为石构建筑珍品。
道南祠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为祀书院创始人、宋代学者杨时及其弟子门人专祠。因杨时南归故里时,其师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故取“道南”名祠。意将道学传之南方。该祠当年用官资建造,系
无锡
地方乡贤祠之一。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阉党毁书院,道南祠获存。计有大门、前堂、享堂等。道南祠内祀宋代杨时及明清东林学者等约八十余人,均经官府批准入祠。是标榜前贤、激励后学的重要场所。东林开讲事,各地官员、学者人等均入祠中,拜谒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