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一夏,每一次重逢都恰如初见阅读:17.5w/8
相关目的地:南京
出发时间:2023-07-12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9424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我逢人便说,
喜欢
南京
,
却极少有机会细细描述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
曾在很多个春夏秋冬来到这里游走、歇息、短暂的居住,
走街串巷体验那些平凡、细碎又有温度的烟火日常。
后来逐渐忙碌,
已很难在每一个四季都回到这里,
但最爱的夏天却必定不会错过与这座城市的叙旧,
喝几场酒,
看梧桐树叶长满枝桠绿树成荫,
也探望些许相识甚久的旧友,
淋夏日的细雨、听悦耳的蝉鸣和鸟儿在枝头吟唱。
我出生在一个离
南京
很近的
江南
小城,
那里步行到长江江畔只要几百米,
夏日的傍晚,
一家人会沿着江边的堤坝散步走很远,
有时会在江面看到载满泥沙的游船,
有时也会偶遇一场红彻天际的晚霞,
每个人都说我们是“
南京
的后花园”,
直接来这里逛商场、游景点、过周末是常事,
虽不是纯正的
南京
人,
但随着阅历的渐长对
南京
的理解也逐渐立体和深刻,
尤其是在行走过世界的那么多不同的地方之后,
更愈加确定的偏爱这座节奏舒缓又倍感亲切的
江南
古城。
对
南京
的印象要从儿时斑驳的黑白照片开始,
父亲是一位语文老师,
喜欢阅读、书画、游历各处与摄影,
还会将拍下的黑白照片自己冲洗出来,
印象很深的就有一张站在
南京
长江大桥桥头的照片,
江风吹起轻薄的衣角、脸上洋溢着青春愉悦的微笑。
家中的书柜上有很多厚部头的名著和画册,
其中有一本便是《芥子园画册》
“芥子园”正是地处
南京
的一座园林,
后来我学习画画还常从这本册子里选画临摹,
也曾在书页的夹缝中看过几张父亲用铅笔在练习本上撕下来的纸随手勾画的虫鸟山水,
画的真好,
他的歌唱的很好听还有一身好酒量,
以至于后来常有人说我的酒量是继承了他,
那时小小的我仰头看他感觉特别高大伟岸,
也觉得才华出众、文人雅士大抵就是父亲这样的人吧。
之后发生了很多的变故,
我也离开了生我养我的
江南
,
后来很少再回故乡,
生命中遇见的很多人与事都在悄然改变与逐渐陌生,
但对
南京
却始终格外挂念,
它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和青春的回忆,
每每回到这里,
它所带给我的安宁与归属感始终一如从前。
哪怕是街头巷边小馆子里一勺灵魂辣油的味道都格外的与众不同。
关于
南京
,
我更喜欢它被唤作“金陵”的古称
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色里,
有着历史和时代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和书香文脉,
每当我在繁碌尘世间游走疲惫时,
定会想起回到这里,
找一片可以停留和安顿下来的避世
桃源
待上一阵子。
视频|金陵一夏
南京
老门西|城南旧市烟火气
从新街口到夫子庙,
闭着眼睛都能走到,
夏日的夜晚伴着习习凉风出门走一走是最适意的,
那时我喜欢不走寻常大路,
从小巷巷或和破旧的老小区里抄近道,
有时会在小巷子里斩点鸭子吃一碗野馄饨,
有时路过小区的健身器材会停下来荡荡秋千乘乘凉。
眼看着老门东的兴起、夫子庙的日渐繁盛和商业化。
但老门西却多年来一直保持旧时的模样和烟火气,
很难想象在热闹繁华的夫子庙仅几街之隔,
有这样一大片闹中取静的幽深巷道。
饮马巷、钓
鱼台
、六角巷、塘坊廊、甘露巷、仓巷……
这些都是属于老门西,
而老门
西和
老门东是以中华门为界按东西划分的。
走进老门西,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
回到了那个悠久而浪漫的年代。
路过中华门的城门时。
我不禁跟涛先生说,
以前我们都是在这里坐汽车巴士回家,
说罢,
昔日中华门附近繁忙的景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的眼前,
满载行李的小巴晃晃悠悠的驶出,
车门上还挂着时不时拉客吆喝的售票员,
热气腾腾的街边面馆挤满了饥肠辘辘的过路人,
梧桐树间的蝉鸣吱吱不断,
背着大包小包的游人也在这里一波又一波的来去。
小巷两旁,
挤满了富有年代感的红砖青瓦、水泥旧屋,
沧桑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窗户上挂着朴素的花篮,
散发出诗意和生机。
随处晾晒的衣物在风中快活的舞动,
穿着老汉衫的爷爷奶奶带着笑意看着端着相机走走停停的我,
一脸慈祥的模样格外亲切。
老门西是
南京
这座城市里富有烟火气又魅力的角落。
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洗礼,
更是很多人儿时泛黄的回忆。
每一次踏足此地,
仿佛都能穿越时光,
感受到那份久违的纯粹与温暖。
在
南京
,
一定要体验用脚步或者单车骑行去丈量和感受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和气息,
这是一座可以让人脚步慢下来的城市,
有时候生命行进的节奏不在于周遭的人和事物发展变化的速度,
而在于自己内心愿意为了一份难得的安宁驻足停留的时间。
人们常说
南京
是个“火炉”
一到夏天就酷热难耐,
但我却能在每个夏天都回到这里小住数日,
我听到饮马巷弄里的婆婆说“心静自然凉”
小时候没有空调,
大人们也常说“心静自然凉”
那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穿堂而过凉风,
树荫下知了的鸣叫,
瓜果的清香甜意,
河水的透彻清凉,
我想或许就是因为这座城市让我拥有了那份久违的能静下来的心境。
正午时分,
巷子口路边小馆来一碗皮肚面是最开胃的,
隔壁卤菜店斩半只鸭子提过来,
就着面条,
再来一勺灵魂辣油,
即便吃的满头大汗,
也抵挡不住味蕾得到的满足感。
六朝博物馆|竹影流光的中式美学
作为一个极具历史底蕴的城市,
来到
南京
,
除了那些古迹名胜,
博物馆也是值得一去的,
六朝博物馆位于玄武区,
且紧邻总统府,
是一座汇集了六朝时期文化遗产的珍宝库。
这里不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物,
更是一个承载着人文情怀的精神殿堂。
它不像总统府那么人流攒动,
也是夏日纳凉避暑的绝佳去处。
走进博物馆,
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六朝那个繁荣灿烂的时代。
展览厅中陈列着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和文化遗迹,
那些琳琅满目的青铜器、玉器、陶器,
在和灯光的映衬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那些精美绝伦的书画作品,
在墙壁上静静地诉说着历史长河中流转的风云;
那些古老的文献和碑刻,
仿佛是时光隧道中的见证者,
为我们讲述着那段绚烂辉煌的岁月。
无论是艺术爱好者、历史迷还是普通游客,
在六朝博物馆都能找到令人惊叹的角落。
这里不仅有着宏大而深邃的历史背景,
更有着浓郁而精湛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