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周末计划 | 星辰大海:上海天文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一日游阅读:2664/16
相关目的地:上海
出发时间:2021-11-19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6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7661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前言】
今年7月,
上海
新开了几处场馆,最有名的要数陆家嘴的浦东美术馆和临港的
上海
天文馆了。7月底去了浦东美术馆,天文馆实在过于热门,整个暑假门票都秒没,所以等过了暑假,找了个工作日,完成打卡。
中国
航海博物馆离
上海
天文馆很近,属于顺便游览,意料外的惊喜,有机会要去二刷。
【上海天文馆预约】
上海
天文馆成人门票30元,电影票40元一位,每周一闭馆。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抢票的严峻性,我想这地方那么偏远,市区过去起步1小时以上,哪有那么多人会去。直到天文馆难约的消息上了新闻,许多人还出高价买代抢服务,震惊到了。研究了放票政策,除了新开业,大家图新鲜外,主要是每天参观名额比较少。7月17日正式开馆,7月25日开始每天是5000张门票,后来暑假来了一波全国疫情,到8月14日起又调整为每天4000张门票,其中上午3000张、下午1000张。
暑假之后的工作日购票难度大大降低,如果一定要节假日参观,建议在
上海
天文馆的公众号上提前录入个人信息,再操作抢票。提前7天放票,
比如
周六的票,要上周日上午9:30开抢。门票难买,馆内的球幕电影票更难买,电影票要提前7天的上午10:00开抢,电影院在场馆内,请先入手门票后再买电影票。目前只有一部电影《苍穹》,查了评价,这部电影晦涩难懂,我们就只买门票,放弃电影了。
除了门票和电影票,馆内有六个免费展项可约,公众号内找“预约展项”这个选项,不过展项要刷身份证进馆后才能操作预约。这些展项的预约有太多值得诟病的地方。首先,许多没做攻略的游客不知道馆内还有要预约的项目,预约流程的操作图贴在各展项门口,但入馆刷完身份证就已开放预约了,等参观时遇到这些项目发现要预约时已经约不到了。其次,馆方规定每人每天只能约一个,六个展项全去一遍,要来六次天文馆。最后一个很坑的地方就是这六个展项并不是每天都迎客,我们去的那天羲和太阳塔就没开放,而且只有当天才知道会开放哪些展项。
以下是六大展项:
1、飞越银河系剧场:时长8分钟,每场最多12人,要求身高1.1米以上,据说是类似于
上海
迪士尼“飞跃地平线”的剧场。
2、假如剧场:时长9分钟,每场最多30人,一个小剧场,网上有网友拍的视频,工作日这个项目还挺好约的。
3、航向火星:时长30分钟,每场最多6人,要求身高1.5米以上,有点像密室逃脱的体验。
4、好奇星球:时长45分钟,每场最多60人,一定要带名3-8岁儿童才行,这项目也挺好约的。
5、羲和太阳塔:时长30分钟,每场最多12人,看了一位网友拍的视频,参观大致流程是讲解望远镜基础知识、排队和“太阳”拍照、观看阳光透过太阳塔照在三棱镜上折射出的场面,如果是阴天或下雨,就靠观众自行想象了。
6、望舒天文台:时长20分钟,每场最多12人,网上没找到参观视频,估计和参观羲和太阳塔的形式差不多吧。
根据官方给出的信息和网上大家参观后的感受,我最想约的是航向火星,备选方案是望舒天文台。最后天遂人愿,约上了航向火星,详细的体验内容可见正文。玩下来的感受就是这六个展项没约上也不必觉得遗憾,像我这种知道要预约,一大早赶过来抢预约名额,对展项期望很高,结果体验下来不怎么样的游客才值得同情。
一、上海天文馆
为了抢展项,准备在天文馆开门前一小时到门口等候。天文馆地理位置太偏,地铁16号线就要坐1小时左右,我查到7:30龙阳路站有直达车,只要40分钟不到就能到滴水湖站,和小伙伴约在龙阳路站碰头坐直达车。结果当天一早我这边各种意外,紧赶慢赶在7:30到龙阳路站时,以为要错过直达车,问了地铁保安,他们说当天不开直达车。到了站台,由于是始发站,停了好几辆车,随便上了一辆,还是错过小伙伴坐的那辆。幸好两车发车间隔时间不长,到终点站后没让她久等。
出滴水湖站,体力可以的话,不用理会地铁口揽客的人,直接步行前往天文馆,中途会经过一座尚未建完的星空之境海绵公园。11月中旬的天气还是不错的,临港地区离海边近,风比较大,再晚一点过来就太冷了。
需要注意
上海
除了新落成的
上海
天文馆,在
松江
还有一座
上海
天文博物馆,这两地离
上海
市区都很远,千万别跑错地方了。
上海天文馆
大概在8:40不到抵达天文馆门口排队,一看队伍的长度,已经有三四十人了,心拔凉拔凉的,觉得铁定约不上了。9:30开馆,我默认那么早来排队的人肯定都是为了抢展项预约名额的,甚至觉得都是为了一天4场,每场只有6个名额的“航向火星”项目而来。
9:00左右引导排队的人群往入口移动,开始走进馆流程,第一道关卡查预约信息和身份证,第二道查行程码,第三道查健康码,之后将队伍分为两列,等开门时两列队伍同时放进馆内。理论上9:30开馆,实际9:25放游客进入,我们是9:27刷身份证入内的。
下图是网上找的航拍图,图上的文字是我标注的。排队区在圆洞天窗下面,等候时可以欣赏下建筑,据说这座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耗资6亿。宇宙没有直角,天文馆建筑的设计也没直角。设计时很多地方用到了三个圆形来表现天体运行,
比如
场馆附近的滴水湖、球幕影院 、圆洞天窗直径的比例正好是太阳、地球、月球比例的缩减版;圆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转穹顶构成了“三体”结构。
位于主入口的圆洞天窗,当太阳光穿过圆洞,会在地面形成光斑,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移动,光斑也将在地面上缓缓移动,起到像日晷一样的作用。
上海天文馆
入场后先别急着看展,先抢我上文提到的展项,每天2次机会能抢到,9:00约13:30以前的场次,13:00开放13:30以后的场次。不过你想,上午一开馆抢预约可能只有几十人和你竞争,13:00开放的预约,买下午场门票的观众都进来了,要和几千名游客抢,难度系数不言而喻。预约前记得先注册,填完个人资料,不过也不用太早进预约界面,大概2、3分钟不操作,系统会自动登出界面。估算一下快轮到自己刷身份证进馆时,再打开界面,登入时还要手机短信验证,一定要把握好时间。
我想约的航向火星一天只有四场,13:00前只开放两场预约,每场6人,就是说上午只有12个名额。我和小伙伴进馆后先点10:15第一场的预约,显示预约已满,我俩立马转战11:15第二场的预约,预约
成功
,顺利拿到预约二维码。此时快激动哭了,不枉两人一大早赶地铁,等开馆所费的心血。
顺利抢到展项,终于可以定定心心开始参观了。入口大厅摆放的是傅科摆,1851年
法国
物理学家傅科观察发现,单摆每次摆动的方向都会稍微偏离原来轨迹,说明摆平面和地球发生了相对运动,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小球要摆动几次才会撞倒一根立柱,需耐心等等,可以进馆时先拍张照片记录一下倒了多少柱子,离开时再来瞅一眼作为对比。
上海天文馆
傅科摆旁是第一个展厅“家园”的入口,从这开始,正式开启常设展的参观。我们既没赶场、也没刻意控制速度,有趣的装置也会互动一下,除去就餐、休息和体验“航向火星”展项,大概花了3.5小时。全程照片拍得不多,以下简单介绍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1、家园(1楼)
“家园”介绍地球所在银河系的情况,解释“我们在哪?”,是三大展厅里最通俗易懂的,所以观众也是最多的。
(1)星座
进入家园展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星座主题艺术装置,有猎户座、天蝎座、双子座、仙女座和大熊座,有图案的一面是地球视角,看上去星星都位于同一平面上,转换角度会发现星星的距离有近有远。
(2)地球变迁
超大投影展现地球的景象,在家园展厅是平视,到了宇宙和征程展厅可以俯视。球体上有晨昏线,另一边展示的是夜景。
上海天文馆
(3)光学天象厅
9:30左右进入家园展厅,赶上了9:40场的光学天象仪演示。光学天象厅就在上图那颗大球的内部,无需预约,排队即可。躺在懒人沙发,看模拟的星空,一场10分钟左右。
上海
天文馆有四大专业级天文观测及天象演示设备:球幕影院、光学天象仪、太阳望远镜(羲和太阳塔)和一米望远镜(望舒天文台),光学天象仪是唯一不用购票或预约就能参观到的设备。虽然介绍得很厉害,懒人沙发坐着也挺舒服的,不过内容有点单薄,放映结束时人们一脸懵懵的,一副这就看完的模样。如果进场等待时间太长,可以略过这里。
(4)月球起源
图片展示了目前月球形成的主流观点:大碰撞说。地球受到天体撞击,撞击形成的碎片环绕地球,逐渐拼合,形成月球。
(5)月球模型
这颗月球模型和一旁的地球模型是根据真实地月大小等比缩小的,月球模型相关数据来自于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和
美国
国家航天局探测器。月球上布满了被小天体撞击的陨击坑。模型旁有台设备,拿设备对准月亮模型,可以查看各种坑的名称。当时一位志愿者妹子在玩该设备,我们正好经过,她很热情地告知我们如何操作。
(6)太阳模型
太阳实在太大,直径是地球的100多倍,无法和旁边的地球模型等比例展示,所以展馆内放了个小小的模型。这么一来和旁边的地球、月亮模型一对比,这颗小太阳瞧着有点违和。
(7)光子的旅行
一处互动装置,按下按钮,可以观察到光子如何穿越稠密的辐射层。
(8)X级喷射
网红拍照点,我们刚进展厅时屏幕是暗的,后来才亮起来。红色的光芒照亮四周,果然适合合影。太阳边缘的小火苗是日珥,会向太空抛射大量太阳物质,这就是“太阳风暴”。
上海天文馆
(9)行星数据墙
屏幕上有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数据,可以点击屏幕互动。
(10)感受重力
一排“苹果”,重量都不一样,模拟感受不同星球的重力差别。开馆半年都不到,这些“苹果”快脱漆了,不仅如此,很多展牌上都掉字了,一些设备已经需要维护。
上海天文馆
(11)模拟木星风暴
游客转动装置,模拟木星风暴。
上海天文馆
(12)木卫六(泰坦)
木卫六是太阳系第二大卫星,也是唯一拥有大气层的卫星。土卫六上可能下得是甲烷雨,雨滴比地球大,但该卫星的重力远小于地球,因此降落速度比地球慢得多。第一次经过时一群阿姨在装置里观看,等阿姨们离开后,我和小伙伴再进入球体内一探究竟。
(13)火星的奥林波斯山
展品在脚下,奥林波斯山是太阳系最高的山,比火星基准面高出约21千米,比两座珠穆朗玛峰叠在一起还高。
(14)地球上最高的火山
脚下展品中最小的场景是
夏威夷
的莫纳克亚火山——地球上最高的火山,这座火山的熔岩从海底6000多米深处一直堆积到海平面以上4205米。
上海天文馆
(15)陨石
家园展厅快结束的地方展示了各种陨石,对其中几块留下印象:闪闪发亮的埃斯克尔陨石、
上海
唯一的目击陨石——
长兴
陨石、展馆内唯一没用玻璃罩隔开的莫拉斯科陨石……
上海天文馆
(16)陨石万花筒
一个欣赏陨石切片的装置,装置位置较高,我们欣赏时身边的一位父亲把娃抱起来,小孩才能看到。
(17)天撞奇坑
模拟陨石坑的形成,按下按钮,一颗钢珠会从上方落下,撞击在沙面上,形成凹坑。俩小孩在玩,我让他们给我演示下怎么操作,小孩解释要听到钢珠回收的声音才能按下按钮。
(18)曼桂“陨石坑”
别小瞧了这个坑,这是我国首次完整回收的陨石坑,是
上海
天文馆内重要的展品之一。
上海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
家园展厅的最后是飞越银河系剧场,一旁有扶梯通向二楼,前往宇宙展厅。两个展厅过渡的走廊内有各种摄影、艺术作品。
上海天文馆
快进入宇宙展厅前,墙上有两个孔洞,分别能看到一楼的土星和冥王星,别错过哦。
2、宇宙(2楼)
宇宙展厅解释了“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展出的内容比较深奥,只能看个大概了。所以别担心小孩看不懂,因为大多数成人也看不懂。
(1)星际穿越
一进入展厅,是星际穿越长廊,你的影子会被捕捉到墙上而形成互动投影。看官方介绍,墙上的圆圈展示了不同的奇妙现象,按照生命、元素、光、引力、时空五个主题排列。之后展区会对这五个主题深入介绍。
上海天文馆
(2)宇宙的大小和结构
馆方选了九个不同尺寸的物质,做成玻璃装置,展示宇宙的尺度。其中最小的是氢原子,最大的是可观测宇宙的模型。不知何故,这
里拉
了隔离栏,只可远观,无法靠近。
上海天文馆
(3)多普勒效应
上世纪,
美国
天文学家哈勃发现,宇宙中的绝大部分星系都在远离我们,他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发现的。记得中学物理课时学过多普勒效应,声波、光波、水波都会发生多普勒效应。展品还解释了“红移”、“蓝移”,对我等学渣而言,实在是超纲了。
(4)宇宙大年历
把宇宙大爆炸至今138忆年的历史,换算成一年,人类在12月31日才学会直立行走,到晚上11点59分30秒左右,才出现早期农业。这里每个月的日期跳动挺快的,如果要和特
定日
期合影,记得镜头提早对准。大年历一旁的墙上有各种测量时间的仪器,目前最精准的是原子钟。
(5)爱因斯坦的教室
黑板上写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内容。教室里有两个装置模拟了爱因斯坦的两个思想实验:一个是列车实验,说明时间的相对性;还有一个是电梯实验,说明了重力和加速度是等效的。
(6)虫洞
有间小屋子,布置成1905年
瑞士
某间咖啡馆的场景,大家可以坐在“爱因斯坦”旁,和他合影。
(7)时空弯曲
四周的网格线代表宇宙时空,走在里面,周围的线会发生弯曲。
(8)对引力的初步认识
是一个羽毛和铁球谁先掉下的装置,有四根竖直中空的透明管道,一侧的两根内为真空,另一侧的两根内则是空气。按下按钮,羽毛和铁球一起下落,对比两边下落速度,真空中的羽毛和铁球是同时落地。这个实验改变了人们对重力和运动的认知。
******************************
宇宙展厅参观到一半,超过11点了,赶紧前往“航向火星”展厅,完成预约的内容,毕竟预约须知上特别警告过,一年内爽约三次列入黑名单。
等到下午参观完征程展厅,小伙伴累得只想休息,我一个人回来把这里剩下的内容简单扫了一遍。宇宙展厅后半部分主要介绍光、元素、生命等内容,看得太粗略,连号称“地表最强生物”的水熊虫都错过了。
******************************
(9)黑洞
黑洞结构的模拟装置,有演示时间。
(10)黑洞走廊
站在特地位置,把自己投影到墙上,等待“黑洞”吸入投影。两次经过这里,就没见有游客停下来体验。
宇宙展厅内有一处小彩蛋,能见到一楼家园展厅的“地球”和“月球”。
上海天文馆
离开宇宙展厅,简单逛逛二楼的餐饮和文创商店。商店内有一组行星抱枕,抱枕上贴满亮晶晶的贴片,我和小伙伴都觉得这样的设计谁会买单,结果离馆时发现真有人买了,大为震撼。网上很红的定制金币的机器也在二楼。
3、航向火星(1楼)
回到一楼,提前10分钟赶到航向火星展厅外,我和小伙伴是最早到门口的两位,之后来了一位女生、一位男生和一对情侣,六人准时到齐。提前5分钟左右,展厅大门开启,两位工作人员和一位志愿者出来接待,扫描预约的二维码,然后带大家进入。
(1)房间一:航天飞机“天雀号”准备区
背景设定在2076年,火星基地“东方站”由于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通讯失联,小队成员要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去工作区寻找备用的反物质能源罐,二是维修女娲二号卫星,三是将反物质能源罐带到火星基地,开启设施,拯救被困的地面人员。
探索正式开始前,会抽签,给我们六人分配不同身份。小情侣中的男生抽到队长,拿到队长手环,需要身份认证时会用到手环。我抽到副驾驶员,小伙伴抽到工程师。
上海天文馆
上海天文馆
(2)房间二
来到第二个房间,通过回答问题提取反物质能源罐,共5题,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只对了1题,当然这不妨碍整个流程的推进。答题后,由队长提着这个能源罐直到火星基地。其实房间内有科普的设备供大家学习,估计为了控制整个流程的进度,直接让大家答题了。
除了答题,还要在三个维修机器人中选一个发射,去维修女娲二号卫星。一共只有三个机器人,选错也没事,可以重新选择。
上海天文馆
(3)房间三:飞行甲板
上楼去飞行甲板,让航天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这里由抽中驾驶员的那位妹子和抽中副驾驶员的我来操作,只要屏幕上出现绿色按键进行点击即可,不需要动脑。
上海天文馆
(4)房间四
进入登陆舱内,准备降落火星。我们面前的屏幕都没开,其中一个座位的保险带也是坏的,十分敷衍。全靠舱门上的屏幕演示着陆的视频,才有点气氛。
上海天文馆
(5)房间五:火星基地
舱门打开,下楼,抵达火星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