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曾以亚麻厂闻名遐迩阅读:1591/0
相关目的地:兰西
出发时间:2021-07-17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16209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小结
哈尔滨
到
齐齐哈尔
320公里,
齐齐哈尔
到
北安
245公里,
北安
到
孙吴
165公里,
孙吴
到
绥化
395公里,
绥化
到
兰西
81公里,
兰西
到
哈尔滨
65公里,合计:1271公里。
兰西县
兰西
县是
黑龙江
省
绥化
市下辖的一个县。北靠
青冈
县、
望奎
县,东临北林区,西界
肇东
市,
西北
部与安达市相连,距省会
哈尔滨
市67公里。属寒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幅员面积2499平方千米。
兰西
县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小麦、谷子、 高粱;经济作物有亚麻、烤烟、甜菜、油料等。
兰西
县主要旅游景点有:黄崖子民俗村、乔家大院、显佑宫、东林寺。主要特产有:
兰西
香瓜、
兰西
挂钱。
黄崖子民俗村
黄崖子民俗文化村位于
兰西
县城东南4公里处,“
东北
民俗文化展览馆”曾经是这个村的生产队的队部,经过改造有了现下的功用。这个展览馆的建筑风格与黄崖子村赖以生存的呼兰河畔息息相关。
博览馆的大门向北开,高高的门楼是用塑料瓦起脊,正中悬挂着苍劲有力的“
东北
民俗文化博览馆”凹字匾额。淳朴简约的建筑无不透露着村子古乡古貌的风格。
近代以来,
山东
、
河北
、
河南
民众不断迁居
东北
,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闯
关东
”移民潮,对
东北
地区的风俗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饮食风俗上,在
山东
人闯
关东
前,满族的饮食多以肉类为主,较少食谷米类,在饮食结构上较为单一,且对肉类的加工主要采用较为原始煮、晒、烤等方式,基本不使用任何工具。汉人入关后,他们不仅把其主要饮食带进
东北
地区,最重要的是把食物加工的技艺传授给了满人。在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满族虽受汉族影响很大,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饮食习惯,有些亦被汉族所吸收。如满族爱吃用小米、黄米、高粱米和玉米做成的干饭、稀饭、水饭和粘饭。移民进入
东北
后,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也逐渐改吃高粱米、棒子面(玉米面)。打糕、玻璃叶饽饽、苏子叶饽饽、盆糕、萨其玛等具有鲜明满族特征的点心,也成为当时关内汉族所喜爱的食品。两种不同饮食风俗的融合碰撞,最好的例证就是“满汉全席”。它既突出了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如烧烤、火锅、涮锅等,同时又展现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
婚姻风俗上,满族的婚姻礼仪,早期较为朴素简单。而汉族早有婚嫁六礼之风俗,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满族虽无六礼之说,但其婚姻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必须经过“问名”、“合婚”、“相看”、“放定”、“迎亲”等礼仪才能完婚,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显然是受到了汉族婚俗的影响。
语言风俗上,清初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满文的学习与使用。统治者采取诸多措施,限制满人学习汉语,但收效甚微。伴随汉人不断进入
东北
,“
黑龙江
以南的满洲几乎人人会说点汉语”,而满语则日渐衰落。但是在满汉人民长期共同发展的进程中,满语对汉语的影响也很大。至今在汉语中,尤其在
东北
方言中,还存留着许多满语词汇。除口头词汇外,现在
东北
地区的山名、地名、水名以及物品中仍保留着大量的满语。这种民俗文化至今仍影响着现在的
东北
,以致于若是纯粹的
东北
土话大多数外地人根本就听不懂。
东北
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相互吸收,使两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均发生了变异,这种整合后的新型
东北
文化,是两种文化优化整合的结果。
百年古榆,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在
黑龙江
省
绥化
市
兰西
县
兰西
镇的永久村,是以最早闯
关东
到此地落脚的乔家的旧宅为原型复建的
关东
大院。陈设都是按当时的乔家大院复建的,三横四纵,错落有致,再现了当时
东北
的民俗、以及生活和文化。乔家大院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院门前有5级台阶,这5级台阶寓意着五谷丰登、五子登科。
大门前还有门当和户对。老话说,找对象要门当户对。其实,这“门当”和“户对”,是古代民居大门的组成部分,是属于装饰的一部分。
大院外的一对石鼓,就是门当, 他们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可以看出这对门当是一对变了形的龟,寓意
长寿
不老。因为鼓声宏阔威严,百姓认为它能避邪。
大门上四根圆形短柱就是户对。它位于门楣之上,取双数,两个一对或者四个二对,所以叫户对。这个短圆柱,意在祈求人气旺盛,香火永续。
有户对,就必须有门当,这是古建筑学中和谐美的原理,门当与户对的规格,往往也体现了主人的生活状态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后来,门当户对就成了男女婚嫁衡量条件的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