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肤浅的齐齐哈尔人……(之二)阅读:729/0
相关目的地:齐齐哈尔
出发时间:2021-07-14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13821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北安
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革命烈士纪念塔建于1949年,位于
北安
市庆华工具厂区南侧的烈士陵园内,保存完好,并有修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8年省参议会长于天放在工商界发起捐款修建,1949年8月1日正式举行揭幕仪式。陵园面积56700平方米,纪念塔坐落在陵园中心处。塔基长25米,宽24米,塔高25.5米。有两组由低至高的台阶,四周广种松树、杨树、
榆树
,衬托出纪念塔的雄伟壮观。
义和团女子坛
或称红灯照坛址,建于清末,位于建华区东一道街。1900年,
中国
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爆发。其间,在
黑龙江
省城
齐齐哈尔
,设立三处拳坛,分为壮年、少年、女子拳坛,此为女子拳坛遗址。该遗址是
黑龙江
人民抗击沙俄入侵的历史见证。
义和团女子坛建筑共3栋,正房一栋,厢房2栋,建筑面积约190平米,现在为民居,有居民6户。
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中国
近代史上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当年四、五月间爆发的以
黑龙江
省城
齐齐哈尔
为中心的义和团(红灯照)抗俄运动,并揭帖广帖街衢散布市集。最早的抗俄民间组织——义和团六月,在张姓、方姓两位拳等义和团首领的倡导下,开始设坛练拳。组织了壮年坛、少年坛和女子坛。成年人拳坛设在今京剧院西胡同;少年拳坛设在城隍庙须福胡同;妇女拳坛设在北关三皇庙胡同。
清军中一部分爱国官兵也组织起义和团。此外,还从三岔河进驻
齐齐哈尔
义和团三百人。义和团在省城郊区设立宣传亭,张帖揭帖,号召群众行动起来,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
中国
去!”他们统一操练,统一行动。一时间火热沸腾,蔚成局势。
果考亭故居
果考亭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华区东二道街。果考亭故居又称“大夫第”,是一座清代四合院建筑群落,现存正房二栋,厢房三栋,均为砖瓦结构。 果氏祖籍
山东
登州,先人从努尔哈赤伐讨有功,隶于孔有德的天佑军。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果氏随萨布素征讨罗刹,雅克萨战役胜利后,果氏从征人员各有封赐,后随萨布素将军移驻
齐齐哈尔
。果考亭故居由五世果晋功等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建造,后经十一世果松禄翻修、扩建,康熙皇帝亲赐“大夫第”,成为卜奎官家族名宅。
果家故居又称大夫第,是一座清朝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坐落在今北
关东
二道街。5栋建筑,正房两栋,厢房3栋。建筑面积376平米,居民10户。是果松禄康熙年间建造。院落的气派和精致渗透在每一处细节。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翘角飞檐、廊柱、盘龙、花篮等镇宅饰物雕刻考究。
几曲迂回,檐角的雕花仍在,古朴气息回旋萦绕,眼前的大四合院气派雍容,这就是果家大院。
在果家第14代后人果德永的引导和解说下,这个家族原来的汁味慢慢融进了我们的脚步,拾起我们正悄然失落的记忆。
果考亭故居是一处清代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建筑型制保存完整,作为清末居民建筑具有保留价值。果考亭,清末商人,曾开有“天宝当”及“杂货铺”。该建筑共有5栋房屋,其中正房2栋,厢房3栋,总建筑面积约为376平方米,现用途为住宅,共有居民10户,全部为私产。
据史料载,果家祖籍
山东
蓬莱
,明崇祯十年,其先人率族人驱军船航海,抵辽东民稚满山寨,投奔满清。努尔哈赤赐军队为天佑军。康熙二十二年,果家天佑军率水军随萨布素北征罗刹,同沙俄激战,收复亚克萨。亚克萨之战胜利后,萨布素-为
黑龙江
将军。果家从征人员随萨布素移驻
齐齐哈尔
,康熙皇帝亲赐大夫第。
“原来果家占地6000平米,完整的四合院,临街还有6
间朝东的柜房和一门房。从南到北依次为“天宝号、天宝档和大夫第,蓝底金字的牌匾。房屋之间有花墙、月亮门和青砖步道。二门进去是住房。隔扇门的两侧有光绪老师翁同合给果松禄的题联:-思于物有济,凡事求其心所安。院内房间还有‘世有令德、德流去思’等几块牌匾。在北城门处还有一处祭祀祖先的祠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次百余人。”小时总听母亲描述过去的果德永,现在虽然迁址他居,但由历史的血脉牵系,还时常回老宅子看看。
果家人才辈出,乾隆年间出了果
德兴
,此人文武全才,足智多谋。智破盗马案更是一时传为美谈。嘉
庆元
年升任墨尔根汉军佐领,后调回齐水师营四品。精通满汉文学,善绘画,好歌咏,声名远扬,且礼贤下士,但见通文墨者,礼之惟恐失,曾任
齐齐哈尔
第一任官学学长。
在果氏中,以作战勇猛、战功卓著的果松山为全族的骄傲,不仅皇帝亲赏黄马褂,赐御用象牙虎佩刀,果松山之名也是御口亲赐。他在
新疆
平叛中立功,最终官至京旗副都统。
之后还有武可杀敌、文能化民的呼兰城
镶黄旗
佐领果盛寿,还有在户部供职20余年,历掌
浙江
、湖广、
江南
三司印的果禧晟……直至清末商人果考亭,开天宝档和杂货铺,富贾卜奎。
果家大院后因战乱,御题“大夫第”和许多书画诗稿散失,现尚有《怀善堂果氏宗谱》存市图书馆。果家后人思祖念故,情牵卜奎,心系旧宅。果德永的姐姐果威现在
南京
做医生,非常关心果家大院的朝夕变故,她更对家乡的风物情有独钟。她说,喝
嫩江
水,吃松嫩平原五谷杂粮成长的果氏后代,无论天涯海角,还是异国他乡,都会自豪的说自己是
齐齐哈尔
人,我们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眷恋这片土地。
正是有了这眷顾乡土的殷殷情怀,正是有了这澎湃着历史热情的灿烂往事,一个家族,一个院落,才会在时光的波浪起伏间,持久地散发她独特的光芒。
建设年代:始建于康熙年间
建筑风格:明清四合院式
地址:
齐齐哈尔
市建华区东二道街
小庆主事故居
小庆主事故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建华区北关
北极
委,始建于清末民初。小庆为清末将军衙内的一名主事,官职正六品。故居为二进式,采用传统歇山式单檐庑殿式,与民国时期比较盛行的院落格局相结合,灰色青砖砌筑。故居院落呈长方形,南北轴向,由门房、正房、东西厢房组成。门房面阔三间,中间为甬门,两侧国耳房,尖顶硬山式,正脊两侧向上翘,垂脊中间向下悬有花篮状砖雕,表面磨光处理,制作精良。厢房东西相对共有四栋。正房为院落中的主体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积较大,宽敞明亮。对研究
齐齐哈尔
历史人物及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价值。
于驷兴故居
于氏故居坐落在建华东二道街北卓家胡同,大约建于民国初年。故居占地面积宽阔,最初,内宅南侧、东侧各有一套外宅。现在遗存只有内宅和南侧外宅,剩下的老房相当于前后两套四合院。
于氏故居是卜奎上世纪居民建筑的具有清代特点的建筑群,从历史、文化、建筑的角度看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老房的主人于驷兴也是一位值得怀念的久居卜奎的文化名人及一省之长(代理)。
于氏故居的最大特点是,每一栋房屋无论大小,凡墙角、檐下都有砖雕美化,而且层次鲜明、立体感强。屋脊边上有精美的一鸱吻。屋檐下有滴水、瓦当,设计十分考究。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先人有着丰厚的文化修养和精湛的建筑造诣。
玛布岱广场
2018年8月18日,
齐齐哈尔
城史石刻揭幕仪式在玛布岱广场隆重举行。
城史石刻记录了以索伦总管玛布岱为首的达斡尔族先辈在筑建
齐齐哈尔
城过程中的伟大贡献。
齐齐哈尔
建城史石刻共有8片。前7片是
齐齐哈尔
城建修大事记,以及档案史志文献关于
齐齐哈尔
城的记载。
最后面一片是玛布岱广场
齐齐哈尔
城史石刻落成纪略,其内容如下: “玛布岱广场,地处卜奎大街北段之东,清代系达斡尔披甲官兵驻防之地。2016年8月12日,市政府置玛布岱雕塑于此并举行落成典礼,故名。玛布岱,达斡尔族,乌日
科莫
昆苏都日哈拉绰日格勒家族人,系奏建、筑建、驻防、管理
齐齐哈尔
城第一人!
清康
熙三十年正月二十三日(1691年2月20日)皇帝谕旨:“著不误农时,乘闲筑城”,恩准
黑龙江
将军萨布素、索伦总管玛布岱之呈请。嗣后,恩准1000名达斡尔壮丁披甲驻守
齐齐哈尔
城,授玛布岱为副都统衔索伦总管统辖。七月十九日(8月12日),兵部行文至
黑龙江
将军衙门。1991年8月12日,
齐齐哈尔
市举行盛
大庆
祝活动,纪念建城300周年。2021年,时值
齐齐哈尔
建城330周年,古城沧桑,似马布岱犹在。
清代大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