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之旅一南宁 10/03/2021阅读:504/0
相关目的地:南宁
出发时间:2021-03-10
出行天数:30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164033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3月10日,阴天,连续几天都笼罩在铅灰色的阴云中,令人心烦。
.
南宁
,简称“邕”,系
广西
壮族自治区首府,也是一个古城,至今已有1700年历史,古属百越之地,东晋
大兴
元年(318年),建晋兴郡,为郡治所在地,
南宁
建制从此开始,唐朝贞观年间(632年),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
南宁
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邕州路改名为
南宁
路,取
南疆
安宁之意,
南宁
得名始于此。
. 既然是古城便有斑驳往事和稀世珍宝,而收藏的场所必定是国家博物馆。因此,今天首先便驱车前往位于四公里外的
广西
自治区博物馆。不料,因扩建施工而关门谢客,让我们无缘欣赏其馆藏的多达152件套国家一级文物及五万多件馆藏文物。
. 无奈,我们接着去了同获国家一级博物馆资质的
广西
民族博物馆。
. 这个民族博物馆位于
南宁
市青
秀山
风景区,紧俟着邕城母亲河-邕江畔,2003年,开
始兴
建,占地面积约8.66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8,000平方米,附属有约4万平方米的
广西
传统民居建筑露天展示园。总投资达2.5亿元。不同于自治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是以
广西
各民族文化为主的博物馆。所以其馆舍外形取材于富有
广西
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
铜鼓
,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有点特色。
(下图来自网络)
. 我们一走进展览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崇左
市花山岩画的展示。
. 流经
崇左
市境内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蜿蜒流淌,曲折盘旋于群峰之中。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里的700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骆越人选择在大江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上绘制岩画,巨大的赭红色岩画记录了距今约2000多年前的生活及祭祀场景。博物馆内对
广西
左江沿岸的岩画,描摹较全面,介绍很详实。据资料,目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内容,只有38个岩画点,共109处,193组,4050个图像。其中羊角钮钟图像11个、细钮钟(铃)图像5个、环首刀图像39个、有格或有首剑图像174个、扁茎短剑图像1个、渡船图像21个、男女交媾2个、犬类图像113个,飞禽类图像1个。
. 这里的岩画内容似乎在讲述当时的大事,否则,先人不会冒着危险、很费事地立于悬崖之上绘画下来。在大部分岩画中,一个或者是多个高大的正身人像,脚下为侧身的动物形象,周围是众多或几个细小的侧身人像。而大部人像两手曲肘上举,双腿屈膝平蹲,似乎在祭天、谢恩;还有一些构图似乎在庆祝丰收或者是捕获猎物的场景;还有仿佛是与婚丧嫁娶有些关系。记录下这些活动,为了是以昭后世?是为增强部族的凝聚力?在这里我们似乎可以通过这些岩画,与远古人类交流。
. 这些岩画是当时骆越人所作,他们多选择宽大、平整、基本垂直于地面或上部外凸下部内凹的灰黄色崖壁作画。画面大多距水面15-100米,最高达130米。
. 博物馆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知识长廊,分为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万千图像、骆越神笔、桂风壮韵、情注花山六个部分。这一展览的举办,能为宣传和普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知识发挥作用.
. 我们观赏过不少囯内外的各类岩画,大都早于文字,难道正如有些专家认为的:岩画是文字的前身,是文字与画之间的过渡。说它是画,是因为构图细致而形象;说它是文字,有符号所具有的的概括性、概念性,并有以固定含义重复使用的特征。此观点你认可吗?
. 之后,我们走进了该博物馆的主展厅、
《穿越时空的鼓声——
铜鼓
文化展陈列》。该厅由山寨
铜鼓
声、
铜鼓
的发展演变、当代
铜鼓
艺术的传承发展、
铜鼓
装饰艺术四个主题组成,从不同方面介绍了
铜鼓
在
广西
的历史渊源。
. 这个主展厅展示了不少国家一级文物,
最醒目的便是直径为1.65米的古
铜鼓
(
中国
暨世界最大口径的古代
铜鼓
)。
. 古代
铜鼓
文物数量
广西
最多,有一千之多,主要收藏于各级博物馆内。据说,最精美的被自治区博物馆收藏,而口径最大的存于这个民族博物馆。两家一级博物馆有竞争有合作,相对于区博物馆的五万余件藏品,该民族博物馆也不少,现有藏品4.7万件(套),包括古代
铜鼓
、民族服饰、织锦刺绣、生产生活用具、民间工艺、民居建筑等。
. 据介绍,
铜鼓
是古代南方民族特有的器物,战国时期已有出现。最早的
铜鼓
实际上就是一口锅。最早出土的万家坝
铜鼓
,时常与铜锅共存,器形也十分相似,有的鼓面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和食物残渣。可以说锅鼓出于“同门”。“凹面朝上,充之以谷,锅也;凹面朝下,击之,鼓也”。
.
铜鼓
来自日常生活,可以断定,
铜鼓
最早的功能是娱乐,敲着它唱歌,敲着它跳舞,叮叮当当,不亦乐乎。早期岩画也描绘了这一场景。然而就是这个响叮当的物件,慢慢演变成为权力的象征,越大表示权势越大。如何演变?来此博物馆参观就一目了然了。
. 大凡器物一旦与权力结合起来,就会逐渐地精致化、扩展化。我们在现场看到出土的西汉“灵山型”等等
铜鼓
,工艺精湛,规制庞大,充满威严感。
. 鼓通古韵,画知古风。这个民族博物馆最能吸引眼球的当属
铜鼓
和岩画。因为这两项属于
广西
特色,而且文脉幽远,物证清晰。
. 当然作为民族博物馆必须以民族文化为主,所以这里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五彩八桂——
广西
民族文化陈列》展厅。该展厅介绍
广西
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序厅”和“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谐乐章”四个展区,分别介绍和展示了
广西
各民族基本情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
. 另外还有一些专题展也别具一格,如
广西
少数民族银饰展:精选
广西
少数民族的银饰文物200件(套),展览分为苗族银饰、侗族银饰、瑶族银饰、壮族银饰四个部分,分别展示
广西
少数民族银饰艺术、工艺的文化内涵。又如《多彩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广西
少数民族织染绣精品展》:精选馆藏的织染绣精品文物90件(组),以展示
广西
各民族的织锦、印染、刺绣等工艺,展览面积500—800平方米。再如《锦簇花团话壮家——
广西
民族博物馆馆藏壮锦精品展》:精选80件(套)壮锦实物,通过壮锦的溯源、功能、图案、工艺四个方面解读壮锦文化,走入壮家的精神文化世界,领略
中国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等等。给人印象此民族博物馆蛮努力,值得一看。
. 距民族博物馆不远处,有
广西
最大的孔庙,顺便一睹为快,系古庙迁移重建,规制齐全,规模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