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潮汕梅5天游(2):花萼楼 张弼士故居 松口古镇 雁南飞茶田 桥溪古韵 五指石景区阅读:3913/370
相关目的地:梅州
出发时间:2022-05-17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1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85768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程第三天下午:参观梅州大埔花萼楼
行程的第三天下午,游玩完南澳岛后,乘车到
梅州
大埔
参观花萼楼。
联丰花萼楼,又叫花萼楼,位于
广东
省
梅州
市
大埔
县大东镇联丰村,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近400年历史。因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乡村相爱之意,所以取名为“花萼楼”。
联丰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内环一层30个房间,二环二层60间,外环三层120间,楼高11.9米。[3]联丰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对研究古代客家民居建筑艺术、客家民俗,有一定意义。
2002年7月,联丰花萼楼被列入第四批
广东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联丰花萼楼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林援宇开
始兴
建联丰花萼楼。林援宇建好土围楼之后,把村里所有没有房子住的乡邻都接过来住,因为这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乡村相爱之意,故取名为“花萼楼”。
2001年,联丰花萼楼与
大埔
泰安
楼一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2年,联丰花萼楼发生大面积坍塌。随后,
大埔
县人民政府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松生对联丰花萼楼进行维修。
2015年,
大埔
县人民政府投入1500多万元,对联丰花萼楼、
泰安
楼、中翰第、拱辰楼等特色民居、名人名居进行修缮。
2016年,
梅州
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先后对
大埔
泰安
楼、联丰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
梅州
学宫、
兴宁
学宫等单位进行维修,恢复其历史风貌。
联丰花萼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
整个土楼布局合理、通风采光、冬暖夏凉。联丰花萼楼的内部结构是“一梯一户”每户分三层,通过三楼的回廊则又户户相通。跟大多数土楼一样,联丰花萼楼在建造时也没有采用传统民居建筑采光和通风的基本设计,而是重在对自我的保护。
联丰花萼楼的建筑借鉴了
北京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联丰花萼楼整个呈八卦形,整体构造像是一个被剥开的橘子,外大内小,双环相套。联丰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属土木结构的圆形建筑。共有三环,210个房间。内环为一层30个房间,二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楼高11.9米,楼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层宽2米,顶层宽1.3米,楼顶为木梁灰瓦。内外环形相套,内低外高。
联丰花萼楼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天井的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图案和天井内的排水沟构成了一个“九”字图,寓意着:水是生命之源,水进口和排水沟构成一个九字,象征长长久久、生生不息。楼内还有砻、碓等常用生活设施。
联丰花萼楼大门呈拱形,上方挂着两盏灯笼,两盏灯笼的中间用蓝墨水写着“花萼楼”三字,左右两边则是一副对联,红底黑字,写的是:花开常棣,萼发青云。古时,“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花萼之名,意寓兄弟相亲、邻舍相爱。
第四天参观梅江市大埔光禄第(张弼士故居)
行程第四天早上,去
梅州
大埔
光禄第参观,是张弼士故居。
大埔
光禄第,位于
广东
省
梅州
市
大埔
县西河镇车龙村,坐南向北,背依漳溪河,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张弼士在南洋发家后所建,已有100多年历史。
大埔
光禄第占地面积4336平方米,建筑面积4698平方米。
大埔
光禄第属土木结构建筑,为三进院落府第式四横一围楼,屋内有18个厅、13个天井、99间房。设有花园、果园、书斋和私人码头,前后修建了11年时间,最多时能住100多人。
大埔
光禄第是典型
中国
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
中国
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的建筑物。
2019年10月7日,
大埔
光禄第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弼士是有名的“红顶商人”、著名的爱国侨领、客家八贤之一,
中国
第一辆拖拉机的制造者,第一批工业化国产机器制砖厂、玻璃制造厂、机器织布厂的创始人,
中国
葡萄酒之父,张裕酿酒公司创始人,被尊称为“
中国
民族工业之父”。
张弼士故居是弘扬客家文化和张裕酒文化的一个亮点,可以说是“一品”围龙屋, 百年美酒香。
大埔
光禄第上、中、下堂布置展出了古代各类官用品实物、图片,详细展示清代的龙袍、凤袍、凤冠、官轿、兵器以及百年前贮藏在地窑的大酒桶、酒缸、酒坛、酒壶、酒杯等。设置了景区中英文介绍说明牌、指示牌、各种标志牌。展出客家民俗文化图片、客家民居图片、张裕酒文化图片及张裕系列酒实物等。
大埔
光禄第,整座建筑坐南朝北,建筑工艺极精湛、绘雕并齐、雄浑严谨、堂皇大观,是一座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中堂左右梁柱上书“学天下好人,养胸中正气”的对联,堂皇大厅穿凿鎏金的麒麟凤凰及飞鸟走兽形态逼真,两侧厢房的屏风雕刻精细、金碧辉煌。正厅悬挂“五知堂”匾额,昭示张弼士一生“仁、义、礼、智、信”的处世操守。大厅两旁斗拱有木凿鎏金通花金狮滚球,正门顶灰塑李鸿章手书的“光禄第”屋名,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
大埔
光禄第,是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围龙屋,是
广东
省乃至
中国
、全世界不可多得的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建筑物,是典型
中国
园林式豪宅,代表清代(十八及十九世纪)的
中国
具有客家民俗风格官府院第的建筑物。
“光禄第”的主人张弼士(1841—1916年),原名肇燮,别名振勋,
广东
省
梅州
市
大埔
县西河镇车龙坪村人。父亲张兰轩是乡村塾师、医生。他年幼时随父读了3年私塾即到一家竹器作坊做工。18岁那年,因家乡遭受灾荒,他告别父母和结婚不久的妻子到印尼巴城(今
雅加达
)谋生。到巴城后,张弼士从最初当杂工,再到账房,直到自己开商行,经过了不断的努力和苦心经营,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张弼士因实业兴邦有功,得清廷器重。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后,曾先后被任命为驻槟榔屿领事、
新加坡
总领事及粤汉铁路、
佛山
铁路帮办、总办,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督办铁路大臣,
中国
通商银行总董等职。张弼士自应召回国后,多次受到光绪皇帝召见,上书提出兴办农业、水利、路矿等12条建议,被清廷采纳,清廷还赏赐他头品顶戴。辛亥革命后,他曾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及南洋宣抚使,后又任参议院参政。民国五年(1916年)9月,病逝于巴达维亚,享年76岁。
游览梅州市梅县区松口古镇
松口古镇,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孙
中山
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被誉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位于
广东
省
梅州
市梅县区松口镇,地处梅县区
东北
部、梅江下游,临近粤闽赣三省省际。
松口古镇是客家先民由闽迁粤的始居地之一。松口的客家山歌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风景比比皆是。经千年孕育,具有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