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少人知,有山、有泉、有长城。【涞源插箭岭】阅读:1607/2
相关目的地:涞源
出发时间:2019-08-06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1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1941704.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19年夏天,
北京
天气炎热,遂决定找个小众景点呆几天,选定了插箭岭。
出发,火车上
下午五点多,我们赶到
北京
西站,乘坐6437次,票价14.5元,比公交车还便宜。火车还是绿皮车,深绿色的车身布满了煤炭燃烧后,留下的黑色印记,车上人不是很多,我们对面坐着一个老爷子,没多久就聊了起来,我问“您去哪”,“赖原(
涞源
)”,老人口音很重,后来了解到,他曾经是铁道兵,开凿过驿马岭隧道,他的一些战友,在打隧道时坠入岩洞暗河遇难,讲到这老人的眼中泛起泪花,退休后他们在世的战友,相约每年回来,凭吊故地,纪念逝去的芳华,和牺牲的兄弟。
许多铁道兵战士,他们短暂的青春年华,仅仅奉献于一条铁路线,甚至一座隧道,桥梁,就解甲归田回故乡。其艰苦、血泪、牺牲,有谁知道。
火车沿着京原线,一直向西,穿过
房山
,
保定
的燕山。过了苟各庄人所剩无几,车厢里空荡荡的。我逐渐进入梦香,火车的汽笛声,划破寂静的夜空由远及近刺入我的耳膜,车轮捶打铁轨撞击声,山风敲打车窗的咔咔声,让我时醒时眠,辗转反侧。先辈钻山打洞劳作的情景,时断时续走我的入梦中。
第一天,闲逛小县城
到了
涞源
已是晚上十一点半,我们来到订好的酒店,洗了个澡匆匆睡下,一觉醒来已是十点,下楼问店主,“还有吃的吗”,“磨牙(没有)”,店主答,出门溜达,到了
沙河
大街(当地人经常说到
沙河
耍去),二十年前我曾在
涞源
小住,这里常来,一切都没什么变化,’
凉城
牌楼’两侧由南向北,还是乱哄哄的摊位,买菜的,买服装,买五金,买干果,还夹杂着小吃摊,熟食摊,一直延伸到大街的北头,地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行人、三轮车、汽车穿行其中,吆喝声、喇叭声、店铺音响、偶尔几声叫骂“吊蛋,坐赖”,相互掺杂,人声鼎沸。乡镇一景,离
北京
二百多公里小县城,充满了烟火气。随便 找点吃点,走到拒马源。
拒马源头
这里是
涞水
源,易水源,拒马源发源地,大量泉水从这一带冒出地面后就形成了拒马河。流经
易县
紫荆关、
涞水
县野三坡、
北京
房山
十渡,最后归海河至渤海。它是
北京
周边五大水系唯一不断流的河。当年我常到这“耍”,各种游乐设施,低俗演出充斥其里,现在变成休闲公园,下棋,放风筝的,遛鸟的,乐在其中。弹指一挥间,已是二十年,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泰山宫
泉源旁边有座建筑名叫泰山宫,宫内有座塔:
兴文
塔,是
涞源
的标志性建筑。
兴文
塔是一座楼阁式塔,为五级八角实心砖仿木结构。经专家考证,塔属于辽代建筑,经过千年的风雨沧桑,塔身明显倾斜,被称为“斜刹塔”。从拒马源坐公交一块钱到
涞源
湖,去看
涞源
的新变化。
涞源
湖是近几年新开发的景点,正在打造中,景区内共修建景观桥八座,五座为拱桥,三座为平桥。湖区沿百泉路南侧,由东向西共修建4个广场,分别是
涞源
文化广场、知春广场、铸币广场、儿童娱乐广场。湖水以青山为屏障,与拱桥亭台相依,微风吹过湖面, 泛起层层涟漪
涞源
湖南
岸,眺望
涞源
县城,变化日新月异
涞源湖
涞源
湖健身步道,是晚上遛弯好去处。
涞源湖
涞源湖
涞源
湖夜景很美
涞源湖
第二天,插箭岭的山村
逛完
涞源
湖夜景,到湖旁边小区找吃的,向北走发现好像有肯德基?近一瞧,什么“肯迪乐”呵山寨,不管怎么说,这家是最干净的,凑合吃吧。
第二天早上起来退了房,出门打车,司机问“嗯,你俩妈(两个人)不去白石山耍”,“去插箭岭”我答道,“最少五十”,司机说,车沿着
涞源
景观大道,一路飞奔,过华中酒店时,居然看见云雾缭绕半山之中。
华中假日温泉酒店
华中假日温泉酒店
没有多久,车到了插箭岭,天也逐渐晴朗,蓝蓝的天空像水洗一般,格外的蓝。我们下车,沿着公路向南走,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浑身舒适惬意,拐进路边的村子,找我们订的农家院【山水农家院】。
涞源插箭岭关
我们住的村子位于马路西,很小的,有几十户人家,大部分住户开了农家院,少有豪华的装饰,比较简陋,这个季节来这里的游客,多数是上岁数的,一般住一两个月,主要是
保定
,
天津
,
石家庄
的,来这避暑,天冷了回城里。村口南面有个小山,遍植松柏郁郁葱葱,乱石堆砌在山顶成长长一溜。问村民,告知是长城,上面的砖石被村民挖走盖房了。村口向西看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长城遗迹清晰可见,从山脚一直爬上山顶,山下破损严重,山顶山腰部分保存较好。在村里边瞅边逛,仔细打量着这个陌生的地方。
村子里小树林,潺潺流水从中流过,几只鸭子嬉戏打闹。
破损严重的土房,还是北方民居早年间样子,只不过当地人用山石垒墙代替了土坯,其他,一样的土炕,一样的灶台,一样的糊纸的窗户,几近坍塌的房子,伤感的等待着主人,等待有一天涅槃重生。
到了晚上,感到凉爽中带有一丝寒意,村边的马路上,三三两两遛弯闲逛的游客,享受着难得的清凉。路两侧的山上树林茂密,马路护坡边墙,刷的标语“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很有地方特色。
第三天,抚摸光阴雕琢的长城
早晨早早起来,喝了一碗糊糊粥,吃了个柴鸡蛋,贴饼子,小咸菜。约上同院住的一位大姐,一同前往东面的插箭岭关堡。
过马路向东走,路过一个雕塑,前面的小村庄,就是插箭岭村,插箭岭关城就在村子里。插箭岭名字由来,说是杨六郎征战途中曾在此休息,将剑插于山岭上,因此名插剑岭。此地南达倒
马关
,北通紫荆关,岭口山峡陡峭,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战事不断。元朝被推翻,退入草原的北元残部不断向南袭扰,为保一方平安,明王朝开始修建长城,这的长城从白石山林场始至走马驿结束。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明万历三年扩筑,属真宝镇倒
马关
路,设参将镇守,是倒
马关
北部重要关堡。插箭岭关堡,南北长500米,宽26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现存城堡2座,敌台53座,烽火台六座,城墙40千米。敌台以“插字***台”命名。
同行的大姐姓张,她已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了,因为身体不好,喜欢清净,附近的山谷和长城关堡敌台走了个遍。她说第一次来,就喜欢上这,佛家讲回眸五百次,才有一次擦肩而过,她跟插箭岭有缘,已经来了好几次了。张姐真是好向导,轻车熟路。走进插箭岭关堡北门,残破荒废,没有经过修整,保持着被自然和人为毁坏之后的原生态。
关堡里的人家,房子已没那么古朴,铺的石卵、石板路,多了现代建筑,据说整个村子有九十多个姓,全是戍边将士的后代。当时山区闭塞,交通不发达,他们在这屯田自耕自种,落户成了村子。
涞源插箭岭关
涞源插箭岭关
朴实无华的门楼,它的照片曾出现许多有关插箭岭的游记里,游客和驴友常在此留影。
涞源插箭岭关
杂草丛生乱石堆砌,插箭岭关只剩下门券的中门,走进去,门那边围成了羊圈,一群羊咩咩地叫着。损毁的关堡,以及散落在两侧的一砖一石,都是六百多年前的遗物。我们伫立了许久,思绪万千。
涞源插箭岭关
涞源插箭岭关
出了村子,趟过了一片玉米地,首先映入眼帘的这段残长城,有十几米高,由毛石垒砌,只剩一小段,其他被荒草掩埋,凸起的痕迹伸向东面山顶。
越往山里走,植被逐渐稀疏由树林变成草丛,突然发现有条溪水,从长城脚下石头缝隙汩汩流出,上去一摸,冰冷刺骨,泯一口好甜啊。
这里的长城就地取材,垒砌长城的物料,基本上以石头为主。长城墙体坍塌严重,有的地方走人都很难,有时必须手脚并用,一要防止石头滑落伤着别人,二要保证自己不坠落下去,山上怪石嶙峋,山脊如刃,石块犬牙交错,荒草混杂墙体乱石之中。每下一次脚都万分小心,避免踏空或石块松动。沿途的敌楼基本保持完整,有几座敌楼可以登顶。我们战战兢兢终于爬上一座,敌楼的基座,由黄白色宽大坚硬的花冈岩垒砌;基座上面,是砌的灰色长城砖;城砖间清晰可见白色的灰浆勾缝。站在上面举目四望,苍山如海,长城似巨龙蜿蜒曲折奔向远山,消失在蓝天白云之间。爬插箭岭长城一般是爱好登山的驴友,这里危险程度低,又是原生态没有开发,他们成了这里常客。我们东面敌楼上两个
北京
的驴友,刚爬完白石山,第二天又来这,就为了爬长城。抚摸城砖、料石冰凉粗糙,几百年风吹雪打,日晒雨淋将它们洗尽铅华,只剩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