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6寿县一日游阅读:4261/6
相关目的地:寿县
出发时间:2022-08-06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1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82607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今年夏天热的让人喘不过气来,加上心情烦闷,遂决定出去转转。三年了,至今还不让出省,只能将目的地放在省内。去哪呢,搜索一番,决定还是到
寿县
去。说实话,现在去
寿县
实在不是好时候:现在正是最热的时候,而我所要去得地方树木又少,加上每到一个城市都喜欢步行,看来一番折腾是躲不过去了。不过,只要能出去散散心,这点麻烦还能叫事么,总比窝在家里强......
寿县简介
寿县
最为世人所知的当属淝水之战,但实际上
寿县
的历史至少还可以上溯千年,战国末期的BC241年,楚国为避战乱,将国都迁至
寿县
,一直到BC223年楚国灭亡。这18年里楚国最后四任国王在此统治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除末代国王负刍被秦国俘虏外,其余3任国王均葬于此。秦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
寿县
是
九江
郡的郡治,此后一直到唐代,
寿县
4次为都,10次为郡。宋代以后
寿县
的政治地位开始下降,到了明初,
寿县
已经降为凤阳府辖的散州。解放后长期作为
六安
下辖的县城,2015年划归
淮南
市。
作为江淮流域的重要政治中心,
和平
时期可能是中央政府最为头疼的地方之一,而到了乱世则成为了地方政权大施拳脚的舞台。楚汉争霸末期的BC203年英布降汉,次年封
淮南
王,封国辖包括现在
寿县
在内的4郡,都六,BC196年英布反,不久败死(据说刘邦就是因为御驾亲征时中流矢负伤,并在不久箭伤复发而死)。刘邦封次子刘长为
淮南
王,国寿春,23年后刘长因谋反事发被流放至严道(今
四川
雅安
一带),国除。BC169年
城阳
王刘喜改封
淮南
王,1年后徙封
城阳
王,为西汉王朝唯一善终的
淮南
王。BC169年汉景帝封刘长次子刘安为
淮南
王,BC122年因谋反事发自杀,国除。新莽时期,
庐江
属令李宪自称
淮南
王,据郡自守,30年被东汉军队擒杀。东汉末年袁术在寿春称帝,2年后被迫取消帝号。三国时,251年征东大将军王凌谋立曹彪为帝,事发自尽,三族尽灭。255年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
扬州
刺史文钦毌据寿春反叛司马氏政权被镇压,此战司马师因受惊过度致使眼睛震出眼眶。不久去世。257年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再次在寿春起兵反叛被镇压。西晋建立后,寿春是灭吴的重要基地之一,有力的牵制了东吴的注意力。南北朝时,383年在寿春城下爆发了
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此战将我国统一的进程直接推迟了200余年。548侯景于
寿阳
叛乱,史称“侯景之乱”,南梁元气大伤,557年被南陈取代。隋开八年(588)为平陈,于寿春设
淮南
行台尚书省,由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坐镇,次年平陈。五代末期,寿春是南唐的边陲重镇,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末,双方在寿州城下一直到
滁州
的清流关几百里的范围内爆发大战,南唐寿春守将刘仁瞻力战不降,死守寿春城达3年之久,最终南唐大败,3年后南唐纳贡称臣。南宋宋金和谈后,双方以淮河为界,寿春成为南宋抵抗金军南下的最前沿。元末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林儿为帝,建大宋国。都
亳州
,后迁至寿春,并在此据守达8年之久...1986年成为我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为我省最早的一批文化名城。现有国保单位6处:
寿县
古城墙、
寿县
清真寺、
寿县
孔庙、
淮南
王刘安家族墓地、安丰塘,寿春城遗址。
有这么丰富的历史,作为一个
安徽
人居然没有好好去一趟,实在说不过去,那就选择这里了。打算一天的时间,全程自驾。主要游览范围就是古城及周边,至于安丰塘、廉颇墓、
正阳
关镇等稍远一些的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刘安墓
一路高速不提,出口不远就是刘安墓。
墓园正门正对着一条大路,如果不是刻意一去的话甚至可能会错过。不知是疫情还是到这的人太少的缘故,无人售票,来去自由。
墓园很小,除了刘安的墓冢、文保碑、纪念碑外,别无看点。一圈下来大概也就10分钟吧。在我看来,唯一的真正文物仅存那块立于清同治八年
安徽
巡抚吴坤修所书“
淮南
王墓”碑了。刘安死后国除,再加上相比同时期西汉藩王的墓葬,该处墓地显的寒酸,因此可以推断这处墓地顶多就是一处衣冠冢,而且也不可能是官家修建,很可能是后人修建的纪念冢。
百度百科介绍:
淮南
王墓位于
寿县
城北2公里处,南临淝水,北依八公山,冢位于八公山乡团结村老母猪
山南
坡。墓为覆斗型,高20米,周长120米。墓前立有清同治八年
安徽
巡抚吴坤修所书“汉
淮南
王刘安墓”碑。还建有神道石阶、
石柱
等。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很多人对刘安的了解即他是豆腐的发明人,《
淮南
子》的作者。网上有很详细的介绍,不再赘述。但我想如果当时,他的可能名声不是很好。BC169封
淮南
王后,从史料上看,生前最少有2次谋反的经历:第一次是在汉景帝三年(BC154),吴楚七国反叛,刘安意欲发兵响应,后
淮南
国相设计取得兵权,率军防守叛军而得以保全。第二次在元朔五年(BC124),世子刘迁与雷被(八公之一)比试剑艺时落于下风,从此在刘安面前说雷被的坏话,不久雷被免官,于是跑到长安向汉武帝上书刘迁专擅国权等事。刘安得知后打算发兵对抗。朝廷派员到达后只询问罢免雷被的因由,刘安才没有发作。后仅以削夺二县了事。“其后自伤曰'吾行仁义见削,甚耻之'然
淮南
王削地之后,其为反谋益甚。诸使道从长安来,为妄妖言,言上无男,汉不治,即喜。即言汉廷治,有男,王怒,以为妄言,非也。”次年刘安庶子刘不害子刘健上书汉武帝,告发
淮南
王太子阴谋之事。刘安起兵不成而被抓自刎。王后、世子及共同谋反的人被满门杀尽。
在我看来,刘安本人并没有谋反的“潜质”:首先是驭下有问题,在史料中给我的感觉和袁世凯的
长子
袁克定一样,野心大于才能。谋反事发则直接起因于孙子的告发。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中,雷被是最先告发刘安在藩国内的不法之事。其后伍被又反复劝诫刘安不要谋反,刘安不听后又帮其出谋划策,最后作为共犯被杀,其他6人则不知所终。然后是性格缺陷,在谋反问题
上犹
豫不决,将身家性命交由别人决定。可以说,刘安真要是谋反
成功
了,对国家来说也不是一件幸事。
在刘安墓旁不远还有一处珍珠泉,相传就是刘安发明豆腐的地方,天太热,直接略过,缅怀一番便到下一个目的地。
春申君塑像
看完刘安墓,然后驾车到古城南门外。在进南门前,还有一处春申君塑像。
春申君即黄歇,是楚国晚期重要的一位政治力量。而寿春一名则直接来源于他。熊完在秦国做质子时,时黄歇极力游说范雎,最终使熊完得以回国即位,是为楚考烈王。后黄歇担任令尹要职,封春申君。一次在给黄歇祝寿时,考烈王将下蔡赐给他做封地。称为“为春申君寿”,从此该处封地名寿春。BC242六国联合讨伐秦国,一度攻至函谷关,但最终六国联军还是失败了。次年为避秦祸,楚国将国都迁至现在的
寿县
。黄歇的封地也改到今天以
苏州
为中心的吴地,这也是
上海
简称“申”的渊源。
不过,黄歇的下场也不是很好,《战国策》载,考烈王无子,黄歇的门客李园将自己的妹妹献给黄歇。待李氏怀孕后又让黄歇献给楚王。进宫不久李氏便生下熊悍(后来的楚幽王),李园因此掌握了军政大权。BC238年,考烈王病逝,李园派刺客暗杀黄歇,并将其头挂在棘门外,家族成员被屠杀殆尽。后来黄歇与李氏的隐情败露,负刍以此为口实发动政变,李园全家被灭。但楚国从此陷入内乱并最终走向衰亡。黄歇死后15年秦国灭楚。今在南门墙上嵌有一块“门里人”石刻以警醒世人:世有奸佞,防人之心不可无。
寿县古城
感伤完春申君的遭遇后,紧接着就看
寿县
古城墙。第五批国保单位,2012年列入
中国
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
明清城墙”项目。
南宋,宋金双方划淮河为界,
寿县
成为当时的抗金最前沿,双方在此时常爆发战争。嘉定十二年(1219)正月建康都统许浚镇守寿春,在北宋年间始建的基础上大修,这就是今天的
寿县
古城墙。其后历代多次重修,是我国七大古城墙(
西安
、
南京
、
荆州
、
襄阳
、
正定
、
兴城
)中惟一的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今天的古城墙全长7公里多,高约9米,面积3.65平方公里,棋盘式布局。开城门4,东曰
宾阳
,南曰通淝,西曰定湖,北曰靖淮。四门均设瓮城(南门建国后拆除)。上设敌楼。此外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齐备,傲然屹立淮
河南
岸,使攻者胆寒。
由于之前已经去过
西安
、
南京
、
平遥
、
大同
等古城,对古城墙有一定的免疫力。但是登上城墙的那一刻依然被古城墙的气势所震撼:城外宽阔的河流是阻滞敌人的第一道防线。等敌人见到一眼望不到头的巍峨城墙后,士气一定大受打击。进攻后才发现低矮的城门使最具冲击力的骑兵不得不改为步兵。攻入大门后发现瓮城仅仅是噩梦的开始,而守城的部队可以由城墙背面的缓坡源源不断的支援...一道道的障碍使得该城无愧于“金汤巩固”之誉。这是一座为战争而设计的城墙!尤为令我惊叹的是这里地处洼地,很容易被水淹,可是我们的祖先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在城中置有2处月坝,以至于当地在1998年大水时,城外的水距城头仅1尺之差,而城内却一点积水都没有,这种伟大的设计既令人叹为观止,又令人疑惑不解!所以我此次的重点是看看这一伟大的建筑。为节约时间,放弃绕城一周的想法,只是去了南门。西门。在
东北
角的水涵处登上城墙,仅此而已。
寿县清真寺
从南门城墙下来,顺着南大街前行不远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名留犊祠巷。巷内有几处不太著名的人文景点:省保单位孙蟠大夫第、时公祠,可是都均未开放。
时公即时苗,字德胄,东汉末年钜鹿人,史载,一生清白,为人疾恶。后被曹操任为寿春令。上任时带自家黄牛一头,任上黄牛生下一头牛犊,离任时时苗只带黄牛走,百姓不解,时苗则认为牛犊是到寿春后所生,又是吃寿春水草长大的,决意留犊而去。人们便将小牛饮水之池取名为留犊池,牛犊栖身地建留犊坊。明成化年间知州赵宗在池北建祠祭祀时公,因称时公祠或留犊祠,池、祠之间的街巷曰留犊祠巷。时苗留犊与羊续悬鱼并为为官清廉的2大美谈。
顺着留犊祠巷走到底右拐便是
寿县
清真寺,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第七批国保单位。
寿县
清真寺始建于唐,明末天启年间迁至现址。中式传统建筑,坐西朝东,三进。主殿无相宝殿因尊重回教风俗而没有进入。只在外面的空地树荫下休息了一会。尽管当时的气温已超过40度,但在树荫下吹着微有热气的自然风依然感觉十分惬意。
出清真寺后,顺着小巷前行约里许到西大街,左拐即到
寿县
文庙
寿县孔庙
寿县
孔庙坐落于西大街,正面对老博物馆,并且孔庙的泮宫等3坊实际上已经占据了博物馆前的广场。坊后就是西大街,路北则是孔庙剩下的几进建筑。悲催的是,整个西大街都在修路,主道两旁被遮蔽的严严实实,没办法,只能一直走到西门,然后再返回看剩下的建筑...
寿县
孔庙始建于唐,元代时迁至现址。其后历代重修,扩建。坐北朝南,五进,占地约2万㎡。总体为明清样式,但仔细看多为不超过20年的
新建
筑,等到了主殿前时才发现大成殿正在封闭维修。退而求其次想看看魁星阁,找不到进去的门....算了,各地的文庙看了不少,不缺这一座。心里不断安慰那颗脆弱的心灵。
借着该处景点啰嗦几句。
寿县
历史上名人辈出,其中的孙家鼐、方振武等最具盛名。前者是晚清
寿县
的“文”代表,
咸丰
九年(1859)32岁时即中状元,后来成为光绪的老师之一,1873年受命创办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是为北大第一任校长。死后谥“文正”为封建王朝文官的最高谥号。方振武则是“武”代表,原名方运策,抗日英雄,爱国将领。辛亥革命时参加
光复
南京
战斗,后参加讨袁斗争和随孙
中山
北伐,1925年任冯玉祥部军长、国民军援陕副总指挥,1927年任
安徽
省政府主席。1933年与冯玉祥、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前敌总司令,后在日蒋的联合进攻下失败,被迫出走。1941年12月被国民党杀害。我有时在想,他们在少年时一定是在此接受了启蒙教育,然而在以后的道路中分别成为一方风云人物,如果旧式私塾仅仅是教授四书五经,绝不会培养出这么杰出的人才。
西门定湖门
顺着西大街一直向西便是
寿县
古城墙的西门:定湖门。瓮城门朝北,远处的小山就是
寿县
的八公山,刘安墓、珍珠泉均在山脚下。
瓮城内正对西门处有一处石刻,这就是寿州八景之一的当面锣对面鼓。相传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决心将年久失修的西段城墙重新修缮。于是要求百姓出钱出力,不料告示贴出很长时间却不见动静,原来前几任知县都打着维修的名义逼捐,百姓早已不再相信。开工时,新知县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一道挖土抬石,几十天过去后,百姓终于相信,于是纷纷出钱出力。后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面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廉洁奉公的美德。不过当地还有一种说法略有不同:传说一当地乡绅决心维修城墙,周围百姓纷纷捐钱捐物。等完工后有人质疑该乡绅从中克扣钱粮,于是乡绅将所有人召集起来,将工程款一一公布,老百姓这才明白乡绅没有克扣。
基督教堂(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