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安徽省博物院特展阅读:1150/20
相关目的地:合肥
出发时间:2023-12-16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5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8609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相关游记链接:
【
合肥
】安博新展: 北魏平城,文明相融 2020.5.16
http://www.mafengwo.cn/i/19537015.html
**************************************************************************************************************
从周一开始就降温,一直没见太阳,整天雾气沉沉,湿冷湿冷的。周五,真正的寒潮来袭。周六一早醒来,温度降至零下六度!
大猫一早出发,去学校监考英语四六级。我和小猫也没闲着,九点出门,这么冷的天,去哪呢?
安徽
省博物院。本想坐地铁,但走到地铁站还得一公里,走了两步冻得不行,于是干脆开车过去!
还是开车快,周六博物馆人也不多。
地上还有积雪,恶劣天气最适合逛博物馆。
日月光华——南京博物院明朝文物特展
楼层越高暖气越足,直上五楼。哟,有个特展:《日月光华》。日月,明也。这是
南京
博物院明朝文物展。
南京
是所谓的“十朝古都”,其中唯一的大一统王朝就是明朝,所以
南京
博物院的明朝文物必然精品众多。众所周知南博预约特别难,即使约上也是人人人,这次能不出家门优哉游哉地欣赏部分精品,实属难得。
这个特展是
南京
和
安徽
两家博物院合作(以
南京
为主),精选了很多馆藏文物,包括瓷器、漆器、竹木器、金银器、织绣、书画等,可以很好地了解明朝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
明朝是离我们最近的汉人王朝,也是古代
中国
人最后的辉煌,我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小时候看连环画《岳飞传》、《说唐传》,里面的人物服饰、生活器具,甚至建筑其实根本不是唐宋,而是明朝的。受这些影响,很长时间内我都以为
中国
古代就一直是明朝那个样子。
* 大明瓷韵
特展分为三个展厅,首先是“大明瓷韵”。瓷器发展到明朝,已由宋元时众窑林立的态势变成
景德镇
一家独大,因为朝廷在
景德镇
设立了御窑厂。明初洪武年间最流行“釉里红”,下图这个瓶子就是代表作——缠枝莲纹玉壶春,乃是御窑珍品。
说到“釉里红”,最重量级的瓷器是“岁寒三友梅瓶”,南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明朝的御窑,主要烧制祭祀用的瓷器,用来代替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这是黄釉的罐和盘,分别代替尊和簋,这倒省事了。
霁蓝釉盘、白釉爵杯。看来只有“爵”还保留着老的形制。
青花瓷在元朝时就已成熟,到了永乐、宣德时更是进入“黄金时代”,它逐渐取代了“釉里红”的地位。两者不同之处在于釉里红用铜做着色剂,而青花的着色剂是钴。下图是
安徽
博物院的“青花葡萄纹折沿盘”,葡萄晶莹剔透。
同样来自
安徽
博物院的“蓝釉白花盘”。小猫说:“你看出它有什么特别吗?别的青花瓷器是白底蓝花,而这个是蓝底白花!”
下图是南博的精品——青花
云龙
纹大盘,它不是永宣,而是嘉靖时的,御窑烧制,图案非常细腻。最外圈有十二只飞翔的仙鹤,配以王字形云纹,大盘正中是一条五爪龙。
再看几件青花瓷佳作,中间是“花卉纹双耳衔环瓶”。
官窑忙不过来,朝廷也会向民窑招标,从而提高了它们的水平。民窑中“处州龙泉窑”上镜率最高,青釉是其一绝,下图是“缠枝牡丹纹玉壶春”。
宣德年制的白釉盘也是珍品。
福建
的
德化
窑擅长制作人物形象。
这是明朝时
日本
制作的青花“开光山水纹”盆,上有“吴祥瑞”落款。此人是第一个到
景德镇
学习的
日本
人,起了
中国
名字。
这些青花瓷器具是万历年间的一艘沉船中打捞上来的,船沉于
马六甲
海峡,直到二十年前才被发现。
除了瓷器,明朝人还爱制作琉璃。琉璃是陶制品,上面浇有玻璃釉,成为尊贵的建筑材料。这是琉璃屋脊上的“垂兽”。
图示琉璃屋顶上各组成部分,非常清楚。“筒瓦”只有高等级的建筑物才能用,一般民居严禁使用。
琉璃脊饰是屋脊上的饰物,在正脊、垂脊、戗脊上都有,发展到明朝时造型特别丰富,还有文化内涵。这是人物和神仙。
长着翅膀的飞马。
摇头摆尾的金鱼。
咧嘴傻笑的
狮子
?。
* 匠心至美
第二展厅是“匠心至美”,是关于明朝的工艺美术,能感受到那时的审美情趣。首先看到竹根雕“渔翁”。
松鹤竹梅笔筒,“嘉定竹雕”的代表作。这个流派喜欢结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