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柴1972——做文创,我们是认真的阅读:1580/2
相关目的地:合肥
出发时间:2022-07-26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846405.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这些年来,南北上下游历过众多不同风格的文创园,感受也不尽相同,有感动,也有失望,有时似曾相识,有时眼前一亮,有时只是纯粹的无感。
做文创,尤其考验文创人对于文化和创意的准确理解和把控。
初到合柴1972,第一眼的最大印象是它身上独有区别于其它“同行”的标签——由监狱改造的文创园。而在游园过后的感触,正是
合肥
文创人身上那股工匠般浓浓的认真情怀。
合柴1972位于
合肥
市包河区,前身为
安徽
省
合肥
监狱,曾用名
合肥
柴油机厂(1972年启用)。
合肥
监狱曾是
安徽
省内面积最大的工业监狱,
合肥
柴油机厂就是当年
合肥
监狱的企业称谓。
此外,在
合肥
柴油机厂之前,该址还有过
合肥
砖瓦厂、
合肥
二轮窑厂的历史(五六十年代)。2018年5月,
合肥
监狱整体搬迁至
长丰
新址,此处作为工业厂房的用途结束,并闲置。2019年10月2日,合柴1972正式开园。
特殊的背景,注定了合柴1972的与众不同。
由车水马龙的
金寨
路高架桥下的一个路口拐进来,穿过砖砌牌坊,在到达园区大门之前,会经过一段两三百米长的天堂寨路,道路一侧是园区外围,也就是之前监狱的高墙。走在路上,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墙面的涂鸦,立体绘画,拐角处围墙顶部兀立的玻璃房,企图“越狱”的熊猫,好像都在急不可耐地告诉游人墙里面的世界。
据资料记载,合柴1972总占地420亩,共有22栋老厂房,现已开放的一期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草坪面积约50亩。
按照国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流行观点,文创园大致可分为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四个类型。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合柴1972应该就是一个博物馆型的园区,即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
循着历史的足迹,我们来看看合柴1972的前世今生。
瞭望台(监督岗)
如果一定要在合柴1972内寻找一处标志性的建筑,无疑非这座瞭望台莫属。
瞭望台原用作监狱的监督岗,后用做仓储。监督岗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层砌体结构,主要承重构件为砖墙、砖屋面板,建筑总高度7.7米,总建筑面积约206平方米。
瞭望台由两层大小不同的同心圆屋叠置构成,密集的玻璃铁窗,镶嵌在红砖墙面,水泥斜檐,台基周围建有一圈约两人宽的人行走道。在上层圆屋里绕行一圈,园区情况应该都一目了然了。
瞭望台和厂区之间,一方“护城池”环绕在人行走道周围,不知是园区的故意布景所为,还是往日的旧迹。一水之外,坐落着时光展厅。
圆形的台,方形的厅,盈尺之地隐含着方圆的处世哲学。砖色暗哑,接近朱砂红,一圈一圈的砖面,像是光阴的年轮,展厅立面纯白,简洁,时尚。
新与旧,方与圆,红与白,在如镜水面的“斡旋”下,竟是如此
和美
协调。夜色更是一针催化剂。
曾经履行厂区监控功能的工作场所,如今已成拍照打卡人气爆棚的网红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家电故事馆
全称
合肥
家电故事馆,进入大门左前方即是,这也是园区内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室内展区。家电故事馆由老家电故事馆、智能家电展示馆、
合肥
情景街、手工艺品区以及图书城等主题区域组成。
从展品构成来看,家电故事馆与另一处的时光展厅是有部分重叠的。整个馆区与其说是家电故事馆,不如说它是一处揉和了作为
合肥
核心产业的家电工业的发展足迹与
合肥
百姓在上个世纪尤其是后半叶的生活变迁的综合性展馆。
合肥
有着“家电之都”的美誉,家电产业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家电故事馆将
合肥
家电的发展历程,家电产业的发展脉络,逐层梳理,一一呈现。穿梭在故事馆里不同隔间和楼层,像是欣赏一幅巨大的“家电山水长卷”。
合肥
,曾经诞生了
中国
第一台DV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洗衣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黄山
牌电视机,百花牌收音机,钻石牌电风扇。
每每见到这种十四寸黑白电视机,心中总有一阵要拧开它的冲动,期待雪花点点的屏幕上还会跳出那个遥远时日的出出好戏,也许,三四十年前万人空巷的《霍元甲》和《陈真》才是真正的网红鼻祖吧。
盒式磁带录音机。不管你是否喜欢音乐是否文艺,卡式录音机一定是你留在八九十年代记忆仓里的库存。在那个朦胧诗日渐式微的时代,年轻人的苦闷和彷徨,在这种笨重的机器里一下子得到了解脱。放音,双键录音,快进,快退,暂停,卡带,掏带,清洗磁头...不要说你不懂这些词语的含义,只要你在那段岁月里年轻过,这些肯定是你当年每天必做的功课。
单盒磁带十来首歌的容量,对于今天的智能手机来说简直弱爆,但是丝毫不影响人们自嗨的激情。无处安放的荷尔蒙,在港台歌曲的“靡靡之音”中,在东次达次的disco鼓点上,在喇叭裤和蛤蟆镜里,找到了归宿。
缝纫机,餐柜,木箱,木盒闹钟,日常室内家具。
马蹄表,铁皮手电筒。
相信我,在那个年头,铁皮手电筒绝对属于一款实打实的家电产品。
电影院,迪斯科舞厅,都是城里年轻人高频光顾的场所。
照相馆,老邮局,明信片贴满了墙面。
永久牌自行车,三轮摩托车。
光线滑落在窗台上,滑落在木梯扶手上,时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流逝。
合肥
旧火车站再现。
还有那些关于火车站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