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穿越婺遂三尖【徐工金华】2024年1月27日阅读:773/2
相关目的地:金华
出发时间:2024-01-27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71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285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踏雪穿越婺遂三尖【徐工金华】
2024年1月27日
金华
的北山走过,从九龙山穿越大盘尖,南山还没走过,婺城区最高峰
小金
竹尖(也叫长湾头)、第二高峰小龙葱尖都在南山,有地理三角点标志。做攻略的时候因为交通和住宿的难题,串联起来走时间很尴尬,一直未成行。这次规划去程打车方案,把邻近的属于
遂昌
的大龙葱尖(也叫铜锣坞尖)一并纳入,成“婺遂
三尖
”穿越。
交椅山•龙坞坑
因去塔石方向的车是从汤溪发车的,周五夜里火车到了
金华
没有公交去汤溪了,第二天头班615路是10点以后发车,到那再爬山肯定时间不够了。于是提前一天预约了第二天市区去塔石乡大茗村交椅山的网约车,
金华
的网约车价格比较公道。2024年1月27日,坐车直达交椅山,半路买了早点吃。交椅山村是红色革命老区,粟裕将军当年曾驻扎村里,现建有粟裕纪念室、红色标语等红色景点。交椅山村海拔差不多600米,前几天
金华
山区下了一场大雪,村里有积雪。出村开始有段百多米的竹林小路没有雪,似乎有人清理过的,到了梯田区,进入龙坞坑,一路上就有积雪了,厚度都在10公分以上,阴面厚的可达50公分。好在路径清晰,基本顺着古道的模样走,有的露出石块台阶,只要不节外生枝瞎走外面就没问题。梯田间也有路上西坞自然村走支脊山路的,但走龙坞坑的路感觉心里踏实,毕竟是主古道。走了近一个半小时,到龙坞坑顶,也是古道越岭经牛辅栏基去金竹村的垭口,仅完成了里程2公里,平时这种古道是很好走的,踏雪行,得时刻小心防滑防踩空,走得很费劲。
小金竹尖(长湾头)
按今天这路况,走
三尖
逆时针大环是不现实了,改走
三尖
穿越牛辅栏基反上路线心里也有点怵,因为牛辅栏基到金竹坑凹那段近3公里多横栏又弯又长,中间要横切几处支沟,有单边狭窄处雪后不安全,还是老老实实选择古道去龙坑岙三岔。好在以前北方冬季走山多年,踏雪也算是常事了,雪野只要视线好,原有路线清晰,集中注意力,还是能靠植被和路感寻迹的,尤其是古道。踏着厚厚的积雪,偶有小动物的足印相伴,也看到几次野猪横穿小路的蹄印,半个多小时候后到龙坑岙三岔,视野开阔起来了,路线也平缓好走了,不像之前的爬升路那样得踩实了才能发力。今天的路线必须选择短且好走为原则,因此,从龙坑岙三岔去
小金
竹尖拉抽屉是最合理的。此后的路有几个小爬升也都很平缓,因此有积雪也好走,不用担心打滑,沿途还有户外队伍的路条。约40分钟到
小金
竹尖,有地理信息标志和三脚导航架,三角点是陶瓷的,级别很高。从
小金
竹尖望东面的大小龙葱尖山脊,南段最高的是
遂昌
的铜锣坞尖(也就是大龙葱尖),北段矮一点的是小龙葱尖。大龙葱尖南坡的防火带就像一条白雪绸带,这种防火带坡度一大有积雪是非常难走的,幸亏今天果断放弃大环可以完美避开南侧上大雪坡。
白岩•龙葱三岔
有个现象,山脊的植被基本都没啥雪,雪都在地上,说明山脊受风,雪存不住,但是遇到箬叶林等聚集灌木则存雪,反而地上可以没雪,花不到一个半小时拉抽屉回到龙坑岙三岔,之后走白岩线路去龙葱三岔接上小龙葱尖所在山脊就没这么好走了。龙坑岙三岔走没多远就开始穿越一段段箬叶林,稀疏一点还好,硬壳冲锋衣直接过,遇到密的地方,看着箬叶林聚成团覆盖厚雪被重量压低成一块厚重的雪伞,下面的路径即便看着没雪人也过不去,缝隙大点还可勉强钻爬一下吃力通过,若缝隙一密,则只能设法旁边找稀疏地绕过去了。这段连接
小金
竹尖
和龙
葱尖山脊的白岩山脊线,2公里多断断续续有一半是难走的箬叶林,中间还遇到几处野猪窝,好在放着音箱提前告知野猪我来了,也最多看到野猪刚拱过的土,没有狭路相逢。中间也没心思拍照和留心白岩哪哪哪了,只顾与积雪的箬叶斗智斗勇。到
罗平
坑垭口,也就是白岩去铜锣坞的古道垭口,两侧的路还是很明显的,之后有一段路箬叶少点,好走,但最后一段上山脊的路又难走,积雪很厚,路径模糊。13:21抵达龙葱三岔,花了2小时十分才走完这段2公里多的白岩连接段,爬升没多少,体力消耗却很大。
小龙葱尖
之后的路线都好走了,偶尔有点小树枝挡道,都不是事了。顺路走半个多小时,发现好像把左侧的山头切过了,拿手机一看还真是,小龙葱尖的主峰最高点在路边的小山上,干脆返回岔口画个小环,14:05分登顶。小龙葱尖也设有三角地理信息标志,旁边的三角点年代也比较久了。山顶望大龙葱尖,中间还隔着一个山头,覆盖积雪的防火带很清晰,看着坡度还不陡,心里踏实不少。
大龙葱尖(铜锣坞尖)
之后路好走,因为坡度都很缓,踏雪没问题,到小岙口三岔,就有南山保护区的界碑了,其实也就是
金华
婺城区和
丽水
遂昌
县的界岭,顺着走明显路是大龙葱尖西侧去西坑林场的横栏,那样可以不走回头路到山脊后反上大龙葱尖,但是那个之前
小金
竹尖看到的坡度踏雪是不友好的,毅然返回走山脊路。路很好走,14:50登顶大龙葱尖,也就是铜锣坞尖,此山头在
遂昌
境内了,西面山谷里原来有村子叫铜锣坞,海拔比
小金
竹尖和小龙葱尖都高,是婺遂
三尖
最高峰。山顶没有找到人工标志,就是宽宽的防火道到顶,覆盖了积雪,有小动物的足印。从山顶可以西南望白
马山
等高山,而东南方向的牛头山以及其从峰
西北
峰气势很雄伟,不愧是
金华
全域最高峰,也是金衢地理最高点。
篆岱山
太阳出来了,一扫之前的阴霾,下到婺遂交界三岔沿宽阔的防火道下山。防火道上覆盖积雪,但坡度不算大,行走不难。到了大西坑垭口,左拐就是下篆
岱山
的古道。古道在阴面,积雪很厚,一路小心避免踩空及滑脚。到750米海拔,有段竹林小道,路上没雪,出了竹林小道又有雪了,看来毛竹林挡雪功能很显著。700米以下开始有不少残留屋基,应该就是废弃的篆
岱山
村了,现在整体搬迁到下面去了,还有一间很豪华的两层楼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