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不止火腿,感受浙江之心的脉动与厚重阅读:8358/16
相关目的地:金华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11433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前言:金华赋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所描写的
金华
;
顺着李清照的诗意,再回首这座地处
浙江
中心的低调城市,他的底蕴和魅力正如名字一般熠熠生辉;
金华
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建制已有2200多年。
金华
在地理意义上是真正的“
浙江
之心”,北连杭、绍,西接
台州
,南抵
丽水
,西通
衢州
,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
三江
”是
金华
地貌的基本特征。
大盘山、会稽山、仙霞岭,
龙门
山、千里岗,包围着
金华
盆地,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海拔1560.2米的牛头山主峰,,更是浙中第一高峰;
金华
也有着“万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称号,为
天台
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是钱塘江、瓯江、灵江和曹娥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
略显封闭性的自然地理格局,文明早在万年历史的上山遗址中播下那棵延绵不绝的水稻种子,于是这里成了诗画之乡、百工之乡、儒学重镇;
出身于此的骆宾王、张志和、吕祖谦、陈亮、宋濂、李渔、艾青,以及来往于此的萧统、李白、朱熹、李清照、陆游等人,都给婺地的文脉进一步燃起星星之火;
一个个或南渡迁居或白手起家的世家大族,诸葛氏、孔氏、羊氏、郑氏、赵氏、俞氏扎根于此,特别是孔子南宗的分流,令婺地儒风浸染千年;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来急雨天飞瀑,只许幽人隔岸看”
原来
金华
早就在文人墨客的丝竹雅乐、笔墨诗篇中突破了山水屏障;
当然历史不单单是诗情画意所构成,当家国危难时,婺地血性儿女也奋勇争先;
明朝大将戚继光以
义乌
、
东阳
人为主要兵源所组成的“戚家军”,
南平
倭寇,北拒鞑靼,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在保家卫国的金戈鼓角中,
金华
的也成为家国之重;
金华
之“夺目光华”不止于此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产地,
金华
有着
东阳
木雕、
兰溪
摊簧、龙舞(
浦江
板凳龙)、乱弹、、婺剧、
金华
火腿制作技艺等数十项非遗;
其中名列
中国
四大木雕之首的
东阳
木雕技艺,更是撑起徽派建筑的真正脊梁;
而
金华
火腿成为老饕本色的国人对于
金华
第一印象;
时代翻过篇章,不变的仍在代代相承,剧变中却日新月异;
就像
浙江
发达的商贸和民营经济一样,
金华
人也在鼎革求变中谋求新生;
于是
亚洲
好莱坞
、世界小商品之都,拔地而起,更在新时代的跨境电商发展中也是独领风骚;
以至于人们都戏言“世界
义乌
、
亚洲
横店
、
中国
永康
、
浙江
金华
”;
【本文梳理】
金华
的游历,不像包围
金华
的城市群走的那么多,景观类型也没有那么丰富,但本文减少了过往那种千篇一律的风景描写和无病呻吟的哀叹,
而是娓娓道来的讲故事,用真实、可靠、深入,且近乎“体检式”、“手术刀”般细致入微的描写,触碰感知这颗
浙江
心脏的“脉动”;
【
兰溪
】【
武义
】【
浦江
】【
磐安
】4座城市的惊鸿一瞥
9座形态各异的古村
1座元代古刹,
1座宋代古塔
1条曲折天路
1座摩云高峰
既重温世家大族的南渡繁衍、浙中巨商的儒风传家、多世同居的
孝义
廉俭,以及当中兴衰起伏之历史过往;
也循着梁林足迹,探微隐藏在深山中的古建魅力
最后于自驾天路中登顶孤峰,在落日熔金中完美收官;
自此初步感受
金华
,何以成为
浙江
地理与文化双重中心的内蕴;
一、兰溪:三江通衢,阴阳八卦
兰溪
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
婺、衢两江在兰阴山麓汇成兰江,北行至梅城汇
新安
江而称富春江;
得水利之便,
兰溪
自古有“
三江
之汇” (衢江、
金华
江、兰江),“六水之腰”,“七省通衢”之称;两宋时期,
兰溪
被誉为“天下
江南
”,民国时期,更有“小
上海
”的美誉。
兰溪
作为水陆交通的重要商埠,有着1300年历史的早茶文化;
唐代高僧贯休、唐代道士、诗人“烟波钓徒张志和、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摄影师郎静山等都是
兰溪
人。
建德
梅城:兰江、
新安
江、富春江,
三江
交汇处
诸葛八卦村:诸葛大名垂宇宙
诸葛八卦村
,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
1993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实地考察诸葛镇后说,像诸葛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在
中国
古建筑史上尚属孤例,其重大价值不言而喻。
1996年,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迁居历史】
诸葛亮出自汉末中原大族-琅琊诸葛氏(
山东
沂南
),为避战乱,而迁居到
南阳
(今
湖北
襄阳
一带),后在蜀地为相;
著名历史学家田
余庆
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中也提到“琅琊阳都诸葛氏为汉魏旧姓,鼎立时诸葛氏三兄弟分仕三国为将相,家族至晋不衰。”
另一位历史学家仇鹿鸣在《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利与家族网络》也谈到“诸葛氏家是魏晋时代的大族,直到东晋尚可以与琅琊王氏一争先后”
(注,东晋是门阀政治,皇权不振,依赖士族,“王与马,公天下”。这个“王”姓,前期的代表士族就是琅琊王氏。后为
太原
王氏;)
其族人诸葛瑾、诸葛恪、诸葛恢、诸葛诞等在三国魏晋都官居要职;其中诸葛恢随着西晋皇室
永嘉
南渡,应该成为诸葛氏在
江南
大规模定居繁衍的肇始;
而
兰溪
的诸葛氏渊源,要追溯到诸葛亮14世孙-诸葛利,他在公元952年曾任寿昌县令(
杭州
建德
),卒于寿昌;
其子青由寿昌徙往
兰溪
西陲
砚山
下;27世诸葛大狮在元代(1280年),觅得地形独特的高隆岗,遂成八卦村;距今有700余年的历史
【特殊形制】
地形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形成一口池塘——钟池是
诸葛八卦村
的核心所在,向外延伸的八条小巷成为内八卦,村外八座山丘成为外八卦;
有人认为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八阵图”阵法精髓而设计的;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闲得其要云”;
《三国演义》中还虚构了诸葛亮用八阵图困住吴国大都督陆逊的情节;
《诸葛氏集》中也包含有诸葛亮治军打仗的兵书内容;
杜甫作诗道“名成八阵图,功盖分三国”。
如何建造该村已经不得而知,但民国北伐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八卦村都没收受到近处战火的破坏,可见该村选址之隐蔽、地形之复杂;
钟池
【中药世家】
诸葛亮当年曾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古训;
诸葛族人大多从事中医药业,
兰溪
有句民谚:“
徽州
人识宝,诸葛人识草。” 《
兰溪
县志》载,一向发达的
兰溪
中药业,有三分之二是诸葛族人经营的。
【古建群】
村内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200多座,是“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徽派建筑典型;规模宏大、结构独特,各种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建筑豪华多样;
主要建筑:大公堂、天一堂、大经堂、丞相祠堂、“乡会两魁”牌坊、农坊馆、上塘古商业街、、隆丰禅院等等;
当时去八卦村,是
建德
行的意外发现,从村外的不收费小路取道进村,因此很多收费建筑没进去细看;但承袭水墨徽派形特色,古村却没有
婺源
、西递、宏村那样的热闹景象和过度商业化的情况;
(由于本人是三国魏晋历史爱好者,关于诸葛亮的分析长文见附录一;)
导航:“
诸葛八卦村
”,离
建德
大慈岩
、新叶古村20分钟车程;
门票:85元
停车:10元
二、武义:温泉之乡,睥睨浙中
“来
武义
,我养你”
一直认为
武义
这句旅游标语是最温柔和豪气的;
武义
县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距今已有1770多年的历史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析
永康
西境始置
武义
县,隶婺州;
武义
之名,据传武则天执政时,新设郡县均冠以“武”字,因县东有百义山,故以
武义
名县;
武义
地形西南高、
东北
低,三面环山,落差极大;
全县千米以上山峰有102座;海拔1560.2米的牛头山更为为
金华
第一高峰;境内最低处海拔仅57米;
武义
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的美誉,“宣莲”是
中国
三
大名
莲之一;
除了下文将介绍的古村和古庙,
武义
还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寿仙谷、郭洞风景名胜区、大红岩景区、、璟园古民居博物馆、发宝象龙塔、明招寺等景点;
太极星象村:伯温玄奥定奇谋
坐落在
武义
县西南部的【
俞源
太极星象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而闻名;是首批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
村内2000多人口大多姓俞,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之一。
【古村简介】
相传明朝开国谋士刘伯温与
俞源
的俞涞是同学;刘伯温,按天体星象“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排列设计建造,设计并指挥改村口直溪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确立了村庄建筑的星象、八卦布局。
村四周有8座山头,为八卦;村口巨型太极图(双鱼宫)构成黄道十二宫;
村庄中28座小楼对应了“二十八星宿”
七星塘(村内7口池塘)为七星
北斗
;
俞氏宗祠位于斗口,洞主庙位于斗尾
这种独特的村落涉及和上述
兰溪
八卦村异曲同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600余年来村内从未发生过一次洪灾;明清两朝出过达官贵人、著名文士260余人;
【古建博物馆】
现存古建筑395幢、1072间,有宋元明清数代的民居、宗祠、店铺、庙宇、书馆等。古建筑体量大,做工精致,且保存完好,壁画及木雕、砖雕、石雕精细,巧夺天工;
被誉为“处州十县第一祠”的俞氏宗祠,更是其中代表与翘楚;
明朝进士俞俊曾写“
俞源
八景歌”
“双溪九陇环而抱,云可耕兮月可钓,翠草凝香黄犊肥,银波弄影金鱼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