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环游-----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上里古镇阅读:2314/16
相关目的地:雅安
出发时间:2020-07-07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74571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上里古镇
上里
古镇位于
雅安
市雨城区,小镇依山傍水,游客可以欣赏保留至今的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
古镇不大,在此游玩可以放慢脚步,慢慢品味古镇的韵味。在古镇内闲逛,可以去感受一下古镇“井”字的布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古镇流水环绕,面向田野小丘,与四周古树、修竹、溪水、古桥相映成趣,宛若一幅田园山水画,在这拍照取景非常合适。
上里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
丝绸之路
临邛古道进入
雅安
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近代又为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又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陇西河廊桥
中里古镇最有名的是为与公路边的
陇西
河上的廊桥。远观
陇西
河廊桥,一拱横跨河面,造型美观
大方
。桥两侧分别有两个洞,用于汛期分流河水,舒缓水流对桥体的压力。
陇西
河廊桥的上部是高大轩敞的亭廊。夏天的正午,置身于廊桥中分外凉爽。所以,当地人喜欢在廊桥上歇脚纳凉,谈天说地。有的老人甚至在木椅上小憩一阵。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真是羡慕这里生活的闲适。
双节孝牌坊
双节孝牌坊在牌坊公园的中心,双节孝牌坊建于
清道
光十九年。清廷为褒扬
上里
韩家姑媳二人守节,敕建旌表节孝牌坊。坊上横额镌刻“双节孝”三字,脊顶下正中精调“圣旨”二字。
从清朝初年开始,不断涌来的移民在
上里
古镇聚族而居。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
上里
一带逐渐大致分化出“杨、韩、陈、许、张”5个势力强大的豪门望族。这5家各有特色,按照当地流传至今的说法,便是“杨家的顶子,韩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张家的锭子”。所谓韩家的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
该坊结构为四柱三间十二翼出檐多脊,镂空石雕彩绘,采用当地优质石英红砂岩石建造。通高11.25米,进深3米,基座宽7.8米,出檐1.1米。坊上图饰花纹、历史故事、戏曲坊面、匾额对联等,自然古朴, 镌工精细,造型灵巧,栩栩如生,一只只飞禽走兽扬威于坊上,一组组戏剧场景展现在画壁之间。石坊建成后施石青、石绿、石红、金箔等彩绘。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雅上路的古镇入口处,矗立在
陇西
河畔,很是醒目。文峰塔又称文字库,塔高五层,四层在桥面之上,一层在桥面之下,形成了桥抱塔奇观,
塔下
有字纸炉,为
上里
古镇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习俗“敬天惜字”。
文峰塔为石质中空六边形建筑,高8.5米,由下而上,共五层,逐层渐小,顶端为宝瓶型古刹尖。由古镇五大家之一的,世代为官的杨家祖先杨攀华于同治五年(1867年)主持修建,
上里
古镇开发时,由于新修道路,塔的最下层几乎位于地下,另外四层高于路面。
经历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较少风化,上面的雕案刻字依然清晰,漂浮的祥云、芬芳鲜花、高飞神鸟、祥兽等,栩栩如生,生动鲜明,表达了
上里
先人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文峰塔,其实最应该叫“文风峰”,是旧时读书人烧毁无用文稿的建筑,以此倡导
修文
以治国为民,反映了
上里
崇尚知识,重文重学的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