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我在阆中等你!阅读:1375/3
相关目的地:阆中
出发时间:2019-07-08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76560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最早知道
阆中
是在央视上看到一个广告——“我在
阆中
等你”。
想去
阆中
是因为听到的一首歌《我在
阆中
等你》。只那一句“凝望蜀道马蹄,梦回千古传奇,江山如此多娇,有我怎能少你?”就在心中勾起对这座古城的向往!
发源于秦岭深处的嘉陵江,一路接纳大小河川,奔腾不息地流到这里,突然就慢了下来,在大地上悠闲舒缓地划了一个弯。就在这个大弯圈定的地界,一座古城也这么舒展地铺陈开来。
阆中
,古称保宁,建县已有2400年之久。
阆中
筑城,据说最早起于人类始祖伏羲,而周朝时已经成为巴子国的国都,三国时代,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此地长达7年之久。但
阆中
声名鹊起还是在唐代,
阆中
又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
巴人语言中把山谷中的城称为“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阆”字解释为“门高也”。即“阆”是高门的意思;《舆地纪胜》中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
阆中
。意为:阆水即嘉陵江水,环城三面而过,城在阆水之间,故称
阆中
;《太平寰宇记》中说:其山四合与郡,故曰
阆中
。意为:
阆中
四面的山称为阆山,城在阆山之间,故称
阆中
……
阆中
是古代蜀北门户,陆路北上可至
陕西
,南下可达
成都
;逆江而上可至
广元
,顺江而下可达
南充
、
重庆
。
阆中
历来是
川北
政治、军事重镇,郡、州、府、道及军镇治所,军政大员驻节、兵家攻守必争之地。一段历史时期曾是
川北
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南宋理宗时,以杨大渊为总兵,驻守
阆中
,理宗淳祜三年(1243)移州军治于
苍溪
大获山。理宗宝祜六年(1258),元宪宗亲率大军围攻
阆中
县城,历40日始下。明代,
川北
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均设于
阆中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夺保宁。顺治四年十二月,南明大将赵荣贵击退清军后驻守保宁。顺治八年春,清平西王吴三桂率军与赵荣贵决战于保宁。后设
川北
镇总兵署于保宁。民国以来,
阆中
驻军繁多。
阆中
位于
四川
盆地
东北
缘、嘉陵江中游。嘉陵江水三面环绕,青青群山四面合围,山川形胜,风光秀美,诗圣杜甫感叹“阆州城南天下稀”,其中的城南就是《辞海》中解释的唐代阆苑,至今保留着中天楼、华光楼、滕王阁等亭台楼阁。
古城迄今仍保留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近2平方公里古建筑群,城内民居古院,普遍是明清建筑,高墙大院,木质穿斗结构,灰色小青瓦,漆柱粉墙。古院古朴典雅,中堂大多门挂匾额,两边楹联,雕花直门大开。
四川
阆中
,与
山西
平遥
、
安徽
徽州
、
云南
丽江
共称为
中国
四大古城。与其他三个各具特色的古城不一样的是,
阆中
被称为风水宝典,换一种说法就是,
阆中
城的建筑,是目前
中国
风水和居住哲学最为完整的体现。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
阆中
,立于山环水绕的穴场吉地,其建筑布局,也严格遵循风水穴法规划布局。
阆中
山环水绕而择定的城市中心,背山面水、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四面环山,被誉为
中国
风水学的教科书。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当今保存最完好、完全按照古代特别是唐代天文学风水理论营建的一座风水城池”。独特的风水文化,已深深的烙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从风水角度看,
阆中
地理形势和山水格局颇具典型。
“
阆中
地处盆地,群山环绕,呈风水四象之式”,古城三面环水,处于嘉陵江的“水抱”之中,四面环山,群山呈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四象之式拱卫古城。城市的选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体,堪称传统风水格局的典范,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和美
学色彩。
古城采用多重封闭与空间聚合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现风水文化中的空间构成理论。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北以蟠龙为屏障,东、西有大像、西山环抱,城南有
锦屏
山守护,水流缺口由塔山把守,形成一道相对闭合的城市生态屏障,被誉为
阆中
古城第一道聚合圈,有聚合财气和文气的功效。古城第二道聚合圈是嘉陵江。阆水从城
西北
来、绕东南出,形成一道环绕
阆中
城的聚合体,这样的地缘格局就是蟠龙蜿蜒、气场融通之处。
在古代风水理论里,一个完美的风水宝地,应兼具“龙、穴、砂、水、向”地理五诀,而
阆中
这个地方在描述里恰恰就是这样的地方,符合风水中典型的“冠带水”、“金城环抱”的吉祥格局。古城是“后有靠山、前有水绕、左右砂山护卫、三面环山、一面水绕的近似马蹄形的理想环境”,是山、水、城和谐统一的天然风水格局。
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
中国
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古城与
新城
以状元坊为分隔,从
新城
跨过状元坊就来到了老城东门,行走于
阆中
古城的街道上瞬间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阆中
的街巷多为正东走向或正北走向,它们将旧城区分割成一个个方形的民居院落,大院套小院,天井连天井。古城现有117条街巷,五分之一仍保存着唐宋时期格局。现存2处元代建筑,4处明代建筑,12处清代前期的殿堂建筑,以及众多唐宋以来的街市和古民居。
镇江
楼地处的位置前身是
镇江
寺。
镇江
寺原是清初移民兴建的
镇江
寺庙,是当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在旧社会,各行各业都有行业神,从业者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本行业的行业神,以求保佑自己和本行业的利益,而
四川
的船帮多为祭祀水神杨泗大将军。
杨泗将军本是源于
湖南
的民间道教水神,因能斩除蛟龙,
平定
水患,而被广泛尊奉,又因农历六月初六为杨泗将军圣诞,所以每逢四爷生日,周边的善男信女都会来此朝会。明清时期“湖广填
四川
”,人口迁徙运动逐步将该信仰向周边传播,包括
四川
、
云南
、
广东
、
甘肃
和
陕西
南部地区。
院落主次清晰,错落有致,大院套小院,院院相连,一进三堂三天井,井井相通,成串珠式布局。前堂、中堂、正堂,两侧为厢房,构成四水归堂的风水格局。
如此受尊崇的一处寺庙,它的风水自然也十分讲究,
阆中
古城整个城址的几何中心位于“中天楼”,
中国
古代“崇方”、“尚中”,所以城中心的确定和安排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镇江
楼所处的“
镇江
寺街”背山面水,并且整体的街道又呈东西街道多而长,南北街道少而短,既满足了良好的朝向,又使建筑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视野开阔。
川北
灯戏作为发源于
阆中
的地方戏曲,古今一脉承载的民间艺术,衔渊源,蕴历史,挽沿革,经衍变,历沧桑而根基弥壮,无愧为历史文化传承瑰宝,与
川北
大木偶戏、
川北
皮影戏共称为
川北
戏曲的三朵奇葩,深受川渝人民喜爱。每周一、三、五都会在下
沙河
街的古戏台进行表演排练。
阆中
城中最有地方特色的两样东西,一是牛肉,二是醋。牛肉前都冠有“张飞”二字,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张飞曾在
阆中
7年,用这个作为噱头不失为一种好的营销招牌。
保宁醋是
四川
阆中
的传统名产,为
中国
“四
大名
醋”之一,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因产于
阆中
(古称保宁府),故称之为“保宁醋”。保宁醋色泽棕红、酸味柔和、酸香浓郁,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保宁醋之说。
“到了
阆中
不买醋,等于跑趟冤枉路”,意思是说醋浓缩了这座城市的精华,成为一种标志性的产品,充分说明
阆中
这座城市被醋文化浸润的非常深厚。因为保宁醋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多种中药成分,因此具有很好的药食同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