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故土寻找儿时记忆——广元三日游阅读:7929/32
相关目的地:广元
出发时间:2021-04-20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245599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回广元看看
“回
广元
看看”,不记得是哪次同学约会时,由哪位同学顺口说了一嘴,在我心里就种下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
上个月去
西安
,途经
广元
站,虽然广播里一再说“停车时间很短,请未到站的旅客不要下车”,我依然坚持要下去看看,期待偶遇熟人,尤其是初中时最好的朋友“推推”(不知时隔数十年,她是否还在车站工作)可是,不仅没有推推的身影,连一个似曾相识的都未曾见到只拍了张照,发了个圈就继续赶路了!
彼时,突然谋生一个想法,回来的时候在
广元
刹一脚
只可惜太过仓促,廷家里有事来不了,未能成行!
“20号我有几天假,你们有空的话,一起回
广元
看看?”颖的召唤很快得到我们的附议!于是,订民宿、查攻略、排行程、联络老同学……开始忙活起来
推推,初中时最好的闺蜜!只是初中毕业后她工作、我继续读书,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座机,联系只能靠见面的年代,我们自此几乎没有再见过!仅有一次,在火车上碰到,她对超级可爱的儿子(那时大概1-2岁吧)说“这是妈妈最好的朋友,快叫阿姨”~
时隔20多年,她可爱的小虎牙,甜甜的酒窝依然在脑子里回荡,但没有了她的音讯
这次回
广元
,很想见见她!于是试着问问一直在微信里躺着,初中时与我们同好的宴,她果真有推推的微信
加上微信的那个晚上,我开始激动起来,学生时代的画面在脑子里放电影,从那天起,开始倒计时,期盼着20号的来临
出发
20号终于如期而至
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再次体验了一盘儿时春游前夜的兴奋,一夜未眠,见面后颖说她昨晚也没睡好
对于我这个每天睡到自然醒,大多九点才起床的人来说,原本九点多的动车是有点赶的!因为太过兴奋,早早的就起床,做了早饭吃,还化了个妆悠悠然的到了东站,时间依然尚早
到达
1个多小时很快就到
广元
了,本想打车,没成想出租车搭乘点排起了长龙,果断决定改坐公交
上了公交后,聊着天才知道原来我们仨都觉得坐公交看街景是个不错的体验
哦?原来因祸得福投了大家的所好
或者我们都有随遇而安的优良品质?总之,是好事!
百度的线路图原本是想发到群里,提醒大家到站下车的,却糊里糊涂地发给了民宿的老板!不知咋的,又聊起了凉面(出发前几天订好民宿后就跟老板讨教过现在哪家凉面最好吃)。
老板:“说到起我都想吃凉面了”
我:“走起,你带路,我请客”
老板:“那你们在东坝办事处下,我在那等你们,吃完了再送你们回民宿!”
开心&感动ing~~
吃完凉面回到民宿,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老房子。能看出在当年(估计十几年前)算得上是“豪宅”!典型的欧式装修风格,透露着些许“土豪”气质!
厨房较大,餐具、调料齐全,外面的阳台上竟然还有一桌机麻
讲真,300+的价格,这么大一套还是不错!只是卫生还有待提高,门框上有灰尘、五金件上有水渍……更重要的是,客厅和两个卧室都临街,对于睡眠不好的我们来说太不安静了!
但,民宿的老板热情、周到把所有的缺陷都弥补了,所以虽然有些不满意,退房后我依然给了他五星好评!
我们仨各自“占山为王”后,简单收拾一下,就回到客厅,摆出我的功夫茶,泡上颖带来的红茶~~品茶、聊天、葛优躺……爽!
这里必须要特别表扬一下沙发,在颇有年代感的“豪气”外表下,藏着超级舒服的心!聊着聊着我们便各自在1、2、3的组合沙发里睡了一个美美的午觉
寻找儿时的记忆
短暂午休后,我们开始这次旅程最重要的节目——回儿时住过的铁路地区看看!
打个滴滴,从民宿所在的“东坝”到位于下西坝的铁路地区,17元!印象中,这是很远很远的距离,没想到“眨眼”功夫就到了!
“你家以前的铺子就在这一片”,车行至平桥处,廷指着窗外对我说!爸妈退休后,做过一段时间钢材生意,在这里开铺面时,我已经上大学了呀,怎么一点没认出来呢
记得,铺子街对面是一条河,可没觉得多好看呀!如今河对面一群红色的仿古建筑搭配河岸边的翠柳绿植,蛮好看的!难怪我完全认不出她的模样
曾经在我心目中“进城”的标志物——嘉陵江大桥(以前觉得过了桥就算进城了)是一座平淡无奇,破破烂烂的铁桥,如今看起来却成了略带沧桑感的极佳风景!
跟著名的黄河第一桥—
中山
桥好像没多大区别
想必如果波哥在,一定能在这桥上拍出不少复古的“情绪片”
儿时的大天地如今的“小人国”
车行半路,钟同学和帅同学分别跟颖联系,问我们在哪,准备陪我们逛逛
钟同学约我们在邮局见!
“邮局?邮局在哪呢?”我仿佛已失忆
当滴滴停在邮局门口时,我立马被拉回30年前!哦,邮局就是火车站广场那一片的尽头,当年在我心目中,邮局就是铁路地区的边界,感觉这里再往外就是地方上的地界了,而邮局以内都是“铁老大”的地盘
(可是车辆段明明在邮局以外的地方呀)!
当年,从俱乐部到邮局这一片被我们称之为“地区”,那时候感觉好大,从俱乐部走到来邮局,好远好远!而现在,现在邮局门口,一眼便看到俱乐部,感觉也就不到300米
彼时,有一种参观“微缩景观”的感觉
正如廷来之前说“你现在再回去,会感觉到了小人国!”
不仅是
广元
,在
中国
的土地上,30年一成不变的地方几乎找不到,而我们铁路家属区却是这样几十年不变的存在!踏上这片土地,一切都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只是曾经的繁华变得落寞,很多单位的房子都空着,一片荒凉!而家属楼则变成了“老年俱乐部”大多都是怀旧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住在这里!
所以,此番游历好似访问“小人国”、又象游览“古迹”
这是老妈奉献几十年的地方——火车站商场
别看现在只有小小的一栋楼,而且楼上早已荒废空旷,但在那个年代,这里可是铁路地区最大的商场,也是唯一的国营综合商场!其地位堪比当年
成都
的人民商场!
在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老妈在商场的工作为全家带来不同一般的“优渥”生活条件
稀罕肉食,甚至吃不饱……这些在我记忆里都不怎么存在(但或许乐观的性格让我只记得美好的事物了)!
不仅限于吃,我们家三个孩子的穿衣打扮在那个年代也算“出众”的吧?很小就穿“料子”衣服的我,当初还是很洋盘的
可是,殊不知我身上的那些漂亮行头都没花多少钱
大多是老妈商场里卖的处理布头(卖剩下的料太少,做不成什么东西,所以很便宜的处理了),经过老妈的巧手缝制便成了我身上美丽的衣衫!
还记得我有一件穿了十几年的毛呢衣服,最初是商场进的纯毛毛毯,可是那个年代能消费得起的实在太少,所以卖不掉,处理了!老妈“花重金”买回来给姐姐做了件长大衣,后来姐姐长大了,长大衣改成短大衣,再后来成了我的长大衣,然后是我的短大衣,直到我长成高中生,老妈把大衣拆了,翻了个面配上边,改成了呢子夹克!你看看,那个年代的毛料简直太好了,清晰的记得刚穿上经过N次修改的夹克时,还是很惊艳的
所以,能穿上那么多漂亮的衣服,并不是我家多有钱,而且有个能干且在商场工作的老妈
常听妈妈和长辈说,我小时候长得很乖,是远近闻名的乖娃娃
曾经在城里上班的老妈,回家搭车(那时候没有公交车,从城里回铁路地区的家只能搭顺风车)好多次都因为妈妈怀里抱着的我很乖,才被允许搭车的
所以,小时候的我也特别臭美,经常在大人做饭时,把铁钩塞进炭火里烧红后卷刘海烫头发
技术不过关、火候掌握不好的我,经常把自己头发烫得胡焦焦的
于是,老妈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带着我到她同事家,自己DIY用冷烫精给我整了个满头“爆米花”
可惜,半大不小的时候,就开始长残了
那时候,别的小孩被长辈碰到一般听到的都是“长高了”,而我收到的大多是“这孩子怎么越长越丑了”
除了外在,还有更洋盘的,那就是我很小就开始学习小提琴
帅同学居然说,我那些年在她心目中是“不食烟火”的资本家臭小姐
因为那时候,能吃饱穿暖都不错了,我竟然还拉小提琴!其实,小提琴是老妈商场卖不出去的,只好廉价处理,可是廉价处理也卖不出去,作为组长的老妈只好自己吃亏把它买下来了
既然买了,就找人教呗,于是找到粮站周阿姨的儿子(好像他爸爸很文艺,会拉小提琴教给他的)。老师也不象现在这么贵,得好几百一个小时,只是老妈和周姨的
友谊
、老妈巧手织的毛衣、还有我的乖巧~~凭着这点技艺,在小学快毕业时,学校来了个从部队文工团退役的音乐老师,组建了乐队。而我则顺理成章的担起首席小提琴手的“重任”!那时最开心的是代表学校到处去演出,不仅可以不用上课,还能赚点钱?还在不到十岁的时候,我就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实就是演出补助)
这是地区单身宿舍,铁路各单位的单身汉都住在这栋楼里。甚是热闹!
“俱乐部”这里曾是我们铁路地区的文化娱乐中心!想当初,看电影、地区文艺汇演、坝坝交谊舞会……所有的文娱活动,都在这里!
初中时,曾被体育老师说“你以后一定是单位的文艺骨干,可以当团支部书记那种”
只可惜,等我长大后,文艺汇演早已被取消,“文艺骨干”这个特殊的职位也不复存在
”我经常在梦里梦到这里!”廷说!可我怎么没有印象呢?
“徐亚丽的家在这边,米粒粒家在那边”廷指着台阶尽头左右两边的一片平房回忆到。
嗯?这两位同学的家我都曾多次去过的呀,怎么不记得这截梯坎了呢?想起来了,我都不会从地区上去,而是从二分会过去,所以应该不曾至少很少走这段梯坎
这是老爸奋斗了半辈子的派出所,它是极少数仍然保持原有功能的存在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听爸爸讲他经历的真实案件,至今我依然保持着喜欢看侦探片的爱好
“我爸爸是警察!”小时候这样的炫耀好
比如
今说“我爸爸是马云”一样得意
在这条从地区通往三分会的路上,曾经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上午这里都是沿街摆摊的菜贩子,两边还有卖服装、玩具、文具、小吃各种各样的门脸房!
记得老妈快退休的时候还在这里开过一个服装店,在
成都
上大学的我在荷花池进货,然后周末带回来卖!那时候生意还蛮好的,只可惜老妈被举报说没退休就搞副业而夭折
这里曾是我住了十多年的家!
二楼这个装着防护栏的阳台,就是我曾经的卧室
虽然是阳台,只有不足1米宽的床,但在那个年代能拥有自己的房间还是很美好的哦!
这里是曾经的“则天商店”,它旁边很狭长的空间被搭起“小偏偏”开了一家小吃店,她家的凉面和小笼包是记忆中的一绝!现在想着都会唾液腺分泌旺盛
站在三分会的大多数地方都能看到铁路对面远山上的塔子!记得我们还曾背着锅碗瓢盆去山上野炊,恰逢大风天气,我们躲在
塔里
包饺子。一群孩子,折腾大半天包出黑乎乎的饺子,下锅煮成一锅韭菜肉末面片汤,半生不熟的居然还觉得特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