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游一~“江南第一古镇”的称谓是否名符其实呢?有哪些看点?如何欣赏呢?阅读:1811/6
相关目的地:湖州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248427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南浔
古镇位于
浙江
省
湖州
市
南浔
区,地处江浙两省交界,是明清时期
江南
蚕丝重镇,号称人文荟萃、中西建筑合璧的
江南
第一古镇。
南浔
古镇景区占地面积34.27平方公里,共分为三大区块。
第一块是
南浔
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
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等组成的中心景区。
第三块是由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
东北
区块。
东北
区块是不收费的,晚间也可游览拍照。
南浔
古镇内的张氏旧宅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后,
南浔
古镇被评为
中国
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古镇河流纵横交错、汇集,呈“十字骨架”,街巷、民居则沿河分布,随河而走,又相应地构成了十字形格局。
南浔
古镇既有傍水筑宇、沿河成街的
江南
水乡小镇的风貌,又有众多高品质的私家大宅第和
江南
园林,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与大宅园林交相辉映的街区特色。
我的体会
1,
南浔
古镇是否称得上是“
江南
第一古镇”?
我去过不少古镇,在做攻略看“百集古镇”记录片时,第一集就是
南浔
古镇,所以我对它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
游览了
南浔
古镇后,我的结论是——从古镇所具备的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来看,“
江南
第一古镇”的称誉是名至实归的。
具体依据主要有这样两点。
第一,
南浔
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屋宇)是高品质的。
古镇的水系发达,开阔,碧波荡漾;众多的圆拱桥立于水上,前后呼应;岸边则是白墙黑瓦(特别是马头墙)的屋宇楼台,移步易景,簇拥而立,巧妙搭配,相得益彰。
水、桥、建筑等单一要素的水平就非常高,而当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产生的景观效果就会形成累加效应,让人感觉到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
第二,
南浔
古镇的古建大宅和
江南
园林是高品质的。
游览水乡古镇,一定要有古建老宅可供观赏,我认为,这也是水乡古镇游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否则,似乎就缺少了古镇的内涵和底蕴。
在
南浔
古镇,以张石铭故居为标志的古建筑群,在品质、规模上都是
中国
古镇中的佼佼者,特别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更是其它古镇不可比拟的。
进一步说,古镇还有以小莲庄等为代表的
江南
园林,这就更加提高了古镇旅游文化的层次、价值和魅力。
所以,能同时具备这些优质景观条件的,非
南浔
古镇莫属。
2,
南浔
古镇特别是张石铭故居中的建筑装饰艺术的水平之高,是极其令人震撼的。
(我上面使用的词汇并不夸张,而是真实感受)
先看砖雕。
我在多处
江南
园林和老宅大院内,欣赏过古建筑的砖雕艺术,
比如
山西
的大院,苏扬的园林宅邸,
徽州
的古村建筑,等等,而张石铭故居中的砖雕艺术似乎是最出色的,可谓精雕细琢,层次鲜明,一丝不苟。
(后面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再看木雕。
上面所提到的几个地方,古建筑的木雕装饰艺术也是出类拔萃的,有的,我去过不止一次。
浙江
东阳
雕和
安徽
徽雕都很精美,都凝聚着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在前面游记中曾经专门有一集写了
安徽
绩溪
胡氏宗祠的木雕。
在张石铭故居中,有大量精美的门窗菱格木雕,特别是腰板和下樘板上的人物故事、博古纹饰的雕刻,内容丰富,雕刻细腻,正如导游介绍的,是属于
东阳
木雕中的精品。
(后面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最后看西式雕饰。
在张石铭故居(包括刘氏梯号内),都有恢弘壮观的西式建筑,建筑的红墙门楼上,有着异域风格的雕饰,如西番莲、缠枝莲纹饰等。
在楼上的护栏上,有着纤细圆润,排列规整的钢制花饰造型。
红色的建筑抢眼,西式的纹饰也抢眼。
我在现场的感觉是,中式、西式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就令人震撼了,如果这些建筑组群所展示出来的、不同类型的各种装饰构件又都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那就极其难得了!
3,在
南浔
古镇,很多老建筑的精美的砖 雕装饰被人为地凿掉了,毁坏了,真让人痛心不已。
那可都是
中国
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凝结,是
中国
“大国工匠精神”的具体展现啊!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上世纪60~70年代那个特殊时期,人们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这些珍贵的“凝结”和“精神”,在老建筑、老构件上粉刷当时的标语口号的痕迹,这就使得
南浔
古镇建筑群更为弥足珍贵了。
我在想,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措施来保护这些古建筑群呢?
在张石铭故居内的建筑装饰构件上,有的木雕腰板和樘板都镶上玻璃保护起来了,虽然影响了拍照,但我也是赞成这些保护措施的。
4,
南浔
古镇内的水乡街景整修维护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水岸、石阶垒砌齐整,岸边树木布局合理,修剪到位,街道、水面基本没有落叶和垃圾,清洁干净,使我们在赏景拍照时,感觉视野开阔,“好景”众多。
然而,相比较,嘉业堂藏书楼的园林则显得管理不善,景观设计散乱,主景不突出,而且杂草丛生,落叶无人清扫,路面、水面都有残枝败叶。
(这里指的不是水中的荷叶,而是飘落水中的树叶和岸边的杂草。)
这就必然影响到园林的视觉效果,很难有理想的景观照片。
在
南浔
古镇,我们住在巨人君澜度假酒店,是由原来的“马铁厂”改建而成的,是带有民国风味的现代化酒店,很有创意,很有特色。
(后面有照片说明)
备注
我在准备写
南浔
游记时,遇到了一个选择性问题。
因为
南浔
古镇的景观,大体上可区分为水岸景观与宅邸园林景观两大类。
而我们在游览时,都是沿水岸而行,到达一座宅邸园林就进去参观,出来后,再继续顺水岸到下一个宅邸园林。
因而,我们看到和拍照的宅邸园林是完整的,而水岸景观则是分散的,权衡再三,我决定将水岸景观集中起来,放在
南浔
游记的第一集,以保持其完整性。
在水岸景观中,也区分为岸边摄影和在船上的水中摄影两个部分。
南浔“标准照”
这两图,是
南浔
“标准照”。
南浔
古镇的古桥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老三桥”,即通津桥、洪济桥和广惠桥。
而众桥之首就是单孔圆拱形的通津桥,桥长28米,宽4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共66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
通津桥始建于宋,清代多次整修。
通津桥还是
南浔
古镇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在历史上就是交通要道。
在很多介绍
南浔
古镇的记录影片和照片中,通津桥都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最具
江南
水乡特色的“标准照”。
我们在酒店稍事休息,大约在下午不到四点时,步行来到了景区。
还没到景区跟前,一股浓郁的
江南
水乡的气息如清新的春风,扑面而来!
水、桥、白墙黑瓦的建筑………………
我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心情大悦,疾步来到近前,一边呼吸着水乡的“负氧离子”,一边仔细地观赏着这赏心悦目的画面。
总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静”,仿佛彻底脱离了都市的喧闹,来到了一个宁静典雅,如仙境、如画意的世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仅看画面,这种感觉是很难体会到的。
第一图,我们要结合着倒影欣赏。
通津桥,在画面中,已经构成了一个正圆形,把整个远景都“框”了起来,视野深远辽阔。
两边的建筑也是实物与倒影上下呼应,使画面更加丰满,右侧的白墙黑窗尤其耀眼醒目。
左侧天空留白处,有一簇树枝探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
当时是阴天,没有阳光普照下的蓝天白云,更没有绚丽晚霞的余晖,这是这幅照片的一个遗憾。
好在还有那簇树枝。
第二图,是在第一图原地的一个特写照片。
我在静静地等待着一只摇橹船。
一条摇撸船由远及近,进入了画面中心的“圆框”,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丰富了景观的内容,也划破了水面的平静。
我感觉,水面的涟漪恰到好处,没有完全破坏了倒影,还产生了层叠的视觉效果,朦胧中透露出一些虚幻和神秘………………。
水乡水景更有意境了。
(船再近一些时,倒影就彻底打乱了,很庆幸)
这一图,是横向拍摄的“标准照”。
标准照没有照好,我不甘心,第二天早上7点多就再次来到了那个地方。
此时,朝霞染红了天空层层的祥云,染红了平静如镜的水面。
水面的倒影清晰,如实反映着水上的景物,只是微微染上了些许的霞光色彩。
水面倒影中的天空是一大看点:
水中,蓝天彩云,与实景相呼应,都呈放射状向左侧延伸…………。
朦胧的真实!
这就是
南浔
水乡的清晨。
这一图,是傍晚在“标准照”的右侧拍摄的照片。
在拱桥的左边,有一长排弧形的随水流方向弯曲的白墙黑瓦建筑,这是画面的主景。
一条摇撸船远去,搅动了水面的平静,以然看不清倒影的“真面目”了。
画面展现的是“动”,而不是“静”。
反映了另一个侧面——即没有了倒影的映衬烘托,水乡景观依然是那么的美丽和精彩。
这一图,是我们在东景区的百年老店用餐后,返回酒店时拍摄的夜景照片。
还是上图的那个景致(不是标准照),只是增加了绚丽多彩的灯光效果,在寂静中彰显着热烈。
岸边水景
这一图,是东区岸边一座带观景台的二层建筑的照片。
中间与两侧的建筑高低错落,巧妙地组合搭配在一起。
最显眼的就是护栏的菱格,门窗的菱格,房檐瓦片、瓦当的纹格,规整有序,精致小巧。
很规矩。
这一图,也是东区的一处景观照片。
对岸的建筑似乎有些年份,楼上的斜方形菱格窗简洁
大方
,
大方
格本身并不与窗框相连,而是在交叉处有一个与窗框衔接的直棱。
这种类型,我是第一次见。
放大图看,有点意思。
我拍这幅照片的目的,主要取的是右边的树花,有的已经绽放,有的还是花蕾,但它预示着,
南浔
古镇的春天到了………………。
这一图,是
南浔
水乡“老三桥”之一的洪济桥的侧面照。
(后面,结合全景图进行介绍)
画面取的是桥,但主要目的还是将左侧的招展的花枝纳入镜头,以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这一图,是
南浔
水乡“老三桥”之一的广惠桥的照片。
广惠桥也是单孔石拱桥,清代经历过两次重建。
桥长18米,宽3.32米,高13米,连接引桥,上下各有踏步24级(共48级)。
广惠桥的特点,就是桥上护栏两侧,各有两个老
石狮
。
桥头,也有雕刻精美的南派
石狮
,特点是,
石狮
面目憨厚可爱,不威武凶猛,身上的毛发卷曲细腻,爪下的绣球镂空精致。
这就为广惠桥增色不少。
这一图,是我们第二天去南区游览时拍摄的照片。
画面中,高大的马头墙并排林立,挺拔而气宇轩昂,向人们展示着南派建筑风格的雄姿。
水中,白墙黑瓦的倒影与岸上的建筑,上下呼应,构成了鲜明的影像视觉效果。
这一图,是在水道的一个交汇处拍摄的照片。
右侧,是一支流水道,水上架设一方孔桥。
画面中心,是一座架设于水面之上的木制建筑,坡顶硬山,建筑下垒大石条,石条顶端有木柱(也可能是混凝土刷漆)立在水中,是为“水榭悬屋”。
后街,就是白墙黑瓦的老宅了。
图下,有一个小的微型景观,有太湖石的堆砌,有绿植花木,也有些特色(照片没有收入游记)。
这一图,是水岸边一个粮栈的照片。
粮栈紧邻码头,岸边地势开阔,便于装卸。
左侧,一排白墙黑瓦的二层南派建筑,整齐并列,形成规模,马头墙高耸林立,抢眼醒目,非常漂亮,也是
江南
水乡的一幅靓丽的画面。
再看,左侧券拱门进去后,临水的是一段段被白墙阻隔的靠背栏,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空间。
可凭栏观水,可休息畅谈,设计巧妙。
这一图,是水岸边的又一幅照片。
看点是:
1,看岸边建筑走廊的衔接。
从右至左,先有两个对接的半圆券拱门,出去是凹进去的院墙,再向左,又是一栋建筑,下面走廊也是两个对接的半圆券拱门。
依此类推,走廊和拱门环环相接,把整个岸边串联起来。
(后图佐证)
2,第二列的建筑山墙不是直立的马头墙,而是带有弧度的、圆润的白墙黑瓦的墙头(据说,也是南派马头墙的一种)。
这种类型的墙头,后面还会有。
3,水岸边,有两处深入水中的两边走向的石砌台阶,是居民生活取水的地方。
这个台阶也构成水乡景观的一种类型,既像“雕饰”的纹理,又是一个三角形几何图案,使画面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4,岸边树木并不多,而且枝叉大多是向上生长的,我们可以看到树干被修剪的痕迹。
也就是说,
南浔
古镇水岸边的树木的生长、排列,基本上都是有设计安排的。
(后图佐证)
这一图,是水岸边建筑走廊之间相互连接的券拱门的实证照片。
这个券拱门外,右侧是一个凹进去建筑的院落小门或者是后门,通向水岸。
再向前的两个券拱门,则是另一栋建筑走廊的两侧门了。
这幅画面,也是一个框中框的景观,只不过它是随形的,即随水流走势弯曲。
这一图,是古镇的树木有设计、有管理、有修剪的实证照片。
图中的树木,主干主枝曾进行过切割整形,新长的细枝叉就都是向上生长的了。
这样,主景就突出了,没有遮挡了,视野也就开阔了。
再看树的细枝,婷婷玉立,朴素淡雅,没有任何渲染,似乎也是一种水乡风采。
而且,街道干净整洁,没有垃圾,没有落叶,一眼望去,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那样的典雅,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这一图,是我们站在桥上拍摄的照片。
右边的建筑,开间宽阔,二层楼,三阶马头墙,规整
大方
,气势不凡。
岸边整齐树立着木制护栏,没有无序生长的花草树木,视野开阔。
这是我收入游记中唯一的一幅从桥上俯瞰的景观照片。
乘船游水镇
我们从小莲庄出来后,就来到码头,乘摇撸船前往张静江故居。
在船上,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欣赏
南浔
古镇的水乡景观。
这一图,是从水面拍摄的一座桥梁的照片。
这是一座方孔桥,景深较长,视野开阔。
远方,有一摇撸船迎面而来,左边有一小码头的入水台阶。
桥上,有一人端坐,不知是在歇息,还是在观景。
左边的红叶醒目耀眼,为画面添彩增辉了。
这一图,是岸边的一栋带券拱门廊檐的建筑。
从建筑侧面的白墙看,房中脊是圆润的凸起高脊,边脊呈尖角状。
我感觉,这种山墙显得更为柔和自然,给人感觉更舒适。
拍照留念。
这一图,看点有二:
1,画面的倒影清晰,右侧有三个相临的入水码头,从视觉上,实体与倒影组合,呈明显的连续三角形几何图案,也是三个斜方图案,有些意思。
2,岸边的两棵老树,似为切割修剪过两次,第一次是主干,第二次是支干,设计安排成V字形。
从而,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
南浔
水乡在树木的配置、整形修剪方面的设计思路。
3,远方,又一座圆拱桥兀立在水面上,桥下的景深更远、更远………………。
这一图,是上图远景中那座圆拱桥的近景照片。
来到近前,我们看到了桥栏上的
石狮
,原来,这就是我们走旱路、在岸上看到的广惠桥。
只是,我们换了一个角度,从水面上来欣赏广惠桥的“英姿”。
主要就是看桥与水的组合,实体与倒影的组合。
一条摇撸船停泊在桥旁,并没有引起冲击圆拱桥倒影的涟漪。
很幸运。
在蓝天下,拱桥及其倒影构成了一个正圆形的“圆框”,非常清晰,包括护栏
石狮
和大红灯笼都在倒影中展现出来了。
“圆框”的框景内容丰富多彩,框住了蓝天、树影、船只,框住了远方………………。
(只是周边有些遮挡物,影像了正圆的体现)
这一图,是一个大的水路码头的照片。
在图左,这是一个大码头,码头内凹,长度长,台阶高,有气势,据说,这个大码头,就是
南浔
古镇举行水路活动和迎接贵宾的地方。
码头旁边,就是一个休憩观景的水榭,四周,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火热烈。
产生视觉效果的看点是:
码头水面上的那一排线条,台阶两边扶手的线条,水榭灯笼排列的线条,既总体整齐划一,又有高低纵横的差异。
看着爽利!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