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滇藏新通道阅读:1298/8
相关目的地:怒江
出发时间:2021-03-14
出行天数:33 天
人均:54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57227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绪言
一直想去
西藏
的
林芝
看桃花。但如何去,走哪条进藏路线,我举棋不定。青藏铁路,我已在七年前乘火车进藏过,去年走
玉树
到
昌都
,走
川藏北线
也算去过
西藏
。
一位高中的同窗早在十年前就告诉要去
云南
的
怒江
大峡谷。碍于交通问题,加上前几年忙碌于境外旅行,把
怒江
大峡谷的旅行一拖再拖。
自一月八日在
江西
登上
三清山
雪景后归来,就在考虑下一步的行程时,把
怒江
大峡谷的旅行提了上来,正好一位摯友将《滇藏新
通道
》的地图发了给我。一看地图便被吸引住了,果断地定了下来。
于是我在二月初购买了
上海
至
昆明
的机票(171元,仅火车卧铺的三分之一价格),并邀请了好友“天上星星”同行(2017年同去
印度
)。此一路线的前半段的功课,他全做过。哈哈,我乐享其成!
其他途径,我也曾联系了
桂林
和
苏州
的自驾车友,结果都是拖了一段时候被婉拒,可能是因为本人属于太老了的一类,他们不屑为伍。
整个行程如下:
上海
—
昆明
—
大理
—六库—老姆登—贡山—
丙中洛
—察瓦龙—
察隅
—
波密
—
林芝
—
拉萨
。前期的打算就到
拉萨
为止,至于到了
拉萨
后如何走,到时再说。但到
拉萨
,和同伴分手是肯定的,他要走
昌都
—
甘孜
这一线,而我去年刚走过。我的设想是到
拉萨
后跟团去一些个人不易到达的地方。
3月14日中午,我赶到了
上海
虹桥机场,乘上《祥鹏航空》的航班,当天晚上即到了
昆明
,旋即乘上地铁,到达
昆明
火车站附近的青旅。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一早就搭上动车到
大理
。
在
大理
古城我住了两晚,游玩了崇圣寺三塔、洱海畔、洋人街、
大理
古城、
双廊
古镇。另外到
巍山
古城游玩,住了一晚。跑到一个千年彝族村—琢木郎村,在这令人神往地方也住了一晚。琢木郎村出来,仍回到
大理
下关,转车到了
云龙
县,再上山到了白族聚集的村庄—
诺邓
村,这是个是白族最早的经济重镇,是滇
西北
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这村旅游设施较全,竟有青旅,非常古老的一幢老宅。
从
云龙
到
怒江
州府六库,原来是有公共交通的,但疫情期间没有了,只能价格翻倍乘坐“拼车”去了,但时间省了不少。
到六库,原本想再去
片马
,但从当地的小巴司机那里得知,不是当地人去不了,只得作罢。六库是没有什么可游览的,仅在市区逛街并上了一座山林公园。
在六库仅住了一晚,即乘坐当地公交车到匹马,下车后叫了辆“突突车”上山到老姆登。岂知当天老姆登的旅馆竟然全部客满,无奈中,只能做了一晚的《假老外客栈》的“沙发客”。当天游览了老姆登和“碧江废城”。
从老姆登到
福贡
,我们是委托老板叫的轿车,直接到
福贡
。在
福贡
,我们也没有停留,就在车站外登上“拼车”直奔贡山。好在司机路上停车两次,让我们观赏并拍摄沿途美景(如石月亮)。
在贡山住了一晚,目的调整一下节奏。在贡山逛街,采购了一些食品。
一清早乘上到
丙中洛
的小车,到达之时,在观景台观赏了“
怒江
第一湾”。然后到离
丙中洛
乡街上不近的重丁村的一家“农家东”住了两晚。
在
丙中洛
当天,走了不少山路。爬上了贡当神山,站在那山上往下望,会看到
怒江
会像一条蓝带子穿梭山川之间,壮阔无比,真是心旷神怡。
第二天, 游览了秋那桶和雾里村,恬静安详、闲适悠游。
怒江
两岸无数的风光中,最美的当属人神共居的
丙中洛
。在这里,春天可以看到上帝散落在人间的桃花源,如梦如幻,精美绝伦。
在
丙中洛
,我联系了当地跑察瓦龙的司机六宝师傅,准备走“丙察察线”。
丙中洛
到察瓦龙仅仅100公里而已,却要化上一天。一是没有公交,只能自驾或拼车。我不开车只能拼车,时间上只能随司机。二是还要和后面察瓦龙到
察隅
这一段220公里的行程衔接。在快到察瓦龙乡的时候,司机六宝帮忙联系了后一段路程的司机。
丙中洛
到察瓦龙的100公里路,仅
云南
一段的近20公里的路是柏油路,其余全是砂石路或搓板路为主。
到察瓦龙是下午2时多,住进了当地唯一的青旅,住宿还不错,就是卫生间却离房间不近。
第二段路是察瓦龙到
察隅
,共220公里。司机到青旅来接我们后就开车了。这一路的风光比前一段路更为原始、更为壮丽、更为幽静。
丙察察线在
丙中洛
到察瓦龙这段路海拔不高,海拔高的是察瓦龙到
察隅
路上的三个垭口,分别为4636米的雄珠拉垭口,4498米的昌拉垭口,4706米对益秀拉垭口,“拉”是藏语山的意思。
到了
察隅
,在金马宾馆安顿下来后,就到这个小小的县城逛街了。这里的气候是高原亚热带,绿树成荫,桃花已盛开,小城显得很美、很闲雅。
察隅
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僜人居住的地方”。僜人,是
西藏
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既神秘又原始,总让人有深入探究的欲望。除人文外,
察隅
还被誉为“雪域小
江南
”,山
高树
茂,中间却夹着一片小湖泊,真让人惊奇。
无意中预订了价廉物美的金马宾馆,想不到第二天一早去
波密
的巴士车站就在金马宾馆门口。
从
察隅
到
波密
的一路,风光无限,我可惜坐在了巴士的右侧,观景不爽。这一路最主要的景色就是“来古冰川”和“然乌湖”,令人震撼。
来古冰川是世界三大冰川之一,一年四季的景色都颇为壮观。大块的浮冰呈现我们的眼前,纯粹、透明、梦幻,美得恍若不在人世间。
然乌湖在藏语中意思是“山羊奶一样的湖”,湖水深邃幽蓝,仿佛是忧郁的天空之泪,掉落人间。
到达
波密
已是下午近二时,找到预订的旅馆。旅馆老板竟对我说,你若要取消预订是可以的,马上给你取消。呵呵,这是我第一次碰到这种主动要求你取消的店主。我可没那么傻,房价已上涨了三倍之多。你一退,老板便可以三倍的价格挂到网上,照样有人订。这时正是
林芝
的桃花节开始之时,
波密
和
林芝
的旅馆价格发疯一样的上涨。尽管我提前一天或两开预订了,但也是我此行住了最贵的两处旅馆。
波密
比
察隅
大多了,也是高原亚热带气候,到处绿荫,路边的桃花盛开,赏心悦目。318国道是其城区的主干道,帕隆藏布江水清彻透明,高大巍峨的雪山夹持着整个城区,游荡在街上,仿佛在仙境。
第二天乘上巴士出发到
林芝
,路上观赏了桃花沟外的桃花、翻越了4720米的色季拉山垭口,到达了
林芝
的八一镇。八一镇在
西藏
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城镇。
新建
筑比比皆是,城区在尼洋河畔,城区旁耸立着巍峨的雪山。城区的街道上到处是盛开的桃花,非常漂亮。
我到近郊的嘎拉桃花村去欣赏桃花。
林芝
地区的桃花异于
江南
碧桃的风格,学名叫“光核桃”,又名“
西藏
桃”,俗称“野桃”,树高花繁,开得狂野。
最后一站便是到
拉萨
了,巴士在高速公路上奔驶,五个小时到达。青旅订在八廊南街,在
拉萨
老城区,寻找过去一路饱览藏式民居的风采。
我因为来过
拉萨
,这次则优哉悠哉,没有特别的游览任务,仅到布达拉宫前观赏拍照。另外就是寻找一家旅行社安排一下后几天的活动。开始想去
阿里
一线,但时间长(13天),看来内容单调,价格高而不确定,想想还是决定不挑战自己了。改而参加了《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四日游。
四日游的第一天是安排了满满的,先是环游羊卓雍湖,七年前参加过羊湖的一日游,那就是停留在湖边的一个点观赏。这次是环游,先后停留了四五个湖畔高处。这次观赏太爽了。又逢天高云淡,那浮着云朵的湛蓝天空下,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接下来司机带到了卡若拉冰川,看过《来古冰川》,更何况我看过世界最著名的《
莫雷
诺冰川》,这卡若拉冰川真是没有什么看头的。但既来之,则看看拍拍也是必须的!
当天返回
日喀则
途中经过
江孜
,远远地看了一眼
江孜
古堡,模模糊糊。入住
日喀则
宾馆前,打印了彩色的行程码和健康码,以备第二天在当地公安部门办边境通行证。我原来在
上海
派出所办的“
林芝
、
日喀则
、
阿里
等
西藏
全境”的通行证据说无效,只能照办。
第二天的节目就是上《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上午八点吃早餐,九点办通行证,十点巴士出发,直到下午四点多才到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大门口。
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登山大本营,坐落在珠峰脚下一条狭长的山坳里。进入之后还要换乘景区大巴,开了好一会儿才到达了大本营。一到那儿,我急匆匆地向高坡走去,那里看珠峰似乎更清晰些。看到了高耸的珠穆朗玛峰,感觉很兴奋很震撼。我毕竟站在了5200米的高山上,而体感无任何不适,因为一时间无大风,我的急匆匆也没有带来气喘吁吁。我们一个旅游团队共10人,两个老人,8个年轻人,仅我一人没有携带氧气瓶,因我知道自己是没有任何高原反应的。曾在七年前从
日喀则
到
尼泊尔
,路经
定日
县,无任何不适;四年前到高原之国玻利维亚15天,也无任何高反,我是久经考验的。
珠峰大本营目前有两个纪念碑,一是距离帐篷区域约300米的5200米大本营纪念碑;二是距离帐篷区域约500米的8844.43珠峰海拔纪念碑。珠峰海拔纪念碑是普通游客能够到达的距离珠峰最近的观景和拍照位置。
大概在晚上八点多点(最晚一班景区车是八点半),我乘上景区车返回到《检查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司机要我们在《检查站》下车。但一下车看见我们的巴士停在一幢藏式小屋前,停留一会儿就进屋了。这才知道今天我们要在这儿睡觉了。大通铺+混居,这个在报名时依稀听到,没在意。真的一见,还是有点吃惊,因为太简陋了。晚饭也是最最简单的,吃了碗烧了稀烂的面条。这里的海拔大概也有近5000米吧,夜间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1度。
第三天,巴士带着我们返回
日喀则
,沿途观赏了一些高原风景,如湿地、雪山,略像样的景点则是
定日
县岗巴县靠近
印度
边境的《奇林峡》,《奇林峡》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珠峰脚下,峡谷深度约200米,是一个经过几千万年冰川雪水冲刷切割形成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长约15公里宽500米深约200米的峡谷
石林
地貌 。
站在景区的观景台,可以近观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
在傍晚时分回到了
日喀则
,司机将最后一天观赏的《扎什伦布寺》安排了进来。这是我在
西藏
参观的第二个藏传佛教寺庙,另一个是我去年在
昌都
参观的《强林巴寺》。《扎什伦布寺》我曾在八年前到过其大门前,因为要收费,我就止步了。
最后一天,司机带了我们直奔
拉萨
。 中午时分在一家购物店停下,先是参观购物,后吃“牛肉火锅”,每人一小份牛肉巻及蔬菜+火锅。
回到
拉萨
,我仍住在《尘埃落定青旅》。第二天11点半,我就上了东去的列车。
穿越滇藏新
通道
,到此结束了。
我乘坐的列车到
西安
后,我便下车,在
西安
住了一晚(一清早游览了城墙和碑林博物馆)。然后就乘坐火车来到陕南的
安康
,再去了
湖北
的
十堰
,游览了武当山。再向东到了久已向往的古城
襄阳
,游览了古隆中、
襄阳
古城等。从
襄阳
到
南阳
,游览了
南阳
府衙、
南阳
武侯祠。并到
社旗
县游览了《赊店古镇》,收获不小。
在游览了《赊店古镇》的当天傍晚,我乘上返回
上海
的列车,于4月15日中午回到
上海
,整个旅行时间33天。
云南 大理 巍山 云龙
昆明
这个春城,近十年前来,我光顾不下于五次。这次就怠慢了,什么地方也不逛了,晚上到达
昆明
第二天一早就辞别,乘坐火车奔赴
大理
。
大理
,曾于2012年春天和太太来过,这次是是第二次来。
大理
历史悠久,是
云南
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
昆明
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大理
的古城门也是
大理
的象征。
洱海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我住宿在古城东门外,一清早便跑到洱海的西岸观赏日出。
崇圣寺三塔是由一大二小三个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为9.9米,凡十六级,为
大理
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9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雄伟壮观,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次在
大理
时间充裕,两次光顾崇圣寺。
双廊
古镇位于洱
海东
北岸,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是最适宜人居的小镇,素有“
大理
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
双廊
”之盛誉。
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
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
云南
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为了适应开放旅游的需要,把
大理
古城定为开放旅游的主要景点,护国路便成为外国游客在
大理
的集散地。
天主教堂就坐落在
大理
古城一静谧的胡
同里
,当我们步入窄窄的古色古香又充满白族建筑风格的小街时,就见一古朴中融合着我国传统和白族建筑艺术风格的教堂——圣三堂,它矗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显,当我们走近时完全被它迷住了。它的教堂建筑特色独一无二,是融当地白族文化特色、汉族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民族特色相融合于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宝,飞檐斗拱,彩绘娟秀。它以建筑结构造型的独特风格、雕刻艺术之精湛、中西建筑之交融而蜚声海内外。
巍山
古城,我上一次旅行
云南
大理
时没有来过,这次非去不可了。古城之老,令我没有失望。元代的时候,由
大理
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
中国
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巍山
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古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楼架由28棵大柱支撑,由东、西两道小门登级而上。
巍然屹立的星拱楼,成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古城内民居基本保留了明、清风貌的中式结构。
巍山
古城出来,便包车上山到了我闻所未闻琢木郞。这是一个千年彝族村、南诏最后的部落
云南
省
巍山
县琢木郞村令人神往,是一个彝族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古村还是很原生态的,没有什么商店,更没有旅馆。这一晚,我们睡在了村口的医生家中,晚饭也包在了他家里吃,体验了一番彝族人的生活。
琢木郞一带的彝族,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很可能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密切联系。东山不少老人说,他们的祖辈是从城里搬来的,琢木郞村的彝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
在琢木郞住了一晚后,我们返回到
大理
下关,再转车到
云龙
县,搭乘当地“突突车”到了
诺邓
村。这座村庄是滇
西北
地区年代最久远的村落,也是
云南
省最早的史籍《蛮书》记载中,至今唯一存在的原名称不变的村邑。村中现代民居建筑不多见,却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两朝建筑和著名的玉皇阁道教建筑群。
诺邓
村的旅游条件比较成熟,竟然还有青旅,叫“一颗印木石雅居”,是一幢很久远的民宅,全木结构。走在地板或楼梯上还有些“吱吱嘎嘎”的声音,非常怀旧的感觉。我订的是两个床铺,结果老板给了我们两个人一人一个房间+大床,真是惬意!
怒江大峡谷 六库 老姆登 贡山 丙中洛
大理
的游程结束了,准备去
怒江
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六库。原先我最担心要返回
大理
下关乘车没有了,
云龙
有到六库的公交班车是有的,只是现在情况特殊,没有了。但车站人员告知可以先乘车到漕涧,再等候过路车。但我们大概运气有点差,这天是双休日,去漕涧的车也没有了。只能搭“拼车”,价格比公交贵一倍,但时间节省不少。
到六库,先到路边的车站询问,才知不是当地人去不了“
片马
”这地方。于是决定在六库不作多逗留,下午即在城区逛逛,领略一下自治州首府的城景,六库镇地跨高黎贡
山东
麓至碧罗雪
山西
麓。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怒山山脉、云岭山脉、
怒江
由北向南纵贯全镇,整个镇地处
怒江
两岸。此图片为在六库镇上的青山公园所摄,好象是
新建
的塔,叫“和谐塔”。
离开六库,乘坐公交到匹马,在上山路口搭上“突突车”,开了不少时间到达老姆登村,“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
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
怒江
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
来
云南
怒江
的游客大多是想体验
怒江
峡谷的雄伟,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名为“知子罗”(碧江县)的地方。这座悬在
怒江
上空1000米的“废城”,被誉为
中国
最美“记忆之城”。知子罗,
怒江
流域曾经的中心,曾经的
怒江
州州府所在地。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300米处的山梁上,与高黎贡山隔江遥遥相望。可是如今,它只是
福贡
县匹河怒族乡的9个怒族村庄之一。
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
大理
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
怒江
石月亮米,沿着
怒江
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幻无常。我们只是路过,远远地仰望了,并拍照留念而已。爬上山去那是奢望。
到贡山住宿了一晚,采购了不少食品,旅行的节奏调整了一下。贡山县地处中缅、滇藏结合部,多民族杂居,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原始宗教四教并存,使贡山成为多民族文化与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汇的地方。
怒江
畔的贡山县城,高楼林立,远眺县城,感觉小山城闲雅幽静。
终于到了人神共居的伊甸园—
丙中洛
。据说
丙中洛
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大部分怒族人信奉天主教,有的藏族家庭也信仰天主教,而非藏族的家庭却信奉藏传佛教。每个家庭都是两个民族以上组合的,基本上找不到单民族家庭。
怒江
第一湾位于
丙中洛
南部,因
怒江
被山坡阻隔绕行270º大弯而形成。
怒江
第一湾位于前往
丙中洛
的途中,日丹村附近。
怒江
流经附近时遭遇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
大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