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湖北自驾游——参观许昌博物馆,登受禅台,赏“三绝碑”,登毓秀台,望曹魏许都,许昌寨里寻许由阅读:1448/10
相关目的地:许昌
出发时间:2023-08-17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7908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程安排:
8月16日:
邓州
市——
许昌
市,住
许昌
市。
8月17日:董妃墓——参观
许昌
博物馆——登临受禅台,观“汉三绝碑”——游览汉魏许都古城遗址,登毓秀台——许由寨寻许由——
新乡
市,住
新乡
市。
第二次来
许昌
了,因为
许昌
的名胜古迹霸陵桥、春秋楼、曹丞相府、文峰塔都已经去过,所以这次来出来参观
许昌
博物馆外,主要去了一些小众景点,也非常值得看看。
关于许昌:
许昌
之名始于三国魏黄初二年(221),而考其沿革,则更为悠久。相传,“许”源于唐尧时,因许由牧耕此地而得名。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在今
禹州
市)。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
禹州
市境内)、有熊氏(今
长葛
市境内)、昆吾(今
许昌
县境内)、康(今
禹州
市境内)。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
禹州
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
许昌
县)、阳翟县(今
禹州
市)、长社县(今
长葛
市)、
鄢陵
县、
襄城
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前201),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
长葛
市老城镇)、
鄢陵
县(治今
鄢陵
县彭店乡古城村)、
襄城
县属颍川郡。三国魏时,仍称颍川郡,属豫州。
许昌
县、颍阴县、
鄢陵
县、长社县属之。
许昌
为三国魏五都之一。黄初二年(221),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
许昌
县。
许昌
三国文化底蕴浓厚,东汉未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
许昌
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发生、演绎在
许昌
。
三国景点,董妃苑
许昌
董妃苑位于
许昌
市东城区魏文路与八一路交汇处,紧邻
许昌
宾馆,是依托三国历史遗迹董贵妃墓而建成的三国文化主题休闲游园。
董贵妃墓高10米,周围20米。据记载,此墓1994年曾被盗。墓室在墓冢东缘,墓室内有左右二道单扇雕刻石像石墓门,左道墓门镌刻铺道衔环,有鸟首龙身图,右道墓门镌刻朱雀鸟铺首衔环。整个墓室装饰精雅、玲珑小巧。墓冢南北分别有古代的祥瑞之兽辟邪、天禄镇守,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守护,庄严肃穆,蔚为壮观。
墓西临翼水河,东望射鹿台,南见古城宫,北向
长岭
“四柏冢”,故当地群众称之为“青龙白虎护卫”
董妃墓冢呈圆形土丘状。董贵人(?—200年),父董承,汉献帝刘协妃嫔之一。董贵人父亲被曹操所杀,董妃自己也受牵连。董贵人虽有身孕,汉献帝数次为她向曹操求情,但仍被杀。《后汉书》记载: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皇后伏寿)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伏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
公元200年,年轻的汉献帝为了从曹操手中夺回权力,向车骑将军董承发了一道“衣带诏”,命董承联络汉室宗亲及反曹志士密谋铲除曹操。事情不久后败露。《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曹操只是拿了董承做替罪羊。董承的妹妹名叫董琳,是汉献帝的妃子,传说“衣带诏”案发时已有身孕5个月。曹操为打击自己的反对势力,逼着汉献帝将董妃赐死,献帝不允,他便命人将董妃勒死于
许昌
宫门外,对外宣称董妃暴病而亡。
“深宫承恩锁婵娟,天降无辜受牵连。身怀龙种五月孕,帝王掩面亦枉然。”这是后人为董妃写的一首诗,读之令人心酸。千年前的董妃是不幸的,千年后的董妃墓却是幸运的。毕竟现在依托董妃墓,建立了董妃苑,让董妃在受尽千年孤独后,又获得了一份现代城市的繁华。
许昌博物馆
许昌
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四层、地下一层,包括库房、办公区及展厅三大区域,展厅由六个基本展厅和两个多功能临时展厅组成。
许昌
市博物馆把地域文化和馆藏文物结合起来,以“反映远古文明,突显三国文化”为主题,以大通史小专题的形式来构筑基本陈展——《许之昌》,它包括《“
许昌
人”》、《夏都之源》、《曹魏许都》、《许州记忆》四个专题展览。通过近年来开展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工作的积累,博物馆现收藏画像砖石、陶器类、铜器类、钱币类、瓷器类、玉器类等文物11423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120件(套),包括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66件(套),三级文物2052件(套)。馆藏文物中以汉代画像砖石、铜钱居多,为馆藏特色。
镇馆之宝:汉代双翼石辟邪
汉代双翼石辟邪:高大威猛,气势雄壮,它是
许昌
的断臂“维纳斯”,具有残缺美。
在
许昌
博物馆二楼大厅,稳稳占据“C位(中心)”的是一尊大型石雕——汉代双翼石辟邪。它高大威猛、雄壮矫健,身体两侧雕刻有翅状花纹,昂首怒目,似在踏云腾飞。
这尊双翼石辟邪是2005年出土的,属于三级文物。单论文物价值,它并不是最稀有、最珍贵的。那么,为什么文物界普遍把它视为
许昌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这尊双翼石辟邪长230.8厘米、宽101厘米、高202.8厘米,是立体圆雕,用整块青灰石雕琢而成。经鉴定,其系汉代文物,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虽然肢体残缺,但这尊石辟邪气势雄壮,因此得享“镇馆之宝”的待遇。
河南
已出土的石辟邪主要分布于“汉魏帝都”,即
洛阳
、
南阳
、
许昌
等地。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入许(今
许昌
),许都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许昌
一共出土过3件石辟邪,分别源自建安区(原
许昌
县)、
禹州
市、
襄城
县。这件双翼石辟邪出土于
襄城
县颍阳镇。文物专家反复研究史料和实地考察后,认为这尊双翼石辟邪有可能是东汉王霸墓前的神兽。
王霸,字元伯,汉族,颍川颍阳(今
襄城
县)人,东汉将领,守边20余年,与匈奴、乌桓作战近百次,先后受封为王乡侯、富波侯、向侯、淮陵侯。汉明帝
永平
二年(公元59年),王霸因病隐退,病逝后归葬故里。颍阳镇新杨庄村
东北
的许南路西侧,原有四大墓冢,据说是王霸及承袭其侯位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的墓地,人称四侯冢。这四座汉墓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夷平。
许昌博物馆几件文物精品鉴赏:
★四神柱础:见证汉魏帝都的繁华
“四神柱础重见天日的过程颇具戏剧性。”1984年冬,
许昌
县(今建安区)张潘镇盆李村的农民在村西100多米的“
故城
岭”上植树时,从距地表1米左右的土层中挖出了这件“稀罕物”,张潘镇文化站工作人员闻讯将它征集保存。1992年,张潘镇文化站正式将四神柱础移交给
许昌
博物馆。1997年,四神柱础被调拨给
河南
博物院。2011年,
许昌
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
河南
博物院资深文物专家照原样“克隆”了一件,现由
许昌
博物馆留存,陈列于二楼“曹魏许都”展厅。
据考证,四神柱础为许都宫殿建筑构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许都宫殿的繁华景象。档案记载,四神柱础材质为青石,长62厘米、宽63.5厘米、厚15.5厘米,大致呈正方形,正中为直径28厘米的圆形平面。柱础制作采用浮雕工艺,按照四方定位之说,刻有栩栩如生的“四神”图案,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上人马食大仓”画像砖:展示汉代高超的雕刻技巧
在
许昌
博物馆二楼展厅,记者看到一块有六字榜题的“上人马食大仓”画像砖。砖面右侧为阙和宫门,阙外置常青树一株,树上栖一瑞鸟。宫门内有持戟门吏,左侧轺车飞驰而来,一马驾,车置伞形华盖,舆内端坐二人,前为驭者,后为乘者。画像为浅浮雕兼阳线刻,线条刚劲挺拔、简洁明了,一笔一画交代得清清楚楚。平面浅浮雕使生动的人物、车马画像凸现在砖面上,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这块汉砖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驭者手挽的缰绳、马颈上的鬃毛、车轮、辐、毂、轵清晰可见,充分显示了汉代艺术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高超的雕刻技巧。
★北齐八棱千佛幢:巨型石雕呈现佛教典故
在
许昌
博物馆三楼“许州记忆”展厅,陈展着一件个头儿庞大的巨型石质佛幢,上面密密麻麻地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佛像,它就是北齐八棱千佛幢。国家文物局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北齐八棱千佛幢上榜。该佛幢高1.98米、宽0.9米,为等边八角形,每面主体部分以平面剔地浮雕镌凿125个佛龛,每龛一佛,共计千佛。
“这尊八棱千佛幢最珍贵的部分是八棱千佛幢的天盖。”它八个立面中,一面刻字,但已风化残缺,难以辨认,其余各面的佛像和佛教故事画像,分别为羯摩会议图、坐像游说传经图、三世佛、十大弟子仁果图、迎佛护法图、十六罗汉图,虽有部分残缺,但仍能反映出那个时期佛教的繁荣盛况。
★明代铜八仙:寄托古人的美好愿望
许昌
博物馆三楼陈列着一套明代铜八仙,今天人们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李铁拐(铁拐李)、何仙姑、张果老、钟离权(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吕洞宾。
许昌
博物馆展出的明代铜八仙刻画的便是这八个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