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用一场Citywalk,探索宋代古城墙千年防涝的奥秘,倾听客家围屋的故事阅读:1534/7
相关目的地:赣州
出发时间:2023-09-30
出行天数:4 天
人均: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5010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序】
又是一个十一黄金周,不想人从众!
好友平平儿远嫁
赣州
,
她说:“来
赣州
吧!一定要来!”
我说:“
赣州
有啥好耍的?”
“我带你看客家围屋吧!”
so,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关西新围
杨村燕翼围
正桂村
乌石围
西昌围
【行程】
第一天:
中午抵达
赣州
,直奔灶儿巷
午餐:灶儿巷董府
餐后:溜达灶儿巷—walk—→建春门&古浮桥—walk—→福寿沟博物馆—walk—→魏家大院—by car—→渔湾里美食街—by car—→宋朝不夜城(含蒋经国旧居&古城墙)—walk—→湧
金门
—walk—→古浮桥—by car—→
赣州
章江宾馆
第二天:
早上:出发
龙南
县—(车程约1.5小时)—→正桂村大榕树(导航:正桂村游客服务中心),看大榕树后面的客家围屋(老屋下围),到南茶园客家宴餐厅午餐
午餐后:
关西
围屋(含
关西
新围、
西昌
围、鹏皋围、田心围等围屋群)
晚餐:
龙南
县城
住宿:
龙南
县城亚朵酒店
第三天:
早上:出发燕翼围(车程约50分钟)
游览燕翼围
中午:太平古村附近吃饭
下午:(车程十分钟左右)太平桥—(车程约10分钟左右)—→乌石围——→返回
赣州
市区
以上是我的行程,三天时间意犹未尽
建议:
龙南
还可以游览南武当山(一天时间)
龙南
县共有围屋370余座,我们一路都看到好几个,只是比我参观的这几个围屋规模小一点,但是也是很原生态的!
另外,
龙南
县特别是乌石围所在的位置已经和
广东
省接壤了,时间充足可以到
广东
梅州
那边继续探秘客家围屋,感受客家文化,其中有名的
梅州
花萼围(大鱼海棠同款)只要两个小时即可到达。
【灶儿巷~一条小巷,回望赣州千年岁月】
讲
赣州
,我们还得从灶儿巷开始,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这条小巷虽然只有227.3米长度,呈“S”形状,这短短的227.3米,却包含了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
徽州
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显示出了这条宋代就形成的小巷当年的繁华和重要性。
其次,灶儿巷形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街区走向和路面宽度几乎没改变,地面不同于其他古镇的青石板,这里的路面是鹅卵石以及少有的红条石。这种岁月赋予的珍贵是难能可贵的。
再次,灶儿巷虽然只有227.3米长,窄窄的小巷却有作坊、店铺、宾馆、钱庄、衙署、书院、寺庙、民居等,反映出当时盛世繁华,记录了
赣州
从宋代至今的历史。
总之,
赣州
城现如今的建筑风格、文化底蕴、人文习俗,都可以通过这条小巷一目了然,可以说,一条短短的灶儿巷就是一座
赣州
城的浓缩!
门票:免费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的徽式建筑群
********************************************************************************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的客家大院
********************************************************************************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
↑灶儿巷的清代民居
********************************************************************************
灶儿巷
↑还有这种木制结构的清代民居
********************************************************************************
灶儿巷
↑灶儿巷的民国时期的西洋风格建筑
********************************************************************************
灶儿巷
【福寿沟博物馆~读懂这座城从这里开始】
来到
赣州
城区,最想看的是宋代古城墙!
但是先别着急,我们先去福寿沟博物馆,在这里读懂了历史,我们再慢慢在城墙上溜达吧!
赣州
古城墙最早修建于东晋时期,经过宋、元、明、清、民国时期不断修缮,保留至今。一座
赣州
城,千年古城墙,为何千年来不被洪水淹?
赣州
地形呈盆地、丘陵,又地处章江、贡江交汇处,城市被水环绕,虽然旱季多于雨季,但一旦雨季到来,免不了饱受水患。于是,在东晋时期修建了古城墙,一来为了防御敌人入侵,二来也为了防涝。
但古城墙修好以后,城外的洪水确实不能进入城内了,但城内的洪水无法排出去,导致
赣州
古城被困在洪涝之中,于是历代的官员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直到北宋时期,当时的州守刘彝在前人修建的排水沟渠上做了升华,他设计并实施修建了“福寿沟”排水系统,以达到防洪排涝的作用。
“福寿沟”沟渠排水系统因整体设计布局像古时候的篆体文字“福”和“寿”字,因此被称作“福寿沟”。
福寿沟
“福寿沟”的排
水原
理主要依靠“六字诀”,即“通”、“集”、“运”、“滤”、“蓄”、“排”六字:
“通”:利用
赣州
古城的地势,沟渠分布从高到底从大到小,保证水流的畅通;
“集”:把明沟、暗沟的水集中在“福寿沟”里面来;
“运”:在城墙上修建了“度龙桥”,即把城内沟渠的水通过城墙上的“桥”运输到城外章江、贡江里面的
通道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在城墙上设置的水窗,这就是“福寿沟”画龙点睛之笔:在城墙上设置水窗,即用一块厚实的方形木板作为“度龙桥”的窗户,当城外的水位高于“度龙桥”水位时,水窗关闭,外面的水不能倒灌进城内;当水位低于城外的水位时,“度龙桥”的水就会冲开水窗,排到江里。
福寿沟
福寿沟
福寿沟
“滤”:即过滤,那么长的沟渠如何清理淤泥和杂物呢?不可能让人爬进去清理啊!智慧的古人想到一个办法,即在间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了沉井,这样沟渠内的淤泥和杂物被水冲击到沉井里面,再利用一种叫“
狮子
扒”的工具清理出来。“
狮子
扒”最早是竹制,后来演变为木头的扒体和铁制的手柄。此外,在“福寿沟”分布的街道、民宅都采用了铜钱状的下水道井,这种过滤井可以防止树枝、石块、生活垃圾等较大体积的杂物进入“福寿沟”。
狮子
扒↓
福寿沟
“蓄”:即蓄水,在修建“福寿沟”的时候,修建了三个大池塘,连接原有的几十个中小池塘,在排水同时也可以蓄水,这样在旱季的时候可以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福寿沟”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福寿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一段任在工作的“福寿沟”,可以听到里面水流的声音,还可以在保护沟渠的玻璃罩上看到水蒸气,这样近距离亲自感受“福寿沟”,仿佛感觉到了
赣州
城的心脏跳动!千年的沟渠就这样在我们面前,感叹古人的智慧!感叹岁月的礼遇!一条“福寿沟”,造福千万代!
如今的
赣州
城,在“福寿沟”的原理上,采用了海绵原理,整个城市排水蓄水系统被称为“海绵城市”:即在城市的绿化带、小区、操场等下面,铺上用海绵原理做成的材料,这样一来,利用“渗、蓄、滞、净、用、排”的原理,下雨的时候可以通过海绵材料渗透,从而吸水,在需要时再净化后释放,对于
赣州
这座旱季多于雨季的城市而言,可以充分利用雨季来蓄水,以平衡雨季和旱季的所需。
福寿沟
这就是
赣州
这座“海绵城市”!这就是
赣州
古城墙除了防御还特有的防涝作用!虽然从外表看,
赣州
古城墙没有
西安
古城墙的高大、雄伟,但
赣州
古城墙特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感谢这位小姐姐,全程给我们做详细的讲解,还是免费服务,点赞!
福寿沟
门票:免费
需关注公众号预约(可当场预约)
【宋代古城墙~赣州的那抹烟火气】
在福寿沟博物馆长见识后,这下可以到古城墙溜达了。
赣州
古城墙始于晋代,最初为土夯,到了北宋时期采用了砖石,现在保存完好的为宋代时期修建的砖石城墙,到了清代,为了防御太平军的进攻,又在城墙
新建
了东门、大南门、小南门、西津门、八镜台五座炮台,使得古城墙的防御功能趋于完善。
宋城公园-建春门
涌金门
涌金门
福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