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书院,访古城,赏汉画——商丘徐州自驾两日游阅读:1628/5
相关目的地:商丘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4176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一、出行理由
商丘博物馆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商丘宋国故城
出行需要理由吗?不是向来都是说走就走吗?
是的,有些地方去了很多次,再去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过,我们还是有理由的,就像复习考试一样,书都翻了好多遍,打开考卷时,怎么发现还是有很多没看到的地方呢?
河南
,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样,离我们最近,节假日为了躲避拥挤一般我们都选择北上,也算是去得较多的地方之一,可是发现去了那么多次,每每想起或说起什么来,还是一脸懞。
这只能告诉我们,“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理。当时去时还不懂,需要知道什么,而错过了那座城市我们最应该了解的东西。所以很多地方,只能一次次地再去。
商丘
,被称为
中国
古城池建成史的天然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它的上古传说很多,燧人氏、帝喾等等都曾生活于此,商汤更是从此建都。此行我们将会去一一参观,以了解更多远古故事。
二、带领人类从此迈向文明的燧人氏之皇陵
据传燧人氏,生于
商丘
,葬于
商丘
。那么此篇游记,我想从燧皇陵开始。
燧人氏,
中国
上古人物,三皇之首,据传为100万年前之人。燧人氏在
商丘
教人钻木取火,教人熟食,从此结束了人“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也把人类与动物彻底分割开来。
商丘
也因此被称为
中国
火文化之乡。
2005年7月15日,全国十运会“华夏文明之火”圣火火种便在此采集。
燧人氏还教人捕鱼,结绳记事,确历人类第一姓氏“风”姓,风为万姓之源。传说中,燧人又称燧皇,天皇,传说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祖先。
燧皇陵
如此尊贵的祖先之陵,却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及开发,荒芜状况一如先人生活之初。门前是吵闹的儿童乐园,围墙外破败不堪,甚至找不到入口,转了几圈,忍不住问路边两个正埋头专注手机的小伙子,他们迅速抬起头来,缓缓地说,“哦,要在这里买10元门票,从这进去。”
原来小伙子在围墙的缺口处搭起的脚,正是皇陵入口,疑惑地问“这里进去不是游乐园?”
“继续往深处走,走到最后就看到了。”
在两排荒弃的商业门面之后,的确有建筑尚好的大门,只是无人管理,荒凉,破败。
燧皇陵
燧皇陵
三、商丘博物馆
五一小长假,因为各种活动,留给我们的自由时间仅一天半,那也不能浪费,去
商丘
,方向盘一打启程。
要想了解一座城,不最应该从博物馆开始么?出发时便直接导航
商丘
博物馆。
商丘
博物馆,是一家二级博物馆,同样是免费,凭身份证入馆。展品以梁王刘武墓的的藏品为主,当然重要文物可能移至更大的博物馆,
比如
省博、国博。
商丘博物馆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诗经里那首《玄鸟》,已经告诉我们,商之起源是天命。
商之先祖,一定是源于更早的夏朝,约公元前12-16世纪,商部落活动在
河南
东部、
山东
西南一带。历经契之后14位先公至商汤建立商朝。
商部落是一个善于迁徙的民族,先后八迁四次与
商丘
有关,考古发现东夷族的鸟图腾崇拜与“玄鸟生商”如出一辙,也说明商部落与东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东夷文化本就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因此
商丘
就成了人们探寻先商文化的焦点之地。
商朝灭夏后,四方经营,开疆拓土,大量的出土文物已经展示了商朝的文明度,商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水平及劳动组织形式,都已达到相当发达水平。多样化、分工的物质生产方式促进了贸易活动的发展,此时已有货币——“贝”的产生。
商丘
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姓氏发源地,传说帝喾——黄帝的曾孙,出生于此,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1249个姓,遍布海内外,真正的血脉同源。
两汉时,鬼神信仰,谶纬之术盛行,这种观念最集中的体现就在汉代的墓葬里。
“幽墓既美,鬼神既宁,降之以福,于以之平。”————张衡的《冢赋》
告诉我们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点出了汉代墓室艺术的内在逻辑。
博物馆藏文物中一件金镂玉衣算是镇馆之宝,出土于90年代的芒荡山汉墓,那时的人们总是事死如事生,迷信玉可使人肉身不腐,达官贵族皆以华丽墓葬为首推,所以,今天的我们才得以不断地发现惊天宝藏。
下图艳丽的青龙白虎壁画,便出于梁王之墓。想象力之丰富,构图精美,一点也不亚于当代艺术。
博物馆内还有大量的汉石画,
商丘博物馆
商丘博物馆
商丘
博物馆有部分汉石画像,但是,比起
徐州
专门的汉石画像馆来少多了。
商丘博物馆
朱雀辅首衔环。
商丘博物馆
商丘博物馆
当然博物馆这样的大型建筑内是出片的最佳地方,楼道转角处,一扇窗,一束光,一美人对着光影,专注地自拍。在我的镜头里像是对面墙上的一幅画,且极富画面感,美人的衣服颜色与墙体同色系,像是专门请来让路人拍照的模特。遇见是缘,不错过就是更大的缘。
商丘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应天书院仅是一幅灯箱而已,告诉游客此书院在
商丘
,来了不可错过。
商丘博物馆
四、最早的观星台——阏伯台
阏,官方都读yan,我们去买票时也是这么读的,但是售票员当即纠正:读e,第四声。查了字典也没这么读的,但是当地人一定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读音。就像
河南
的“后母戊鼎”一样,国博官方都这么称乎,只有
河南
人固执地称其为“司母戊鼎”。如果你要是去
河南
,最好也“入乡随俗”跟着读。
阏伯台也叫火神台,距今4500多年,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观星台,在
商丘
博物馆的隔壁,开始站到门前广场,看着气势磅礴的大门,误以为它才是博物馆呢。
阏伯台,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进门之前首先简单科普阏伯是谁?他是商的首领帝喾之子。
那时尽管可以钻木取火,必定不易,所以还是要保存火种的。帝喾为了部落人们生活方便,就派阏伯到这里管理火种和祭祀火星并观察星相。其中有一颗星正对着
商丘
,也是商人发现的,就称火星或商星。
当时阏伯就以最简单的方式,肉眼观察商星每年运行规律,来定农时、分季节,告诉人们何时耕种,何时收割。这种以火星的变化来指导农时的观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11世纪。
大门围墙上写有商业始祖,指的是王亥,夏朝时商国的第七代国君,是阏伯的六世孙。
从景区大门一进入园内,就是王亥带领大家从事商业活动的巨幅场景画,然后在铺满“钱币”的百米道路尽头耸然树立着高大的王亥雕像。
王亥带领他的国人伺牛养马,发展生产,还用马牛拉车,载货到别的部落去换货,满足百姓各种生活需求。在王亥的带领下,百姓生活富足,部落迅速强大。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从此人们就把从事这种活动的商部落人称“商人”,从事的这种职业称“商业”,一直延用至今。所以,后人其为称“华商始祖”。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阏伯台
五、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
中国
古代四大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书院也是古代的高等学府。
我们运气好,恰逢
中国
范仲淹研究
会理
事,
商丘
师范学院的退休老师孙纲在为游客义务讲解。使得只剩三间房子的应天府书院,迅速宽敞、明亮、壮观起来。
孙纲老师今年近80岁,之前应是被一个旅行团队邀请来讲解的,但是,团队一行人也许是急于赶路,看不出一点听讲的兴趣,最后,孙老师成了我们俩人的“专职讲解员”,站在空空的书院内,对着墙上的几幅字画,给我们讲了一两个小时,看到后面又有新游客来,书院工作人员都下班了,孙老师硬是讲解到最后一位游客离开。
走出书院我都腰酸腿疼,浑身不适,更何况一位80岁的老师呢?听得我热泪盈眶,难怪称应天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这就是传承。看着孙老师的背影,我瞬理解“诲人不倦”的真正意义。
孙老师有一遍《北宋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应天书院》。网上阅读量不大,但是内容充实,孙老师为了研究,四处奔波查找有关范仲淹资料,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以一个学者的严谨,尽可能多的还原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应天书院,又叫
南京
书院,
商丘
在1006年改称应天府,1014年升为
南京
,当时为北宋陪都,是北宋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为什么又称应天书院为四大书院之首呢?因为它是四大书院中唯一被升为国子监的。
中国
历史上独有的从民办到国子监的典范。
应天书院创始人杨悫,后交由妹夫戚同文管理。打造出七榜五十六人的惊人成绩,当代的北大。
范仲淹少年离家独自来应天府求学,戚同文的孙辈们秉承祖辈,天下同文的遗训,“有教无类”广纳天下学子,不论出身。刻苦上进的范仲淹很快脱颖而出,以严谨的学风,博学的见识被留校任教。
所以,今天我们在应天书院看到的多是范仲淹的介绍。在书院墙上能看到的我就不重复了,因为此行最大的感动就是遇见孙纲老师,不仅给我们讲解,看到生僻字,还特别指出来,告诉我们读音。
比如
“悫”读“que”,“庠”读“xiang”。庠序,古代泛批学校。如果每一位讲解员都如孙老师这般细致耐心,旅游就会变得 有趣得多。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