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湖北自驾游——参观新乡市平原博物馆,中原石头城•潞王陵、赵妃陵,“天下第一墓”比干庙阅读:1092/17
相关目的地:新乡
出发时间:2023-08-18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8072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程安排:
8月18日:
新乡
市平原博物院——中原石
头城
潞王陵、
中国
最大王妃墓——比干庙、孔子剑刻碑——返程。
关于新乡市:
新乡
,
河南
省省辖市,位于
河南
省北部、南临黄河,紧邻
河南
省会
郑州
,建国初期为平原省省会。
新乡
城市规模排名
河南
省第三位。“豫北明珠”
新乡
市地处中原腹地,
河南
省北部,南临黄河,与
郑州
市、
开封
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
鹤壁
市、
安阳
市毗邻;西连太极故里
焦作
市,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
濮阳
市与鲁西相连。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原城市群城市之一。
新乡
古称牧野,北依太行、南临黄河。
新乡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留有遗存,牧野大战、官渡之战、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此,流行于古代
新乡
地区的诗歌占国风的四分之一,是《诗经》重要发源地。隋开皇六年始设
新乡
县,明清时期为
河南
卫辉
府,民国初,废府存县。1949年5月设为平原省省会。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
新乡
归
河南
省直辖,设
新乡
专区,后改称
新乡
地区。
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依稀可辩;周武王率八百诸侯
会同
盟的牧野大战,古迹依存;姜尚卫河垂钓、比干抛心忠谏、围魏救赵、张良刺秦、官渡之战、陈桥兵变都源于这方热土;孔子讲学“杏坛”犹在,李白放歌于忠臣之前;张苍逞思于《九章算术》,陈玉成天国殉难;明神宗胞弟潞简王陵、十二丞相青史可鉴。存有比干庙、潞王陵、白云寺、百泉、万仙山、八里沟、京华园等人文遗址。
新乡市平原博物院:
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
河南
省
新乡
市,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博物院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
原平
原省博物馆、
新乡
市博物馆、
新乡
市档案馆,2011年11月,成立平原博物院,兼并原
新乡
博物馆。该院是
新乡
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
新乡
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
中国
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二表现为历史年轮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长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其三表现为
太行山
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东侧为文物专题展厅,分为《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馆藏书画展》、《馆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艺术展》五个专题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对青铜器、瓷器、字画、拓片等进行专题陈列。其中,镇馆之宝有祖辛卣、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一批珍贵青铜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此外有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
了解一座城,最直接的展现既在博物馆:看千年万年的辽阔,品前辈先人的智慧,在方寸之间穿透年轮,举手之间感知古今……每个地方都有一段历史,平原博物院里的历史是属于
新乡
的。别的地方大多以地名来命名博物馆的名称,而
新乡
则选用了“平原”,它代表的是
新乡
曾经的辉煌。1949年8月国家设立平原省,省会就设在
新乡
,
新乡
博物馆叫“平原博物院”也就不足为奇了。平原博物院也的确继承了
原平
原省博物馆的衣钵,馆藏量相当惊人,据说在
河南
仅次于
河南
博物院,排名第二。所以来
新乡
一定要来平原博物院参观一下,值得看的文物还是很多,所以照片也不少。
六大镇馆之宝:
★关羽铜造像
清 代,关羽铜造像,羽头戴包巾,眉弓与鼻高突,二目微合,胡须飘于胸前;身穿护甲,虎头护腹、护肩;右膝坐,右手握拳平放于右腿,左手展开置于左腿。下着战裙,脚穿战靴。造型庞大独特,铸造精美。
★
德化
窑白釉观音坐像
建白瓷,釉质细密,胎壁较薄。观音半跏趺坐于圆形坐垫之上。头梳双层高髻,上盘螺形,下花瓣状,中一龙首发簪;五官清秀,表情安然;内着坦胸广袖上衣,下着裙;胸前佩荷花璎珞;右手向下置于右膝,左手向上叠于右手,手指皆残。右足赤。坐垫底部刻有“天启年”款识及“百0”。为非常难得的带有年款的建白瓷作品。
★牛首爵
商代 ,牛首爵,(“口斐妇口”铜爵)宽流,尖尾,底圆鼓,三棱锥足。有盖,盖顶饰牛头,顶饰夔龙纹,中部凹处饰有半圆形环,腹饰饕餮纹,龙首形鋬。盖内饰铭“口斐妇口”,鋬内铸字“妇口”。为馆藏“口斐妇口”青铜组器其中一件,是其中精品。
★玉鸮
商代 ,玉鸮,高4.6厘米,宽3.3厘米,厚3.5厘米,
和田
青
白玉
,油润压手,玉质极好,是由籽料琢成;局部有老土红沁,老土红沁深浅不一、层次分明。鸮作站立状,呈圆雕立状,勾啄,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双立耳, 小耳上竖;突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足尾处有小十字空;头顶饰一斜穿体呈圆形孔;胸饰羽毛纹,双翼、头背部皆饰云雷纹。此鸮比妇好墓出土的那件略小,但玉质更优,沁色更美。
鸮,上古时期被认为是通神的动物,古时又叫“鸱”、“鸱鸺”、“逐魂鸟”、“猫王鸟”等。因其头部似猫,故俗称“猫头鹰”。这件玉鸮背面横穿鼻状单孔,用以拴绳系挂作为墓主人的饰物,起辟邪厌胜的作用;显示的是商代王公贵族的权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极其珍贵。
★赵孟行书条轴
元 代,赵孟行书条轴 高129厘米,宽48厘米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吴兴(今
浙江
湖州
)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此五言诗轴,为
新乡
博物馆旧藏。绢本,绫裱。
此诗轴为赵孟现存大字精品代表。装池精美,内容为书唐代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一首:“朔风吹桂水,大雪夜纷纷。暗度南楼月,寒深北渚云。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
山阴
道,听鸡更忆君”。作者借写北风、夜雪、寒雪、冷月,更透出其孤寂无奈,才不得展的情志。
作品气势贯通,笔法娴熟,遒劲有力。力透绢素,个个珠玑,非有过人之笔力难以达到此境界。
★水墨竹石兰图轴(本展品未展出,郑板桥另一幅画竹代替)
清代, 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高141厘米,宽43厘米,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
江苏
兴化
人,乾隆元年进士,曾任
山东
范县
县令。此大中堂为纸本,綾裱,以竹、石、兰为描绘对象,构图得体,墨色精到,浓淡适宜,笔力遒劲,意远旨深。画上题诗曰:“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世人只作红尘梦,那晓清风皓月时。”
平原博物馆文物荟萃:
龙山文化和绳纹灰陶甗(y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