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也要背包去远行(第七季)之2018从豫北到晋东南的历史与自然之旅阅读:348/0
相关目的地:安阳
出发时间:2021-05-29
出行天数:4 天
人均:6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245993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一、自己给自己的序
一个人独自去远行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想当初年轻的我,独自远行去探寻未知的地域,去追求美好事物,是生活中的重要的内容,而这些远行的经历也极大的丰富了社会阅历、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快速的催熟着自己。
随着岁月的年轮, 孩子们也一天
天长
大,步入中年的我也在最近十几年里,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变,单独出差与驻外的机会渐渐增多,独自远行也成了常态。而社会的进步,私人汽车的加入,也深刻改变着独行的方式,让我们变得更为广阔、更加自由,更随心所欲。
一直以来,在闲暇无聊之时,翻看一下过去的照片,成了自己打发时间的好方法,眼前的这些照片记录了近年来自己的历程,更有众多的照片是独自旅行时所拍摄的,下面我就以续集的方式,用照片来呈现近几年自己独自旅行所走过的每一段路和在路上所记录到的的真实的一切。
二、关于这趟行程
这趟2018年8月底至9月初的行程分为三段,第一段行程我们首先去的是商朝的都城:殷墟,它位于今天的
安阳
市。第二段行程我们首先去的是
浚县
,这里是
河南
的历史文化名城,然后去的是古称朝歌的另一座商朝陪都,今天称作
鹤壁
。第三段行程我们从豫北跨
越南
太行,前往的是位于
山西
晋城
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蟒河
风景区和一座明清古村落-郭峪古城。
三、开始行程
1、走进安阳、探访殷墟
1)认识安阳
安阳
市,古称殷、相州、彰德府,是
河南
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
河南
省北部。东与
濮阳
市毗邻,西与
山西
省
长治
市接壤,南与
新乡
、
鹤壁
两市相接,北隔漳河与
河北
省
邯郸
市相望。按直线距离计算,北距
北京
约460公里,南到
郑州
约160公里。市域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543.6平方公里。。地处
太行山
脉东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为山前平原、黄卫冲积平原。漳河流经市境北缘,洹河从市区北部蜿蜒而过,淇河、汤河、卫河流经境内。
安阳
是
中国
七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而闻名,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
安阳
的建都史除在殷建都的商朝外,还有在邺建都的六个魏晋南北朝政权,为“七朝古都”。
安阳
是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以及京港澳高速公路上处于
石家庄
与
郑州
之间的重要城市。
北蒙是
安阳
最早的名称。约前1300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将都城从“奄”(今
山东
曲阜
)迁到“北蒙”并改名为殷,史称“盘庚迁殷”。
安阳
的得名则始于战国末期。《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二十四年(前275年),“廉颇攻魏房子,因城而还,又攻
安阳
,取之”。这是“
安阳
”这一名称在史籍上最早的记载。一说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国攻克魏国宁新中邑,因“宁新中”位于淇水之北(
山南
水北为“阳”),又根据相近字义变“宁”为“安”,故名“
安阳
”。
401年,北魏在邺城设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为名,是为“相州”名称之始。580年,古邺城被焚毁,相州、魏郡、邺县三级治所及邺民迁至
安阳
,
安阳
遂称相州,自此亦有邺城之称,即为新邺城,后来也曾称邺郡。隋代、唐代、宋代都沿用“相州”一名。金明昌三年(1192年),相州升为彰德府,明、清两代沿用。直到中华民国初年废彰德府,复置
安阳
县,“
安阳
”一名便沿用至今。
2)商朝都城-殷墟
殷墟是
中国
商朝后期王都遗址,位于
河南
安阳
市,以殷都区小屯村为中心,横跨洹河(今
安阳
河,注入卫河),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1],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公元前14世纪,商汤的第九代孙盘庚即位后,把都城从奄(今
山东
曲阜
)迁到殷(今
河南
安阳
),直至帝辛纣灭亡的273年间,殷地一直是商朝后期的统治中心,因此商朝也称殷朝。周武王伐纣灭殷后,从这里迁走大量殷民,
商都
逐渐荒芜,成为一片废墟,故名殷墟。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后经有关学者察访,弄清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点,即今
安阳
小屯村。1928年,在前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领导下正式开始考古发掘。
殷墟是考古学和史学研究的一块重要基石。见于《史记·殷本纪》的商王朝正是因为有了殷墟才成为信史。殷墟是
中国
最早由
中国
学术机构自行组织的科学发掘地点, 因此又被认为是
中国
考古学的摇篮。
1961年3月,殷墟被列为
中国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商代的统治者迁都频繁,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自奄(今
山东
曲阜
)迁都至殷,并定居下来,直至帝辛(纣王)亡国。殷地古称“北蒙”、“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
大邑
商”、“商邑”。至少在周初,这里已沦为废墟。南北朝时期,郦道元在其著名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对殷墟的位置进行了较为确切的描述,表明洹水发源于
太行山
以东,由殷墟北部经过。宋、元时期,
安阳
一带多有青铜器出土,引起关注,但被认为是商王“河亶甲”的“相”都。直到清末,殷墟才随着甲骨文的发现逐渐为世人所知。
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
北京
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开始重金收购,进而考证出这些“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
北京
,王懿荣以身殉职,甲骨转归刘鹗所有。古董商贩为谋利,封锁甲骨来源消息。后罗振玉等学者多方探求,得知甲骨来自
河南
安阳
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目前所探明的殷墟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洹河从中间穿过。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现存遗迹主要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商城遗址、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自殷墟发现以来﹐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由于盗掘贩卖,甲骨流散世界各地。从这些带有刻辞的甲骨中已经辨认出5000多个单字,能够认出来的的汉字大约1700多个,甲骨文中所记载的资料将
中国
的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现代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对于甲骨的研究,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甲骨学。
〔交通指引〕: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
安阳
市
西北
郊小屯村殷墟路北端,距
安阳
市中心5公里,游客可通过二种方式到达。
〔汽车〕:自驾车沿京珠高速
安阳
出口下,沿人民大道至殷墟路口右转即到。
公交车1、6、15、18、39、41路,殷墟站下车步行5分钟即到。
〔火车〕:
安阳
站下,在文化宫乘1路公交车殷墟站下,右转步行5分钟即到。
3)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