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系列之大象中原 | 安阳,被遗忘的7000年时光阅读:8701/27
相关目的地:安阳
出发时间:2023-05-01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5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7567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古都巡礼”的旅程构想始于2020年偶然间的
河南
之行,
安阳
是我“
中国
九大古都“系列的最后一块拼图。禹治天下,划分
九州
,
河南
古称“豫”,因处
九州
之中,又称“中州”。这里沃壤无限,是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居所,是华夏民族形成发展的策源地。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中国
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
中国
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
中国
的姓氏是为炎黄,根在中原......
郑州
、
洛阳
、
开封
、
安阳
,
中国
九大古都中这片沃土独占四席,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
安阳天宁寺
安阳
,古称殷、邺城、邺郡、相州、彰德府等,位于
河南
省最北部。它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
2022年,
河南
安阳
八里庄发现的一处以裴李岗文化为主体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遗址,掀开了古都
安阳
尘封了7800年的历史画卷。作为先秦时期,华夏文明最耀眼的明珠,坐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
安阳
的籍籍无名令人感到惋惜。
安阳
也正是因为这份低调,在这个疯狂而喧闹的“五一”假期中,我们在
安阳
收获了一份遗世独立的安静。在文博方面力不从心的投入和整体城市经济的落后,掩盖了这座古都的光芒和魅力,她需要更多人的关注,走近她,改变她,才能重拾那被遗忘的七千年历史光阴。
安阳天宁寺
(一)殷墟 | 我向往已久
公元前17世纪,汤灭夏桀,商王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北蒙。武丁中兴,商王朝步入盛世。他们建成了宏伟的宫殿和繁华的都市,他们使用着世界上工艺最先进的青铜器,他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他们出征前在龟甲兽骨上刻上占卜性的文字,形成了神秘而有趣的甲骨文。
殷墟
商进入纣王时代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耽于美色、横征暴敛的纣王最终致民怨沸腾,众叛亲离,大败于牧野之战。随着纣王败后自焚鹿台,繁华了二百多年的殷都,最终沦为一片废墟。在这个地球上与殷商同时期的文明古国还有古
希腊
和古
埃及
,唯有
中国
这一古老文明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殷墟
殷商时期的北蒙就在今天的
安阳
市
西北
郊,1899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殷墟的发掘也逐步走向深入,殷商王朝的真容才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中国
的现代考古事业也是从殷墟开始的。这是我国第一个有确切地址可考的古都,商王朝在这里经历了最后8代12王的政权生涯,长达273年,后世把这段历史称为殷商。
殷墟
殷商作为一个强大的政治体,在当时的
中国
地区无疑居于领导地位。这个常常被人回忆的时代,奠定了后世的许多制度形式,
中国
文化的核心观念在此已经初露端倪。殷墟作为中华第一古都,它的考古价值和历史地位无人能及,就连习大大2022年考察
安阳
时都不免感叹:殷墟,我向往已久。
殷墟
01 宗庙遗存 | 殷商荣耀
殷墟由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和洹北商城遗址三部分组成,殷墟宫庙遗址位于
安阳
洹河的南岸,北岸是贵族的墓葬区,其间有景区短驳车连接,车票包含在殷墟门票内,宗庙遗址入口处可问询班车时间。
殷墟
回溯三千年前的历史岁月,殷墟的游览参观必须请上一位专业的讲解员才会有所收获。景区提供的付费讲解无功无过,基本可以串联起整个殷墟的发展及发掘脉络。在节假日到访殷墟建议尽早,否则官方讲解员的服务可能无法应对强大的客流。
殷墟
殷墟博物馆是宫殿宗庙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馆藏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刚从省博结束旅程的我,对这些文物并无太高的兴致,毕竟殷墟的精华尽在
河南
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但这里仍然不失为了解商王朝的第一阵地。
殷墟
镇馆之宝之一:陶三通
1973年出土于
安阳
殷墟白家坟,器物呈T字型,跟今天我们使用的三通水管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三通连接处的承口和插口。它竟然来自于三千年前,令人啧啧称奇!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排水管,也因此入选央视大型文博节目《国家宝藏》!
殷墟
镇馆之宝之二:亚长牛尊
它是商代“长”姓家族的礼器,2001年1月出土于
安阳
殷墟花园庄东地M54号商代墓葬亚长墓,是迄今为止
安阳
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尊。它体态健壮肥硕,牛头前伸、双目大睁、口部微张、形神兼备。亚长牛尊的表面遍布虎、龙、鱼、鸟等神性动物纹饰,异常精美,展现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殷墟
镇馆之宝之三:后母辛鼎
后母辛鼎是除了后母戊鼎外,殷墟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之一,另一件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铜鼎出自妇好墓,铭文“后”即王后,“母辛”为妇好庙号。妇好是商王武丁妃,见殷墟卜辞,此器当为其子辈祖庚、祖甲所制。
殷墟
镇馆之宝之四:编号2172卜骨
它是殷墟出土甲骨
中非
常精美的一片,品相端庄
大方
,文字清晰优美。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品中有它的身影,图书或宣传册的封面上也常请它“亮相”,还被收录在中学历史课本里,是名副其实的甲骨“明星”。
殷墟
在这片牛骨上发现了93个单字,文字清晰,大小均匀,契刻有力。该版卜辞内容是关
于田
猎的。全版十一条卜辞内容相似,都是卜问商王外出打猎,是否没有灾祸。从戊子日至乙丑日,历时三十八天。
殷墟
青铜在殷商时代发展到了极致。此时的青铜,已经不单纯作为一种新材料被广泛使用而闻名。更重要的是,以它命名的夏商周青铜时代的鼎盛期,青铜已经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甚至是国家制度的象征。
殷墟
馆藏青铜手(上)和青铜钺(下)同样出自于商晚期贵族亚长墓,亚即商代官职“将军”,长即商贵族大姓。一件推测为墓主人的权杖杖首,令一件是最高武力值的王权象征,二者充分诠释了商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治世观念。
殷墟
我们不难想象:王公贵族在青铜大鼎祭上各种牺牲,青烟缭绕,鼎上的饕餮、夔龙呼之欲出,传递着王权的威严与神秘。爵和觚盛着满满的美酒,酒酣尽兴之际,鼓管乐舞,热烈奔放。豪门华庭之外,则是手工作坊里劳作的身影和嘈杂的市井骚音。
殷墟
商人尚鬼祀神,虽然没有具体的教义,但是他们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在商人眼中,他们把天地、祖宗敬为神明,这是富有
中国
特色的做法。天上的神明和地下的圣君所结合的神圣统治,商代的这一实践,正是数千年
中国
国家学说的滥觞。
殷墟王陵遗址
殷商王朝末期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在王都宫殿不远处,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即将开始。祭司们早已挖好了祭祀坑,坑边同时隆起了火堆,架好大鼎,准备烹煮人牲。在这个时期,分食祭品是被认为能够获得诸神和祖先赐福的。
殷墟
这就是血腥的殷商活人祭。人祭总共有三种形式:第一,把人夯筑在地基中,用作建筑物的奠基。目的是把人牲献祭给土地神,以换取神对建筑的护佑,通过祭祀施展巫术,让人牲变成守护建筑物的鬼;第二,作为食物、奴仆献给神灵和先祖,这就是我们前文所描述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第三,把人作为殉葬品,埋葬在墓主人的墓穴,这种形式又称为人殉。
殷墟
殷墟出土了大量的盛满人骨的铜鼎,在宫殿宗庙遗址区发现有众多活人祭祀坑和车马坑,出土的甲骨卜辞也详细记录了活人祭祀的过程。说明活人祭祀此时已经成为了商王维持自己统治的工具,这不仅是对神灵和先祖的敬畏,更是对四方封国、部落的恐怖震慑。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