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安阳 · 殷墟阅读:2724/0
相关目的地:安阳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0061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去殷墟之前,一定要把商朝的历史脉络梳理一下。
商代传三十一世。
早期(10位)商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
中期(9位)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小甲,中期最乱,历史上将这段历史,称为“九世之乱”。
后期(12位)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王)
商代事迹可考见的,只有都邑的屡迁。商汤建商朝之前迁都八次,建商朝后又迁都五次,其中四次在商中期的“九世之乱”,因为国家衰落,只有通过迁都才能让国家得以发展。
盘庚最后一次迁都到殷,也就是
安阳
。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时间框架划分,商朝的历史由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共554年。在这554年里,从商汤开始一直到盘庚迁殷,这是商朝的前中期,差不多300年的时间里,迁都五次。
商朝的都城目前为止共发现几座呢?分别是哪个时代的都城?
郑州
商城,1956年发现,面积非常大,大概相当于四个“故宫”。但是位于市中心位置,现已无法进行考古发掘,这里应该是商汤建立最早的都城----亳都。
小双桥商城,1989年开始正式发掘,部分考古学家认为,小双桥的商城,应该是“中丁迁隞”的隞都。这里发现了目前为止商代最早的文字----用毛笔、朱砂写在陶器上的文字,叫做“朱书陶文”,距今约3400多年,与后来在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
偃师
商城,也叫尸乡沟商城,1983年发现,根据现场发掘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认为这个商城的始建年代应该早于
郑州
商城。有的学者认为
偃师
商城早于
郑州
商城,商汤灭夏后,建此都城来监视夏朝的遗民,有陪都的性质。也有许多学者认为,这里应该是太甲被流放的“桐宫”。
殷墟,
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殷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我们所参观的殷墟景点,在洹水之南,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殷墟----小屯村的宗庙宫殿区。一部分是洹
河北
岸的侯家庄、武官村的商王王陵区。第三部分是洹水之北的洹北商城,1960年发现,1998年正式考古发掘。
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盘庚迁殷后,先是迁到洹河以北的洹北商城,盘庚、小辛、小乙、武丁。到了武丁的中后期,也许是火灾或者其它不利的原因,又迁到了洹河之南,重新修建宫殿,就是小屯村的宫殿和宗庙区。
大 门
这所大门是根据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门”的构型和殷商文饰来设计的。整扇大门由三个“门”字组成,门框上浮雕着龙、虎、饕餮、夔等殷商花纹,门两侧的金色浮雕图案是根据“妇好墓”出土的龙型玉块放大仿制而成,整体结构天圆地方。
友情提示:
整个殷墟景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另一部分是殷墟王陵遗址。两部分之间有景区摆渡车接送,在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等候乘车即可。带上干粮,参观、学习、探索、百度加上自己瞎琢磨等等,我用了大概六个小时游完整个景区。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相当宏伟,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井然有序地由北向南排列着80余座宫殿,这些宫殿的基址被分成甲组、乙组、丙组。为了更好呈现基址的分布情况,用红木桩做出标记。如下图:
乙二十仿殷大殿
这些宫殿中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一座基址是乙二十。走过朱砂红色的大门,仿殷大殿直入眼帘,仍是朱砂红的色调,房顶四面斜坡,双层屋檐。高高的红色立柱上,刻有黑色凸起的花纹,色彩红与黑的碰撞,使得整个建筑大气威严。
坐在大殿的门旁,长廊高出地面,屋檐遮挡住阳光,凝望远方,风儿掠过洹河,绕过宫殿,轻拂面庞......妇好是否也曾在这檐下享受着曼妙的时光?祭坛上又将是哪位美丽的少女被奉献给神灵?巫师如何向王解读此次占卜的结果?......
为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向中外游客展示殷商的人文景观,乙二十大殿内设计成一个展馆,主要是殷墟发掘和殷墟简史的展览。整个展厅分成几大部分:商史跫音、商族起源、王朝兴亡、国家与社会、经济与生活、宗教与祭祀。
悬挂着放大的五块巨大甲骨,是从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中挑选出来的精品,代表着商代历史的碎片。
甲骨窖穴展厅
著名的YH127“Y”代表殷墟,“H”代表灰坑、窖穴,“127”则是这坑甲骨的编号,这是整个殷墟出土数量最多的一坑,多达17096片。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这坑甲骨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
中国
最早的档案库”。在窖穴的一侧有一具蜷曲的人骨架,推测应该是当时看管这坑甲骨的资料管理员。
YH127于1936年发掘,在抗战期间,其研究过程曲折艰辛,相关内容将在另外一篇游记里讲述。
甲骨碑廊
甲骨碑廊南北走向所展示的内容,是在殷墟出土的有代表的骨片刻碑,可以全面了解到商代的天文、立法、农业及社会生活。东西走向所展示的内容是甲骨文的写意书法展,是今人用毛笔书写的甲骨文字,这些文字注重写意,把甲骨文分成了四个单元。
甲骨碑林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杨升南先生精选,仿原甲骨片样制作成石碑,共三十块,所记载内容涉达25个,有战争、农业、医学、灾祸及怀孕生子等。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妇好墓
妇好没有葬在王陵区,而是葬在宫殿宗庙区的西侧,这一出乎意料的墓葬方位,尤其超出了盗墓者的判断,这座墓葬得以完整保存下来。这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不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珍贵文物,还揭开了“妇好”这位3000多年前女将军的神秘面纱。关于妇好墓的发掘过程、出土文物,以及文物的最终去向,相关内容很多,准备单独作一篇文章来记述。
从这座门走向深处的墓室,心情激动、忐忑,好像我要亲自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一样。
乙七乙八基址
殷人崇拜祖先,之所以频繁的祭祀祖先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祖先能降灾祸也能授福佑于人世,支配着人世间的命运。所以,在建筑过程中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阶段并有四种典礼仪式。
乙七乙八两个基址相邻,这里是
中国
最早的祭祀场所,红色木桩位置曾有一座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6米的宫殿,宫殿之南是在建造这座宫殿时产生的镇宅祭祀坑,密集恐怖。
乙七宗庙基址和宗庙的祭祀场,总面积大约3379平方米,以下几组数字可以看出祭祀的隆重与惨烈。根据统计,共杀殉600余人,还有殉狗154只,羊125只,牛50头,马15匹,配制6辆马车。五座车马坑里,还配有三个战士,三套兵器。
殷墟车马坑
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里最早的实物标本,截止目前,共出土了70多辆马车。这里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
中国
社科院
安阳
工作站和
安阳
市文物工作队近年来在殷墟保护区内发掘的。
殷墟博物馆
这是一座建在地下的博物馆,背靠着洹河。从平面上看,博物馆酷似甲骨文的“洹”字,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米的青铜结构,象征着商代的青铜制作已达到鼎盛时期。平面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