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穿越千年,入梦殷墟阅读:2412/27
相关目的地:安阳
出发时间:2023-10-21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55919.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说走就走的『安阳』
周五的晚上,等哄着了兴奋的娃已经十点多了,划拉了一下列车时刻表,大脑高速运转后拿下了周六到
安阳
的往返高铁票,这算是真正的说走就走了吧。说走就走的时机,百年不遇,转瞬即逝,必须紧抓不放。或许是过于兴奋吧,买票的时候居然没发现回程票日期12306给直接默认了周日,好在我有习惯性复查的良好作风,马上改签纠了错。
——为何选择
安阳
?
安阳
是我一直想来的地方。
安阳
,古称殷、邺城、邺郡、相州、彰德府等,位于
河南
省最北部,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离
石家庄
仅有58分钟的高铁车程。它是早期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素有“七朝古都”之称。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
安阳
真的太低调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低调,让我得以收获了一份遗世独立的安静。
8点半出发的高铁,9点半就到达了
安阳
东站,瞬时穿越230多公里。
安阳
东站是高铁站,位于城郊,小站不大,很快出站,叫了滴滴先去过个早。司机师傅特别热情,介绍了一路沿途的地标,还帮我提了些游玩的建议。于是,对于今天怎么玩儿,我心里也大概有数了~
来碗『扁粉菜』过个早
早午餐选择吃扁粉菜。扁粉菜是
安阳
的传统名菜,用小手指宽厚的粉条,加上青菜、豆腐、猪血在铁锅中用大骨汤一起煮,放点辣椒油,再配上灵魂蘸水——蒜水,早晨吃一碗,很能暖胃去寒气。8块钱的单人套餐,扁粉菜加油饼,还有免费的现磨豆浆,有荤有素有碳水有辣子,吃完了特别满足,一整天都不饿。
『殷墟』我向往已久
殷墟,原称“北蒙”,
中国
有文字可考证的第一座都城遗址,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二十世纪
中国
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
考古学的重要发源地。殷墟作为中华第一古都,它的考古价值和历史地位无人能及,就连大大2022年考察
安阳
时都不免感叹:殷墟,我向往已久。
话说,从扁粉菜馆子打车到殷墟,目的地设定在宫殿宗庙遗址,没想到定位的地方离景区正门还有一段距离。司机师傅说我是一口价的订单,所以没办法送我到门口了,给我指了正门的方位。无奈我是个路痴,误打误撞到了商魂广场才发现不对劲。
商魂广场被很大一片绿地包围,很多市民在这儿带着娃娃玩耍晒太阳。一位年轻的妈妈帮我指了路,真的是南辕北辙了~
殷墟由殷墟宗庙宫殿遗址和王陵遗址组成,殷墟王陵是墓葬区,殷墟博物苑是宫殿区。两个区域相距6公里多,每隔一个小时有免费摆渡车接送,宗庙遗址门前有摆渡车时间表(每小时的半点发车,每天七班)。两个区域,我慢悠悠逛了足有4个小时。
为了正在
新建
的殷墟博物馆顺利开馆,地下陈列展馆关闭了,门票也由70元降到了50元。在游客中心租了电子讲解器,100元押金(含20元租金),挂绳和耳机都是一次性的,很卫生。
让我们正式穿越千年,入梦殷墟——
公元前17世纪,汤灭夏桀,商王朝建立。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北蒙。武丁中兴,商王朝步入盛世。他们建成了宏伟的宫殿和繁华的都市,他们使用着世界上工艺最先进的青铜器,他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他们出征前在龟甲兽骨上刻上占卜性的文字,形成了神秘而有趣的甲骨文。
商进入纣王时代后,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不断。随着纣王大败于牧野之战自焚鹿台,繁华了二百多年的殷都,最终沦为一片废墟。在这个地球上与殷商同时期的文明古国还有古
希腊
和古
埃及
,唯有
中国
这一古老文明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当年的北蒙就在我如今的所在地——
安阳
市
西北
郊。1899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殷墟的发掘也逐步走向深入,商王朝的真容才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中国
的现代考古事业也是从殷墟开始的。这是我国第一个有确切地址可考的古都,商王朝在这里经历了最后8代12王的政权生涯,长达273年,后世把这段历史称为殷商。
这扇大门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根据甲骨文象形字“黄”的构形和殷商纹饰设计的。门额“殷墟博物苑”五个大字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周
谷城
先生所题写。门两侧的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这是
中国
最早的龙形象之一。
乙二十仿殷大殿,里面无出土物。仿殷大殿的正面,有一座仿制的司母戊鼎。
殷墟博物馆是宫殿宗庙区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馆藏大量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等文物。为了保障新馆开馆,暂时关闭了。不过,我也没有太大的遗憾,毕竟殷墟的精华尽在
河南
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
惊绝天下『甲骨文』
殷墟是
中国
甲骨文出土最多的遗址,至今已有15万片以上,大约有4500个单字。甲骨文是
中国
最早的古文字,现代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把
中国
的信史由西周往前推到了商朝,这是意义非凡的。
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用于记录占卜活动内容的文字,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刻辞、殷墟书契等。早在19世纪末期,
河南
安阳
小屯村的农民在翻耕土地时便不断发现甲骨,并当作中药材“龙骨”使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次确定它的文字价值,进而研究确定是商代占卜用的甲骨。后经王襄、罗振玉等学者研究,揭开了甲骨的奥秘,继而发现了殷墟。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杨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内容涉达125个。
这是
中国
最早的天气预报表——
商王朝无日不占,无事不卜,我们知道,甲骨文上面的卜辞是考察
中国
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的重要史料,其数量达15万片之巨,单字也厘定出公认的一千七八百个。那么,是谁在龟甲兽骨上契刻记载了甲骨文字?我们知道后代有司马迁、班固等史家,殷商时期执掌这个大事的角色是谁呢?这个重要的角色叫做“贞人”。贞人是商朝官职名称,工作内容是占卜与刻辞,据称已经发现有姓名的贞人在百余人以上。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与科技的相对蒙昧,商人尤其是王公贵族,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莫不祈祷于上天,宫廷更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一系列的占卜活动即由贞人来执行,看下面这块甲骨碑文所示,女人分娩的时间都要算一算。《礼记·表记》里面说: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率民而事神。甲骨卜辞中常见贞人的名称,多署于“贞”字之前。就
比如
我要占卜,开首即是“楠贞”,当然,这活儿可不是凡人能干的,我可考不到这个资格~
“娩”字的甲骨文形态,人体内孕育出了一个“口”,是这样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