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记洛阳栾川五天四夜之旅。阅读:1226/1
相关目的地:洛阳
出发时间:2023-04-05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59428.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洛阳行程
day 1 下午动车抵达
洛阳
→清真马记炒鸡店→夜游
洛阳
(中州渠--应天门--天堂明堂--丽景门)
day 2
龙门
石窟→
中国
国花园
day 3 古墓博物馆→南关小碗牛肉汤(总店)→
洛阳
博物馆→启程去老君山
day 4 老君山→
栾川
县城
day 5 返回
洛阳
坐动车离开
神都洛阳
2023年4月5日,清明节,启程前往
洛阳
。觉得
洛阳
很像庆山在《春宴》中写的岐照,是一座古都,这座城不断地被推倒又重建,有十三个朝代选择在此建都。那些旧日辉煌却早已淹没在洪流里,今日的人们在旧址上又重
新建
起宏伟的仿古建筑,透着些虚浮的繁华。
从以前就喜欢坐火车出行,动车比以前的直达卧铺更安静稳当,出发之日是不同预告天气预报里的阴雨绵绵,反而是个疏朗的晴天。火车一路向北,窗外是向远方延展的看不到尽头的绿,一派生生不息蓬
勃生
长的样子。田野间或堆着几个小土堆,是故人的坟墓,上面插着彩色的纸花纸旗,是清明时节祭扫的后人留下的,颜色还很鲜艳。田野间的小道上偶尔有人行走,远看和乐高积
木里
的小人一般大小。疫情三年,时光就好像被偷走了一样,很多时候心情是沉郁的,生活好像随时会停摆,充满着不确定和随之带来的不安。如今,久违的坐着列车,抛开现实中的烦恼和工作,就只是望着窗外陌生的,辽阔的风景,耳机里循环播放着的轻音乐舒缓悠长,放任意识渐渐放松、轻盈、沉淀、安宁…
越往北,看到盛放的浅紫色花树,查阅了一下好像是桐花。桐花是清明的“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花语是情窦初开。
洛阳
傍晚抵达
洛阳
,休整之后就去找寻晚餐的饭店,出发之前特地又翻出盗月社19年来这里的视频,决定来这家视频里的清真马记炒鸡店。一大份炒鸡上桌,喷香浓郁勾动味蕾,让人食指大动。当地的雪碧饮料叫海碧,上桌后发现海碧其实是英文happy的音译。喝它就好像在喝快乐一样。
挂在街尽头的夕阳缓缓下落,夕照透过行道树细密的枝叶碎金般轻盈落下。食客纷至,有些还牵着自己的爱狗一起,大家沿街坐在简易的餐桌边,与亲朋一同分享美味,话天
南海
北。
视频里树梢他们还去了一家涮毛肚的店,但在节目播出后不久就关张了,店铺被盘给别人。树梢从小吃到大的酱香面线店也在点评上显示此店已注销。19年到23年,中间还经历了三年的疫情,能存活下来继续营业的老店更让人觉得珍贵,希望老店的味道可以给更多途径这里短暂停留这里的人,带去一份温厚妥帖。
洛阳
洛阳
洛阳
洛阳
洛阳
洛阳
来到
洛阳
,才体会到这里真的是一座牡丹
花都
。走在路上不期而遇撞入视线里,是硕大的盛放的牡丹花,非机动车的金属隔离带镶嵌着铁质牡丹花式样的装饰,地铁座椅边的有机玻璃屏印着牡丹花样,路灯是牡丹花的造型…刘禹锡诗里赞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今日在花期探访,处处是惊喜。
晚上夜游了应天门,明堂。仿隋唐的亭台楼阁琼楼玉宇巍峨高耸,灯光点亮更富丽堂皇。应天门是隋唐
洛阳
城宫城正南门,是隋唐时期国家举行重大政治礼仪活动的地方。其“两重观”“
三出
阙”的建筑特征,代表着
中国
古代都城门阙的最高礼制,象征着国家权力的威严和至高无上。公元690年,武则天在应天门登基,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
查阅的关于应天门历史:
公元604年,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隋炀帝,登基之初便准备迁都
洛阳
。他登上北邙,南望伊阙,
洛阳
山川形胜尽收眼底,这个富饶且聚王气的盆地,令他十分满意。可是,当时的汉魏
洛阳
故城
,历经战乱已残破不堪,不再适合继续作为都城。他遂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和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都。宇文恺作为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揣帝心在宏侈”,遂采用全新的星象规划方案,以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他们强力役使200多万民夫,用了短短10个月的时间,在公元605年建造了一座
新都
城,而且建得“穷极壮丽”。
新都
城主要由宫城、皇城、外郭城组成,宫城正南门为则天门,南与皇城端门、郭城建国门(唐称定鼎门)对应,北与玄武门、龙光门对应。
隋末王世充据洛时,将则天门改为顺天门。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克
洛阳
后,因嫌此门过于奢华,派人焚毁城楼。唐高宗显
庆元
年(公元656年),高宗下令重修则天门。武则天当政时期,隋唐
洛阳
城中轴线上形成了著名的“七天建筑”,即七个天字建筑,分别对应天上紫微宫的星座:天阙(伊阙)、天街、天枢、
天津
(
天津
桥)、天门(应天门)、天堂、天宫。应天门南对伊阙,北倚邙山,洛水贴皇城而过。“七天工程”王气侧漏,气韵非凡,充分体现出唐代的雄浑气象。
应天门是紫微宫的点睛之笔,它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宫城门阙遗址,隋唐
洛阳
城宫城的正南门。自隋代建成后,至五代、北宋、金初,此门在500多年间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多次易名,先后被称为则天门、顺天门、应天门、神
龙门
、五凤楼等。
应天门的地位和作用逐渐隆盛。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高宗在此责问战俘百济国王
扶余
义慈、太子隆等58人后,下诏将他们释放。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冬天,唐高宗病重,仍想登上此楼大赦天下,却难以遂愿,他因心力不济、“气逆不能乘马”而作罢,当夜即驾崩。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在应天门登基,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名楼之上,出演了一部精彩的女皇大戏。女皇比李世
民和
李治更任性,仅仅因为脱落的牙齿重新长出,便于(公元692年)九月,在此楼大赦天下,并改元。换一颗牙,她也要换得惊天动地,举国皆知。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女皇武则天被迫退位,当年即病逝。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因避武后“则天大圣皇后”尊号,改此门为应天门;不久,朝廷为避中宗尊号,又将此门改为神
龙门
,后来又改回应天门。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在此领受信安王李祎献上的契丹等地俘虏。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农历六月七日,应天门再次燃起大火,火灾原因不明。《新唐书》记载:“大火延烧到左、右延福门,经日火不灭。”京房《易传》中说过:“君不思道,天火燔其宫室。”这把火,似乎敲响了大唐帝国的警钟。
唐玄宗开元年间,此楼改称为五凤楼,白居易登此城楼,写下一首诗《五凤楼晚望》:“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
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五凤楼一直沿用至五代、北宋时期。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
洛阳
成为战场,遭到严重破坏,金兵一把火烧毁了这座繁华了530多年的隋唐
洛阳
城,应天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
天堂明堂与应天门遥相呼应:
明堂天堂景区
走到丽景门,发现这里是一个典型的
中国
式古街,如果不告诉我这里是
洛阳
,我会觉得这里是
丽江
古城、
大理
古镇、磁器口或任意一个类似的仿古集市。
不过这里可以淘到一些有意思又不贵的小玩意儿,我在这里收获了一枚冰箱贴和一只小陶猴(小陶猴在引玉轩淘的)。
丽景门
丽景门
丽景门
丽景门
龙门石窟
龙门
石窟和牡丹花季,可以说是四月
洛阳
之行最向往的。
第二天一大早,打车前往心心念念的
龙门
石窟,没想到清明之后第一个工作日,依然撞上旅游大军。爬上窄窄的楼梯,摩肩接踵就为了看一眼千年前的石像。石像的保存不能说完美,历经千年,几次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千年风吹日晒、战火兵戮,很
多佛
像石刻的面部或被人为铲毁,或被风霜磨平……
我是在爬上奉先寺平台的一刻被治愈的,卢舍那大佛雍容沉静包容众生,身心在那一刻被涤荡,被治愈。
查阅的奉先寺介绍: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龛”。是
龙门
石窟开凿规模最大的摩崖像龛,也是全国石窟中唯一劈开山崖,依崖雕凿的大型群雕。整个佛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
菩萨
、二天王、二力士计九尊雕像。像龛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40.70米。主尊卢舍那佛,结跏趺坐于八角束腰叠色式莲花座上,通高17.14米,头高4米,仅耳朵就长1.90米,比一个普通人还要高出一截。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为唐高宗时期所始建,因皇后武则天尤为崇尚佛教,在咸亨三年,即公元672年,武则天为该寺捐助脂粉钱两万贯,三年后奉先寺竣工。
唐高宗上元二年除夕,时值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朝臣驾临
龙门
,参加主佛卢舍那的开光仪式。自从奉先寺竣工后,民间就广泛流传着唐代女皇武则天与奉先寺的故事。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依照武则天本人的相貌塑造的。民间传说虽然并不见经传,但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皇后是贤淑与美丽的化身,而按照皇帝本人的形象去塑造佛像,早在北魏时期就已有先例。
按佛经上讲“卢舍那”意为光明遍照,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在佛教造像中,各地寺院和石窟都不乏卢舍那佛形象,然而,从艺术典型创造的角度去审视,任何一处的卢舍那造型都没有
龙门
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更美,更趋于女性化,连其座一侧的《大卢舍那像龛记》也描述到:“图兹丽质,相好希有,鸿颜无匹,大慈大悲,如月如日。”这与史书记载武则天为“方额广颐”面相却有些仿佛,而卢舍那的原意为“佛光净满”“光明遍照”,也正与武则天自称为上明下空的“曌”字相吻合。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在一次大规模维修
龙门
佛龛时,像龛上方修建了木结构的建筑物,用以保护这些神像不致为风吹雨打,这些殿堂式的建筑,共有九个开间,所以,民间又称奉先寺为“九间房”。但因这些木质殿堂式建筑,使像龛照不到阳光,后被拆除,而今崖壁上可以看到营造殿堂留下的梁孔遗迹。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游览的路线是从大石门入,西山石窟,过伊河,东山石窟,最后走上
龙门
桥回西山。空中飞着柳絮,伊河两岸郁郁葱葱的绿树,晴朗地日子来到这里,一派春和景明。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禹王池池水清澈,有鲤鱼在池中游弋。泉水自石穴中出,冬暖夏凉,中生水藻。池中有一块石砭,相传为大禹开凿
龙门
时所用的工具。夏禹治水曾有“凿伊阙,通
龙门
”之举。相传,那时洪水泛滥,
龙门
山以南是一片汪洋,百姓穷困不堪,溺死者甚多。为解决洪水给人带来的灾难,大禹率人治理洪水,疏
通河
流,百姓才得以安居
乐业
,伊阙也就是那时开凿的。
龙门石窟
石壁上开出的花
龙门石窟
池水的粼粼波光投射在千年的石壁上,石壁上的石刻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
龙门石窟
山顶高处的佛像,可能因为位置高远得以保全。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网红剪刀手佛像
龙门石窟
石壁上迷你佛雕
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