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水韵,我在聊城等你!阅读:607/0
相关目的地:聊城
出发时间:
出行天数: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94874.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
聊城
,一座被称为“
中国
北方的
威尼斯
”的城市。鲁
西平
原、古运河畔,湖、河、城融为一体,京杭大运河像一条游龙越境而过。
除却这些,
聊城
还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抵达
聊城
,一落脚,就踩到了厚重的文化之地。从春秋建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中“鲁仲连射书喻燕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明清时期,由于漕运兴盛带来了
聊城
文化事业的发展。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均有发现。
中国
古典名著《水浒传》、《老残游记》中许多故事也都取材于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总是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
悠久的历史为
聊城
留下了众多的景观,光岳晓晴、巢父遗牧、
崇武
连墙、绿云春曙、古秋铺琼、圣泉携雨、仙阁云护、铁塔烟霏合称八大胜景。
时光荏苒,我在城中等你
想要探寻古韵
聊城
,一定要去一次古城。古城其实是指被东昌湖环抱的约一平方公里古城区,或者说是光岳楼周围的一片区域。
聊城
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
聊城
古城素有“凤凰城”之称。它位于
山东
西部,古运河畔,明清时期叫东昌府。漫步古城,看一看古朴的楼宇,感受岁月的痕迹。古城被东昌湖四面围绕,京杭大运河从东穿过,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从空中鸟瞰古城,仿佛是航行在碧波之上的诺亚方舟,古城正中间的光岳楼恰似方舟的桅杆,耸立在云端。整座古城呈现四方形,古城里的道路交错有序,状如棋盘。
在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清代著名的藏书楼,叫海源阁。海源阁始建于
清道
光二十年,为
聊城
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
海源阁因藏书丰富而名扬海内外,与
北京
文渊阁,
宁波
天一阁齐名。晚清作家刘鹗创作的小说《老残游记》,讲述了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小说中写到老残自
菏泽
抵达东昌,意欲求观杨氏“海源阁”私家藏书,一饱眼福,然而未能如愿,只得怅然离去。
海源阁藏书楼为单檐硬山脊南向楼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杨氏家祠,供着杨氏先人的牌位,上层收藏着宋元时期的珍贵书本和手抄本等秘籍。来这里感受凝聚了百年岁月的书香气息,这是充满了故事的香气。
来到古城一定要登顶光岳楼,它位于古城的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与黄鹤楼、
岳阳
楼、太白楼、滕王阁等共同组成
中国
十
大名
楼。
古代,康熙乾隆曾多次驾临光岳楼,
清康
熙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钟暎”匾,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
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主楼为木结构。楼内有很多匾、联、题、刻,其中康熙帝御笔“神光钟暎”碑、乾隆帝诗刻、清状元傅以渐、邓钟岳手迹,郭沫若、丰子恺题写的匾额、楹联尤为珍贵。
从古城下来,寻一处餐厅,尝尝
聊城
美食绝配:呱嗒和胡辣汤。
看到照片上切开的断面,有没有想吃一口的感觉呢?第一次吃到
聊城
的呱嗒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家马路对面卖的肉饼……它那断面就像是这样一层厚厚的肉、一层面、再一层厚厚的肉,再一层面……层层分明,外酥里嫩,香喷喷的,吃完以后满口流油。
灯光水影,我在湖边约你
吃完丰盛的一餐,一定要去东昌湖畔走走。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在
聊城
穿城而过,城区中央还有一座水面辽阔的湖泊与运河之水相连通,如一颗硕大的璀璨明珠镶嵌在运河之畔,这座湖泊就是东昌湖。
漫步东昌湖,能看到中华水上古城被湖水包围,一步一景,十分漂亮。
清澈柔美的东昌湖,似
聊城
的明珠,温柔润泽;湖旁垂柳倒影于碧波之上,日出与日落时,霞光在湖面上变幻万千。烟柳画桥,水光潋滟,风熏烟暖,东昌湖环绕着古城,构成了一幅城湖相依的绝美画卷。
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潋滟荡古城。驻足岸边,放眼望去,一座东昌府(
聊城
),竟然在它的包裹下温蕴了几千年。
夜晚的东昌湖,也一改白日的清新淡雅,浓妆艳抹起来,披红挂绿,流光溢彩,美得恰如其分,浓一分则妖,浅一分则俗。
或形只影单的行者,或三五成群的游人,或花前月下的恋人,流动于桥上、湖上、亭中......
水韵风光,我在运河盼你
聊城
的水韵,除了在东昌湖可以领略一二,京杭大运河也令人身心沉醉。
说到
聊城
段的运河文化,
临清
是最有讲头,有看头的……这里有明清时期税收高居沿岸钞关之首的“
临清
运河钞关”,有“粮艘麋集,帆樯如林”之地——鳌头矶,还有可以眺望壮美运河风光之地——舍利宝塔……
一行人来到鳌头矶,初听鳌头矶,我实在想象不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鳌头”还能有大概具形,但是这个“矶”却不好理解,建筑?雕像?还是其他……
真正进去,才能恍然
大悟
。明代正德年间,在中洲翘首之地叠石为坝,坝形犹如鳌头,而“矶”为水边突出之石,所以明
临清
知州马纶将此处题曰“鳌头矶”。
明清时期,为了调节水位便于航运,在
临清
城内的很多运河段都建有闸或桥,因而两支运河上靠近“中州”的两处河闸便列其左右,就像是鳌的两只足,另有一座广济桥在“鳌头”之后很像其尾,使整个中洲古城区形状似鳌。
站在鳌头矶门口,面对这样一面城墙,也许我们都无法想象它在
中国
大运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在那个漕运繁盛的年代,这里是真的有“粮艘麋集,帆樯如林”之景象。
在
聊城
有这么一句老话“
聊城
古楼
临清
塔”,这里的”楼”我们都知道是东昌古城中的光岳楼,塔就是运河东岸的这座“舍利宝塔”。
舍利宝塔始建于1160年,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整个塔身是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一共九层八面。它与通州燃
灯塔
、
扬州
文峰塔、
杭州
六合塔并称“运河四
大名
塔”。
走进塔内,发现只有一条石头阶梯,并且小道十分狭窄,只能容下一人通过的。沿着石阶走可以迂回的登上塔顶。
在塔的3层、6层和9层都供奉着佛像,甚至在9层还能看到粗大的金丝楠木通
天柱
,透过小窗户向西南方向看,就能看到绝美的运河风光!
在
临清
老城区后关街160号,你就能看到
临清
的运河钞关。这是一组青砖灰瓦的建筑群,始建于1429年,这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