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自驾:北京——聊城——济南阅读:2004/53
相关目的地:聊城
出发时间:2021-05-27
出行天数:5 天
人均:30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041893.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写在前面
纯电自驾,并非第一次。但把旅行过程写成游记,却是我的第一次。
流水账吧。各位蜂友和看官,莫笑!
第一站:聊城临清
1.1 鳌头矶和元代运河
到达
临清
已是5月27日下午。吃过晚饭,和夫人一路走到鳌头矶。
临清
古城,西有卫运河,北有元代运河,南有明代运河,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坝,石坝上所筑古建筑即为鳌头矶。
不过,我们来的这段时间,鳌头矶并不开放。门上贴有告示,说是正在修整。
鳌头矶建筑群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为道观“弘润庵”。清乾隆年间建“登瀛楼”(望河楼),清
咸丰
七年增设“甘棠祠”。
鳌头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古人认为元明会
通河
上的四处河闸像鳌足,而广济桥在鳌头矶之后,活像鳌尾。在
中国
传统文化理念中,独占鳌头是才华横溢者的象征,是志向远大者的追索。当然是一个很祥瑞难得的名字了。
明代书法家、
临清
人方元焕特为鳌头矶阁楼题写了“独占”二字,点破“独占鳌头”的意味。康熙皇帝南巡曾在此处登岸,亲题了“鳌头矶”三字。
地图上只有鳌头矶。走到这里我们才发现,附近竟然还有一条古运河——别看已近壅塞,却是货真价实的元代运河。
工农桥,这当然是个现代而红色的名字。查不到古时候这里叫做什么。
站在工农桥头,一栋巨大的建筑很是显眼。再看说明牌,原来是民国时期建造的慕善戏院。据说分楼上楼下,能容纳900人。可惜我们只顾往前走,没有转到戏院的正立面去看看。
元代运河上的会通闸始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不过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已经改闸为桥,清代维修中增砌桥栏、雁翅挡墙。难得的是闸桥叠砌,元明清三代砌筑,至今保存完好,据说曾出土记有元至顺四年(1333)的船闸绞关石。
天桥,位于元代运河的中段,交通繁忙,有点买卖街的味道。再往前不远便是月径桥。
和会通桥不同,月径桥并非由闸改建,它建于清顺治九年(1642),一直是一座桥。当年这里是
临清
的繁华区,徽商邵以枢慷慨捐资修建。
月径桥再往前,便是这段元代运河的终点——
临清
闸。
临清
闸始建于元至元三十年(1293),是会
通河
入卫河的端始船闸。明万历年间(1573-1620)闸河废弃,在两闸墩间砌筑双孔拱桥,易名“问津桥”。此建筑也是闸桥叠砌,元明清三代相继砌筑,保存完好,曾出土元代船闸绞关石及镇水兽等文物。
走上一道高坝,便来到一座近现代大桥的桥头。这便是所谓的“先锋大桥”。
先锋大桥始建于1958年5月,1959年7月竣工通车,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交通部和
山东
省交通厅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兴建。桥长166米,分为6孔,主航道孔道为55米,两千吨的机动舶船队和一千吨的双尾客货轮均能通航无阻。1974年河床加宽,在西岸续建引桥与主桥相接。对岸便是
河北
了。
走下堤坡,不觉天色已经很暗了。
1.2 运河钞关
运河钞关,算是本次旅行的一个重点。就在明代运河边。怎么看都过于整齐、远离尘世的一副模样。
从这张导览图可以看出,
临清
钞关名声虽响,却只以遗址为主,存留的建筑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