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扑克还是扒鸡 -运河畔的小城德州阅读:1016/2
相关目的地:德州
出发时间:2021-09-11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153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11711.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行前记
山东
最北边有一座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而繁盛起来的小城,因与漂亮国一个著名的州同名而时常被调侃。然而一切与扑克无关,扒鸡才是这里真正的特产。
德州
留存至今的古迹并不算多,在博物馆看看古迹,去苏禄王墓凭吊一位600年前的
菲律宾
使者,再去运河畔遥想一番当年的繁华,一天的时光便在不知不觉中消磨而去。
出发
今天正好是911事件二十周年纪念日,早上7点出门前往
北京
南站,乘坐G2555于9:50左右抵达
德州
东站。
德州
东站有点远离市区。
出站后乘坐k1路前往
德州
博物馆。
德州博物馆
二十来分钟抵
达博
物馆。只需出示健康码,刷身份证就可参观。门口还有存包柜。
德州
博物馆一共四个展厅,分布在二层和三层。一层是临时展厅。先从二层的历史展厅看起。
龙山文化是
山东
地区最知名也是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先发现于今
章丘
市龙山镇而命名。在今天
德州
境内也发现有多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大约4000~4600年,它最显著的特征是黑陶。
博物馆展出有
德州
境内多处龙山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各类石器,骨簇等。
德州
博物馆比较用心的是对每一件藏品,无论大小,都做了说明。
将军盔这种器物还是头一次见。按照展板介绍,这是一种制盐工具。因其形似古代作战时用的头盔,又称为盔形器或圜底尊,俗称“将军盔”。
目前,“将军盔”多出土于
山东
沿海地区,鲁北内陆地区出土的较少。而且出土的将军盔多数在内壁或近底部位置,附着一层白色或灰绿色凝结物,质地坚硬。根据物相成分分析,这种凝结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含盐量在10%以上,由此引发学者高度重视。“将军盔”也成为最早引起关注的制盐遗存,也是目前
山东
北部沿海能够辨识出来的最主要制盐工具。
汉代在今
德州
境内设置平原郡。此后八百余年,平原一直是
德州
地区的中心城池。但汉代建立的平原郡,是否就位于今天的
平原县
还需考证。
汉代墓葬最常见的出土文物就是各种陶制冥器。未曾想,还有陶制博山炉。
德州
正式设立于隋代589年,但当时的
德州
实际上是指今天的陵城区,今日
德州
的主城区德城为当时的长河县。
这里还提到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唐代中期还曾以平安郡太守的身份镇压安史之乱。
北宋时期,
德州
地区是宋辽主战场。南宋时期又落入金人之手。随着元代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德州
凭借漕运日渐繁盛。
北宋时期,黄河在
山东
境内的河道与现在有所不同。主要是在
德州
境内流淌。为治理水患修建了陈公堤。这道堤坝因为
河南
滑县
知州陈尧佐筑之,故名陈公堤。自
河南
滑州起至
山东
千乘止,全长一千多华里。贯
武城
全境,远望势若长虹,尤为壮观。
明代初年对
德州
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德陵互易”的调整。同时在
德州
建立了卫城,因形似一只靴子,而称为靴子城。
复原的
德州
卫城模型。如今城墙,城门已全部拆毁。
德州
砖城建好后,州衙却一直在城外的运河西办公。直到永乐九年(1411)州衙才进了城,貌似实现了“州卫同治”。可直到正德六年(1511),才允许百姓们入城居住,
德州
城才真正步入军民同居的商业城市行列。就是说
德州
城的发展是先从城外开始的,建城150余年后,城里才有了商业。
元末明初,因战乱
德州
人口锐减。因此在明代初年,在朝廷的安排下,大量移民迁往
德州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
山西
。让我想起了
洪洞
的大槐树景区。
在展出明代藏品的同时,顺带介绍的苏禄王墓。
最后的近代史展厅,主要是介绍抗日和解放战争,与别的城市没有太大不同。
第二个展厅算是馆藏精品文物展。挑了几个之前没见过的器物拍了下。
首先是这个司南佩。玉司南佩是汉代一种形态特殊的器形,形若用于正方向、定南北的司南(亦称指南)。玉质精美,玲珑小巧,上面琢磨成小勺形,下面呈“工” 字状,常琢穿系小孔。盛于汉代,明清时期多见仿品。当时人们佩戴司南佩出门,多半是为了讨吉祥,辟邪压胜。
这件唐三彩水盂颜值颇高。
水盂作为一种文房器具,实际上就是一个储水的小罐。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它的形制多样,除实用意义外,更多的是带有观赏陈设。有人甚至称其为文房第五宝。
唐代胡人抱囊瓷瓶。
这个造型实在让人折服。
暖砚是一种特殊的砚台。主要是为了应对北方地区冬季砚台结冰导致无法写字的问题。分为水暖,火暖两种。目前看到的这种水暖砚,表面留出新月型注水口,冬季时注入热水便可以防止墨水结冰。
宋代磁州窑瓷枕
瓷枕看着非常精美,但是在现代人看来,肯定睡着不舒服。不知古人是如何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