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山东曲阜周末游阅读:2098/6
相关目的地:曲阜
出发时间:2023-03-04
出行天数:2 天
人均:3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127980.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1.孔庙
曲阜
孔庙位于
山东
省
曲阜
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
曲阜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
中国
、
朝鲜
、
日本
、
越南
、
印度尼西亚
、
新加坡
、
美国
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孔庙面积之大,时间之久,气魄之雄伟,保存之完好,被
中国
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之奇迹“唯一的孤例”,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是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文化艺术殿堂。孔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A级景区。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奉为正统思想,并曾影响了
朝鲜
、
日本
、
越南
等许多国家。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儒学的推重,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
曲阜
致祭,并将孔门弟子和历代儒学大师172人配祀孔庙。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孔庙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0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方米,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有殿、庑、阁、堂、亭、门、坊等建筑共466间,门坊54座,古树名木1250株,碑碣1000余幢。
曲阜
孔庙与
北京
故宫、
承德
避暑山庄并称为
中国
三大古建筑群。
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碑刻1000余块,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
中国
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孔庙碑刻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也是
中国
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1.1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
曲阜
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
曲阜
城墙,明
世宗
嘉靖元年(1522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
1.2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是进入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取自《孟子·万章》赞扬孔子语“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调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意喻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坊额由明代
山东
巡抚胡缵宗题写。
1.3 棂星门
这座被称为“棂星门”的门,实际上并算不上门,而是一座石坊,与前方的“金声玉振”坊同样是四柱三间。棂星,即天田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
石柱
铁梁。四根
石柱
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1.4 太和元气坊
太和
元气坊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太和
元气”为
山东
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
”指天地、日月、阴阳谐和,“元气”意为宇宙原始物质的自然之气,“
太和
元气”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1.5 至圣庙坊
至圣庙坊位于圣时门前,
太和
元气坊后。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原坊额篆刻“宣圣庙”,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时易名“至圣庙”。 “至圣”一词最早当源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赞孔子“可谓至圣也”,后宋真宗追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的封号。至圣就是说孔子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坊上华表、辟邪等饰物具有威严、庄重之义。
1.6 圣时门
在
曲阜
孔庙中路,按照
中国
古代“天子五门”的礼制建有: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五道大门,规制均为五间
三门
,建筑各有特色。
圣时门:此门命名来源于孟子,对古代四位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孟子把四圣人的圣迹归纳为四句话: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圣时”极赞孔子思想主张经久不衰,是适合时代的圣人。皇帝来
曲阜
朝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走圣时门;历代“衍圣公”出生时打开“圣时门”,除这两种情况外,此门不轻易开启。这是
曲阜
孔庙内唯一的拱券式大门。
1.7 弘道门
弘道门: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清雍正皇帝取《论语》中“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称赞孔子总结了先贤先圣的经验,尤其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人能弘道,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非道弘人,并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1.8 大中门
大中门,始建于金代,原为金代时孔庙的大门。在宋代称“中和门”,意为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扩建庙改称“大中门”。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离开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门。就是说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为中庸。大中门东西两头有角楼两座是守卫孔庙用的。
1.9 同文门
同文门:宋代是为孔庙的正门。此门原名“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清雍正皇帝以《中庸》“书同文,行同伦”而命名。赞扬孔子对我国文化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文门是奎文阁前的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