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沿岸寻梦之旅——华夏文明、儒家文化发祥地,人文初祖黄帝和儒家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出生地济宁阅读:686/30
相关目的地:济宁
出发时间:2021-09-29
出行天数:17 天
人均:33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40406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2021年9月29日至10月15日,这是疫情三年,我唯一的一次远行。出行攻略修改了一次又一次,最终也没有走完预定的行程,匆匆结束于
济宁
。
其实这次出行的着重点是
山东
,走完了
江苏
的
昆山
、
常州
、
镇江
、
高邮
、
淮安
,打算走
山东
的
盐城
、
日照
、
威海
、
潍坊
、
青州
、
淄博
、
曲阜
、
济宁
、
邹城
、
枣庄
。当时进站、出站,乘公交、进景区,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必不可少,遇到信号不好,一时半会显示不出来,我总是被弄得心急火燎。无奈之下在
山东
,我只去了
济宁
和其辖区内的
曲阜
、
邹城
和
汶上
。
济宁
这个鲁西
南平
原上不为人知的城市,来到这片土地我才知道,她是从7000年前伏羲氏的东夷部落延续至今的历史古城,夏朝时境内设任国,春秋时属鲁。春秋时期,
济宁
是鲁国的核心统治区,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大半都被
济宁
包揽了,创始人孔子且不说,
曲阜
的颜回、
嘉祥
的曾子、
邹城
的孟子,要说华夏文化一篓子,
济宁
妥妥能装个半篓子。
这就是
济宁
,一个乍看毫不起眼,却如此深厚、丰盛的城市。孔孟的厚重、梁山的豪侠、运河的热闹与活力、
微山
湖的秀美柔和,全都体现在她身上。
一直喜欢一个人的旅行,背着行囊自由自在地游荡,拿着相机拍下沿途的风景。一个人的旅行无忧无虑,本应放慢脚步享受路上的美好,可我却总是脚步匆匆,仿佛在赶下一场的旅行。早上5点半起床,收拾好了离开旅店。穿过两条马路来到镇淮楼公交站,乘坐618路公交车到了
淮安
东站。
淮安东站
原想乘坐9:07的G2584到
曲阜
东,不曾想自动售票机上显示“无票”,只能乘坐10:12的G2586。不知不觉就在
江苏
转了十多天,此时才将目标转向
山东
,到
曲阜
去看三孔。
淮安东站
将近2小时车程,列车抵达
曲阜
东站时已是中午12点。比原计划晚到了1个多小时,我匆匆忙忙随着人流出站。
曲阜东站
早在20多年前,游走
山东
时,第一个锁定的目标就是心驰神往的泰山,而后是泉城
济南
和黄海之滨的
青岛
,那时还没人留意孔子之乡
曲阜
。当这个被人们忽视的小县城,成为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时,厚重的文化底蕴被挖掘出来。这个由
济宁
市代管的孔子故乡,是黄帝生地、神农故都、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东方文化重要发祥地,被誉为“东方圣城”,亦被称为“东方
耶路撒冷
”。
曲阜东站
终于来到了
中国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故乡,一出站我就登上了开往孔庙的公交车。坐在公交车上,我不时地望向窗外,这是孔子生活和设坛教书的地方,他的后世子孙皆生活于此,以此为根,孔子死后亦葬于此。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不仅影响了
中国
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
中国
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
中国
,也属于世界。
曲阜东站
曲阜明故城城门城楼
公交车上乘客极少,到孔庙站只有我一人下车。站在马路上看了一圈并不见景点,路上也没有行人可问。我刚拿出手机想用百度地图导航时,一个登着三轮的老汉来到我身边,他对我说:“你是来看三孔的吧?我带你去。”我说:“你告诉我往哪走就行了,我自己走着去。”他没有给我指方向,只是继续说着:“你今天走不完三个景点,孔林远着讷。”我说:“没关系,我今晚在这住。”他说:“这里有什么好住的,看完到
济宁
去住多好。我带你不仅看三孔,还把明
故城
的几个城门都逛到,最后送你到去
济宁
的汽车站。你身上背的大包放在车上我给你看着,自己轻轻松松去逛不好吗?”我只知三孔,并不知明
故城
,对多看个景点还是挺有兴趣的,于是改了初衷,竟然上了他的车。
明故城
曲阜
明
故城
墙位于
曲阜
市区,是为护卫孔庙而建的城垣式建筑,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明
故城
墙全长5339米,底宽8米,上宽4.5米,高9米。一路看过去,整个建筑很有气势。
明故城
明
故城
有五座城门:南门仰圣门、北门廷恩门、东门秉礼门、西门宗鲁门、东南门
崇信
门。可惜1978年被拆除,只部分保留了南门、北门和东南、
东北
两个城角,现在呈现在眼前的建筑群,基本是2002年开始恢复重建的。
明故城
明故城
据史料记载,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孔庙被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
曲阜
城墙,历时近10年,明
世宗
嘉靖元年(1522年)竣工。
明故城
明故城
乘坐三轮车,一路听着老汉的解说来到北门延恩门。这座城门建成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后经历代修建成现在规模。城门形制为月城,门上有城楼、女墙。城楼双檐歇山式,黑瓦覆顶,彩色斗拱,周围有十六根红漆柱。因门后改名为仰圣门,
故城
楼南面悬“延恩门”匾额,月城向北墙面有“仰圣门”石刻。站在城楼上,向南可望鼓楼、孔府、孔庙,向北可望孔林神道和孔林。
明故城
明故城
明故城
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
明故城
明故城
最后来到南门仰圣门,这座城门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仰圣门原为
曲阜
明
故城
正南门,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祭祀孔子,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亲自书写“万仞宫墙”于仰圣门上,将明代巡抚胡缵宗手迹匾额移镶在了延恩门上。
明故城
孔子神道及孔林牌坊
离开仰圣门不久,老汉就将三轮车停在路边的碑亭,他说:“先逛最远的孔林,出来再去孔庙和孔府。”我说“孔林不是很大吗,这么短时间能看完吗?”他说:“大家都是来看孔子墓的,其他没啥看的。你跟着人群走,半个小时就能出来,我就在这里等你。”
孔林
一下车我就走进碑亭,见里面的石碑高达亭顶,上面刻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立碑时间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原来这是400多年前建的神道碑亭。
孔林
从神道碑亭往里走,迎面就是万古
长春
坊。石质结构,六柱五间五楼,庑殿顶坊中的“万古
长春
”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此坊也是
曲阜
现存最大的石坊。两边各有明朝碑亭一座,记述大修孔林的情况。因为建造精致与年代久远,成为
中国
著名的牌坊之一。
孔林
万古
长春
坊正对孔林大门,寓意孔子思想犹如林内松柏,万代
长春
。 牌坊是用以表彰人物的建筑,只有皇帝的牌坊才可建成六柱五门。这座为孔子而建的石坊制若皇帝,加上
石柱
的
云龙
,夹抱石鼓的雄狮,坊额两旁的盘龙、舞凤、麒麟、骏马等尊贵纹饰,气势雄伟,足见孔子地位之高。
孔林
长达1000米的孔林神道,苍桧翠柏,郁郁葱葱。据说两边苍柏的数目也是有讲究的。神道右侧有73棵树,象征孔子活了73岁,左侧则是72棵树,代表孔子教出了72贤人。
孔林
走到尽头是“至圣林”牌坊,这就是孔林的大门。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的
石狮
一对。
孔林
孔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以松柏为多。相传孔子的3000弟子,生活在全国各地。孔子过世后,他们来祭奠时,都会带一棵树栽在孔林中,以示纪念。
孔林
至圣林门往北500米,是一座城堡式建筑,这是孔林的
二林
门,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 。
二林
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鲁国
故城
的北门遗址,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
石狮
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
孔林
洙水桥位于孔林洙水上,是通往孔子墓必经之处。桥南有座4柱3门的精致牌坊,上书“洙水桥”3字,敦厚结实,坚定有力,据传为明朝奸相严嵩所书。过坊即上桥。此桥宽6.6米,长25.24米,桥面呈拱形,遮住北望的视线,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内。
孔林
这条位于孔子墓前横穿孔林东西的小河,原为周代一个小型水利工程,也有人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所挖。洙水桥为洙水河而建,早在金代的文献中就有记载。站在桥上向两侧的河道望去,被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下共长久”的洙水,已经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