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朝圣之旅阅读:1842/1
相关目的地:曲阜
出发时间:2023-05-26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20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46807.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去
曲阜
是临时加出来的一天行程,“三孔”(孔庙、孔府、孔林)先前只是略有耳闻,所以开始并没有报太高的期待,就想着拜拜孔圣人。去了之后,感受还是相当震撼的。尤其是对于历史、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爱好者来说,知识容量很大。每一道门、每一座殿堂、每一块碑刻、每一棵古树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交通住宿
交通:
济南
西/
济南
都有多趟列车到
曲阜
,高铁3、40分钟即到
曲阜
东站,
曲阜
东是高铁站,距离三孔景区较远,10公里左右,公交K01可到孔庙南门站。打车也不太贵,毕竟
曲阜
是县级市,消费水平没那么高。(当然,除了三孔的门票)
住宿:全季
曲阜
三孔景区店(华住会在
曲阜
只有两家门店,都是全季品牌,和汉庭是一个旗下,距离景区较近)
关于门票
“三孔”中孔庙80元,孔府60元,孔林10元。联票140元,价格还是比较贵的。60岁以上老人免费,6—18岁半价,教师持身份证、教师证、专业技术证,三证齐全免费。
关于曲阜
曲阜
市位于
山东
省西南部,是
中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亦曾是鲁国国都,后曾更名为鲁县,如今是
山东
省的一个县级市,由
济宁
市代管。
早在上古时代,人类祖先就在
曲阜
一带劳作生息,
中国
古史相传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曾在
曲阜
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开创了古代文明。
曲阜
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礼敬先师,沐千年儒风——孔庙
孔庙,即祭祀孔子的祠庙,全世界有2000多座孔庙,其中
中国
国内有1600多座。
曲阜
孔庙建制最早(孔子卒后次年即以其故宅立庙),且规模最大,在孔子去世后,经历代修葺,几占全城一半,现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仿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故宫格局)
孔庙是
中国
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是
中国
三大古建筑群之一(故宫、孔庙、
承德
避暑山庄),与
南京
夫子庙、
北京
孔庙和
吉林
文庙并称为
中国
四大文庙。
公交或打车到孔庙南门,步行不久就会看到
“万仞宫墙”(清乾隆皇帝手书)。它是明代
曲阜
城的正南门,“仞”是古代尺度单位,门墙巍巍,寓意孔子思想学说的博大精深。
进入孔庙,首先看到的是牌坊和一道道门,穿过这些牌坊和门,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
“金声玉振”坊(为明代
山东
巡抚胡缵宗手迹),此坊立于孔庙最前端,寓意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为三间四柱的石坊。所谓“金声玉振”,寓意孔子的思想,是一套完美的体系,像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自编钟始,至玉磬终。
棂星门(乾隆皇帝手书),棂星即灵星,是古代所谓的文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棂星门,意为尊孔如同尊天。现是
曲阜
孔庙的第一道大门。
太和
元气坊(为明代进士、时任
山东
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
元气”比喻孔子之道,就像大地上的万物离不开水分与阳光,人类生活也与孔子思想不可分离。
圣时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当时为孔庙的正门,即第一道大门。孔庙的规模扩大后,圣时门成为第二道大门。棂星门成为孔庙第一道大门。据《孟子》记载:“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比喻孔子的思想永远与时俱进,永远不过时,孔子是适应任何时代的圣人。”
弘道门(乾隆题写),建于明洪武十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后成为二门。“弘道”一词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为是人德弘扬道德,而不是道德弘扬人德。
大中门,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时孔庙的大门。(孔庙的规模随朝代更迭,不断扩大)在儒家看来,‘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原为三间,明代成化年间扩为五间。
清康
熙年间名曰“参同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为同文门。因孔子一生从事教育活动,晚年从事整理我国古代文献工作,对我国文化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故以“同文”命名。
去的时候,此门正在修缮。
奎文阁(乾隆题写),位于同文门院内北端,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后多次扩建。奎文阁又名奎星阁、魁星阁等,传说“魁星”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故各地多有以此为名的楼阁。
曲阜
奎文阁为孔庙藏书楼,收藏历代帝王赐书、墨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
大成门,从这里起,孔庙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路套院布局。中路位于正中,其大门叫大成门,沿着中路前行,将进入大成殿拜谒孔子。“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门前两根深浮雕盘龙
石柱
,古时只有皇帝才能用龙做装饰,可见孔子地位之尊崇。
“勾心斗角”在中式设计古建筑上原意本是褒词。中式设计古建筑室内外结构精巧工整。而这里的“心”指宫室中心;“角”指宫室的檐角。
东西庑 (wǔ) ,原是指高堂下四周的走廊,即廊屋;后来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都称庑。始建于北宋年间,明清两次毁于雷火,后又重建。东西两庑用来祭祀历代先贤先儒。
孔庙建筑雄伟壮观、气势磅礴、雕梁画栋,引人入胜。
杏坛,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现杏坛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庙的正殿。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扩建,位置后移。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
大成殿,是我国目前祭祀孔子庙堂中建造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之为“圣庙”。与泰山岱庙天贶殿、
北京
故宫
太和
殿并称
中国
古代三大殿。大成殿是
曲阜
孔庙的正殿,也是孔庙的核心。
大成殿古色古香,气宇轩昂,体现了我国东方古建筑的大气、华贵、庄重、威严之美。
鲁壁:焚书坑儒孔庙藏书处
石碑后面有一堵形同照壁的红色墙壁,石碑倚墙而立。
孔庙内,碑刻如林,形制不一,孔庙及附近有各式碑刻1000多块,主要有修庙记、祭文、谕诏、赞辞、记铭等。时间涵盖许多朝代,前后长达千年。
孔庙碑刻就像一本本耐读的书,每一幢石碑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弘治碑,为明孝宗立,原有碑亭,因碑文中有“金元入主
中国
,纲常扫地”“汛扫胡元,植纲常于沦斁(lún yì,败落)”等语,惹乾隆不悦,遂将碑亭拆掉,只剩龟趺(fū)孤碑。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
十三碑亭,在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即奎⽂阁与大成门之间,矗立着⼗三座碑亭, 南八北五,东西排列,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五十余块。碑刻有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祈求孔子神灵保佑其封建统治的文书,还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
孔庙里古树众多,它们都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者,那深深的皱纹里,蕴藏着难以计数的年轮。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照样枝繁叶茂。
挂牌古树,编码表示都是有身份信息的,绿色为100-299年,蓝色为300-499年,红色则为500年+以上。
唐槐,位于孔庙诗礼堂庭院,植于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