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座庄园,自诩能与晋商大院抗衡?阅读:1295/3
相关目的地:烟台
出发时间:2023-06-12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5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25455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六十座故宫
我曾在
中国
两座大院的介绍词中,读到过“民间故宫”的称呼。第一次,是
山西
的王家大院,真正的顶级民居群。以至于在第二次,轮到
山东
的牟氏庄园时,我只向它投去轻蔑的一笑,奚落着它的傲慢和自负。
从没听说,
山东
也有配有和晋商大院抗衡的聚落!
然而继续深读,差点让我惊掉下巴:牟氏极盛时占有土地六万亩!要知道,王家大院占地也就三百余亩。而故宫的占地,不过一千亩,与牟氏庄园相比简直是大象面前的蚂蚁。
牟氏庄园
常识告诉我这不可能。于是继续翻阅卷宗,方才发现这六万亩土地并非全用于建筑,而是包含大量的耕作土地。牟氏庄园的建筑面积,也就二十亩见方,不大一片。
联想到它“封建庄园之王”的称号,谁都能隐隐思忖出这些耕作土地是怎么来的。
这六十座故宫大小的庞大身躯,扔到宦海上浮浮沉沉,硬是没有激起一丝一毫的水花。朝堂上的人偶尔极目远眺,也只能望见故宫朱红的大门和横七纵八的胡同小巷。
偏居一隅的虫子,有时候长得确实比巢穴里的更肥更胖。
牟氏庄园
即便到了三百年后的现在,牟氏庄园依旧保持着低调的行迹。少有文学作品提及,也难收获行者博主们的墨迹。偶尔也如乔家大院那样,像模像样地拍部电视剧,《牟家庄园》的知名度却也远不可与《乔家大院》同日而语。
但当我漫步其中时,却发现这座庄园本身,远没有它的名气那般卑纡。
牟氏庄园
作为少见的生于
山东
的大院,这里有着诸多独有的建筑特色。作为更少见的“封建地主庄园”,它又在砖石瓦砾中蕴藏着令人痴迷的历史谶语。
山东
民居,总与
山东
话一样带着些复杂的土气。和深宅大院、灰瓦白墙的晋商大院不同,这里这里处处渗透着黄土梁上的泥土香。很难与精致、玲珑扯上什么关系,也绝说不上威严或恢弘,但总有种独特的味道,像挂在灰泥墙上的金色苞米串儿。
土地上的浒苔
院墙越高,院墙下的阴影愈深。对于一座封建庄园来说,尤其如此。
史书已有定论:“牟墨林是始于清末民初的民间土地房产最多、规模最大、盛期最长的
中国
近代史以来第一佃作大财主。”
牟氏庄园-牟墨林故居
这么大的土财主,姓氏却叫人十分陌生。它最初的主人牟墨林是北方头号大地主,据说由于面目生得黑,名字中又带个墨字,民间称其“牟二黑子”。
再往上追溯,其一世牟敬祖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任
栖霞
主簿。当时,连年战火已将县城摧残得满目疮痍。牟敬祖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终使一方百姓重获安宁,为此受到朝廷嘉奖。
然而,由于子嗣凋零,此后牟家数代均未有建树。直到第七世牟时俊生下八个儿子,牟家方有兴旺的势头。为改变家族命运,牟时俊为儿子们恭请私塾,从此耕读传家,仕途平坦,家业蒸蒸日上,终于让牟氏在清初成为
栖霞
四大家族之首。
牟氏庄园
再后来,就是这位牟墨林的出现了。这个牟墨林,实在是个很有头脑的剥削者。清嘉庆年间,恰逢灾荒,饿殍遍野,连官粮都赈得见了底,牟家依旧有余粮。于是牟墨林给出了一个没人能够拒绝的条件:允许土地所有者在出售土地换取粮食后,依旧享有耕种权。
这样的条款简直正中饥民们脆弱的内心!于是无论大户小农,均纷纷出售土地给牟二黑子,还对他感恩戴德,甚至有外地饥民“恳求”他飘洋过海到
关东
收购土地。很快,他便占据了巨量的生产资料,家产迅速膨胀。至临终前,牟家已拥有土地近五万亩。
据记载,当时的百姓们都称牟墨林为“活
菩萨
”。
牟氏庄园
韭菜长大后,就要开始收割了。在此过程中,牟墨林以地租、放债、雇工和无偿劳役等手段剥削农民,不少农民受尽了“高利贷”之苦。对自家佃农和奴隶的身体虐待和剥削,自然也从未停止。
说到这里,观众想象力的边界可能也不过是水牢这类酷刑用具了,它在牟氏庄园也的确存在。可下面这条恐怕更能挑战你的认知:牟墨林享有佃户村里的“初夜权”,凡是村里结婚的新媳妇,都要来庄园里与他过第一夜……
牟氏庄园
这是属于牟墨林的时代。涓涓油水聚拢起来,也不流动,就锁在这深宅大院里,在死水一潭里发酵,让我想起早年附近海上营养富集之处泛滥的浒苔。鼎盛时,牟家光账房先生就有60余人。放眼望去,砖垒成屋,屋连成院,院合为庄,庄聚似城。加上勾结官府,设炉铸造土枪土炮,牟家可以说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
当然了,样子还是要做一下的。灾荒之年,牟家偶尔也放粮赈一赈灾。牟墨林穿着朴素,常荷锨背篓上山查看庄稼。只是腰不见得能弯下去,耕种之法恐怕也早已忘了大半了。但他的演技的确十分精彩,据说曾有绑匪在牟家门口撞见了牟墨林,反将衣衫褴褛的他认成了长工,问过路后就给放了过去。
牟氏庄园-牟墨林故居
只是,长夜再长,吸血鬼也捱不过黎明的微光。随着庄园走向辉煌,封建地主也开始走向灭亡。至今年,牟氏庄园刚好走过了整三百年。三百年并不长,土梁上的瓦砾还没来得及碎裂,山墙也来不及生出缝隙,庄园看起来依旧正值壮年。三百年也不短,它记录了一个社会群体从萌芽到入土全过程的风云激荡。注视着它,眼前是很多个时代的大戏轮番上演。大院深邃,周遭万籁,于无声处可听惊雷。
庄园六怪
凡文化景点,为吸引游客,总爱打造一些天花乱坠的概念。但牟氏庄园的确不同,它的“三雕”“六怪”“九绝”,是民间长期总结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特色。
也难怪,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才基本完工。这横跨两百多年的建造,可谓慢工出细活,也总该为
中国
的建筑艺术留下些什么了。
这第一怪,叫做“墙上生花”。
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中有一面砌于清同治年间的虎皮墙,被誉为“
中国
最好的石砌花墙”。墙面上的鹅卵石,经过了色彩、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精挑细选,以不同的组合拼成各色传统图案纹样,
比如
莲花、游鱼、宝瓶、葫芦等,充满了田园建筑的诗情画意与奇工巧思。它是
中国
建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是以建筑为宣纸铺开的写意画作。
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
这第二怪,叫做“穿堂门儿一线开”。
传统大院,往往注重“移步换景”,主打的就是一个“隐私”和“层次感”。照壁、屏风、穿堂、廊窗等等,无不是为此而存在的。而且
山东
风俗讲究,前后门是不得对开的。牟氏庄园却将这一切统统打破,大院所有的客厅、堂屋均将前后门开在同一条直线上。只要将所有门打开,便可从头至尾一眼望穿,如同大院的脊柱。
牟氏庄园
自然不会经常如此。只有接待极为尊贵的客人时,这些门才会全部敞开,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无保留的通坦清明。客人也可因此十分方便地穿堂过院,直达正房。
这第三怪,叫做“烧炕火洞在室外”。
牟氏庄园
北方孩子,对炕其实是不大稀罕的。我幼时在农村老家,要帮着父母烧土炕。劈里啪啦的柴火在外屋烧着,一边煨着锅里的饭食,一边加热着里屋的炕。对南方孩子和城市孩子来说,这种土炕就挺新奇了。
但牟家的炕更神奇,烧火口干脆不开在屋内,而是直接在室外墙脚下留了一个方形的石洞,一路砌筑到室内的炕下。如此一来,既能起到热炕取暖的作用,又保持了室内的绝对整洁,可谓一大特色。据说故宫的火炕,很多也是这样的设计,可见牟家当年的地位。唯一的问题是不能同时用来烧饭了,但想来这封建庄园主对此应当并不在意吧!
这第四怪,叫做“烟囱立在山墙外”。
牟氏庄园
整座庄园的近百个烟囱,全部砌在山墙外面。顶部设有遮雨帽,远看似小塔,十分有特色。它不仅能防雨排烟,还能减少火炕热量的散失,可以说是两百多年前的“环保建筑”了。
牟氏庄园
除了这些怪奇的设计,牟氏庄园还留存着很多国宝级文物。
比如
牟墨林之孙牟宗朴为六十大寿的庆典,请
湖南
艺人刺绣的一件国宝级寿幛。它远看是一个寿字,凑近才发现其图案是由27朵牡丹花拼成的。无论是创意、构图、工艺、色彩、用料,均堪称
中国
刺绣品中的巅峰之作。
牟氏庄园
又
比如
,日新堂中用一整座大殿才收藏得下的“龙砚”。这块巨大的砚台,环绕欣赏一圈都要耗费不少的时间。五十六条雕龙,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的真挚情谊。六十八吨的重量,在
中国
现存的砚
台中
是现象级的存在。用它磨墨沁笔,挥就的墨宝怎能不是“重量级”的呢?
牟氏庄园
除去建筑本身,
烟台
的风土人情也被打包装进了大院。石头和黄土的色彩是单调的,但民俗文化为这里涂上了一层鲜活的欢悦。花饽饽、剪纸、抛绣球、迎亲娶亲、发大殡、民间灯展等胶东传统民俗,调济了耕读生活的乏,也为如今的游客带去了层次丰富的见闻和趣味。
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
每逢黄金周,这里都会举行各色民俗文化节。在大红纸张和馒头的腾腾热气里,文化完成了千百年的传承。
两个版本的“故事”
有趣的是,我偶然读到了一位年轻时曾随学校出游牟氏庄园,时隔半个世纪后以花甲之躯再次探访的人。不同的是,他用同一双眼睛,读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前一次,是“唾弃剥削、铭记斗争”的阶级教育,后一次却变成了“耕读传家、勤俭励志”的地方文化教育。那个埋葬了无数枯骨的深井水牢,也变成了“凝聚古人智慧”的“传统冰窖”。偷梁换柱之味,可见一斑。
牟氏庄园
如今的牟墨林摇身一变,成了“儒家财主”、“对
栖霞
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原作者感叹道,“再进“牟氏庄园”,我才发现牟墨林是怎样“被政治”的,以及阶级教育时,我和我的同学是怎样“被欺骗”的。这让我吃惊:同是这位牟墨林,他可以“被打扮”得比青竹蛇、黄蜂针还狠毒的地主,也可“被打扮”成企业家、做人典范、“救苦救难的活
菩萨
”。”
他接着写道:“果真应了胡适那句‘名言’:‘历史是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女孩子。’然而他这句所谓名言本身也是被打扮出来的。胡适的原话是:‘历史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胡适《实验主义》)。像胡适这样的大家、名人,他的话原来也是可以‘被打扮’的。”
牟氏庄园
可能牟二黑子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去世这么久之后,居然还能在一群毫不相关的人笔下来个“华丽转身”。
牟氏庄园
于是每一段历史,都成了一颗上好的鹅卵石。它们曾以独一无二的形状与色泽躺在沙滩上,却被人捡了来,拼凑成一面精致华美的墙,用以勾勒另一种毫不相干的图案。只是不知这墙,究竟筑于五十年前,还是五十年后。抑或是,根本还未完工。
但无论如何,这面卵石墙是精致无二的。它是一个时代矗立着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