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穿越浆水泉—黑峪—佛峪胜境阅读:1949/3
相关目的地:济南
出发时间:2021-03-07
出行天数:1 天
人均:55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161304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藏龙涧我已到过多次,这次决定穿越佛峪去看般若寺遗址上的隋唐摩崖造像。还是从我最熟悉的浆水泉水库出发,由水库东侧上山,这一段几个山坡都不大,山路平坦舒缓,走着走着越发觉得林间小道潮湿松软,一股开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山路曲折回环,途经小狸猫山到“八仙桌”,然后由“八仙桌”南行下
南涧
,再跨过涧底上行到“黑峪大饭店”。这条路线是藏龙涧的驴行主线之一,不再细说。
“黑峪大饭店”是驴友口口相传的叫法,其实不过是一处荒村小店而已。而黑峪村的确是荒村,已多年无人居住了。就现存的规模来看,曾经的黑峪村大约有十几户人家吧,整个村落都是石头房子,由于村民已搬迁下山,村中处处房屋倾圮,屋内的树木竟然有碗口那般粗。
如今“黑峪大饭店”的三间瓦房,是整个黑峪村硕果仅存的房屋了。这三间瓦房当年应该是堂屋,现在东间作厨房使用,支起来一口大锅煮面,中间和西间摆着手擀的面条、饮水和蔬菜,还架起来一个小锅炒菜,但只有几样简单的小菜可点,主食是面条。南来北往的驴友们都聚在这简陋的小院里,围着石桌石凳畅谈,坐得满满当当,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我仍旧只点了一碗手擀面,在这荒山野岭能吃上这样一碗简单的面条,心里却觉得无比温暖。人生最幸福的事儿,不过如此而已。
院子外头拴着两头小毛驴,这一粥一饭,都是小毛驴儿从山下徒步背上来的,每天早晨准点上山,无论严寒酷暑,风雨不辍。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对这两头小毛驴儿满怀感激之情,每次来爬山,无论吃不吃面,都要来看看它俩,仿佛是我多年的好友一样。
(后面两张毛驴的照片摄于2018年秋天)
吃罢面条立即赶路,继续向南爬高登黑峪顶。黑峪村大约处在黑峪顶北侧半山腰里的位置。爬上黑峪顶以后,向南边一望,视野无比开阔,矿村就在我脚下,房屋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的一片,规模颇宏大,像市镇那样繁华。再远处就是南绕城高速,汽车穿梭着来来去去。
矿村新修的水泥路一直通到山顶,我就顺着这路下山,一路上不断有汽车呼啸着驶过,扬起一阵阵烟尘。因为这条路,黑峪以南的山野风光算是破坏殆尽了,所以几乎没有驴友走到这里来。我想“黑峪大饭店”的小毛驴儿大概是从这条路上山的,路旁偶尔能看到驴屎球子,小毛驴的家就在这山脚下的矿村。
矿村,原名鑛村。鑛,旧读gǒng,汉字简化后,该字取消,鑛村遂更名为矿村。因汉字简化的缘故,导致如今我们对很多地名感到无所适从,仿佛千年文脉一下子中断了,很多事情都找不到源头去了。
比如
,仲宫何以为仲宫,现在已很难解释,毕竟汉字简化后“仲”和“终”根本是两码事儿了,早就不是一个字了。
我下到村里来,正是午后时分,村里既无人声,也无鸡鸣,安静的可怕。路两边都是
新建
的楼房,无门也无窗,竟然有三层甚至四层的,然而墙砖都裸露着,工程之草草可见一斑。大约是村民听闻拆迁的风声了吧,到处都在突击搞建设。
走到了大约是村中心的位置吧,我看到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坐在店铺、酒铺前晒太阳。问了村民后得知,此去佛峪大约有四里路的样子,我便向
东北
方向一路上山(黑峪在矿村
西北
方向,佛峪在
东北
方向)。过了两三家农家乐就到了村尽头,村外杏园很多,不少村民在园子里劳作,路旁有采摘杏的招牌。眼下杏树枝头只零零星星的开着几朵小花,大多都含苞待放,大约再有七八天光景杏花就全开了。花看半开,酒喝微醉,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不多会就到了佛峪,进口处是一个很宽阔的停车场,横七竖八地停着几辆车。穿过这个停车场就是林间小道了,佛峪其实是一处幽深的山涧,形似一个东西方向横卧的葫芦,头在东,尾在西,游人则沿着“葫芦”的内壁绕圈儿行走。
林间小道一下来首先到壶嘴泉,壶嘴泉取名极形象,泉水像茶壶嘴儿倒茶一般从岩石的小洞里泚出来,水势颇盛,哗哗有声,在这枯水的季节里尤为难得,不时有游人拿着瓶子来接水喝。
壶嘴泉一拐弯再下去就到了涧底。涧底有几处十分简陋的小木桥,盛夏时节这小木桥下流水滚滚滔滔,想必非常壮观。眼下初春时节,涧底无水,许多巨大的石块裸露着,背阴一侧尚有冰挂下垂。由涧底上行,走到尽头就是瀑布和浴佛池,池畔有有大禹曾登临过的禹王台和清代
济南
籍大学者周
永年
的林汲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