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齐鲁的文化,寻觅岁月的风骨,尽在山东博物馆——山东6日自由行5阅读:1085/25
相关目的地:济南
出发时间:2021-10-21
出行天数:6 天
人均: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3499266.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2021年10月23日,今日行程来到
山东
博物馆站。
开篇首语
2021年,是
中国
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百年间,
山东
一代代考古人栉风沐雨,向世人展示了多元、兼容绵延不断的齐鲁文化和辉煌历史。了解
山东
、认知齐鲁、追寻儒家、凭吊孔圣,作为博物馆爱好者,让更多的人了解祖国各地的历史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先上一张博物馆的证件照!这样的场景对所有人都是绝版!(100年这一刻空前绝后!)
山东
博物馆大厅的震撼不仅仅来自于这次纪念
中国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专题展览,而是来自“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山东
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2:50,从
山东
美术馆出来,这个雕塑后面就是
山东
博物馆。
《世界这么大,我们想去看看》,这件雕塑美术作品放在
山东
美术馆和
山东
博物馆之间简直太有创意了!刚刚从
山东
美术馆“
山东
大学120周年校庆美术大展”中回顾了
山东
120年沧桑与辉煌。现在又扎进
山东
博物馆去探究
山东
更久远的历史文化,这件作品连接了
山东
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在我看来,这“世界”在此地代表的不是地理概念的世界范围地域,而是
山东
历史的纵深感。
Let‘s go,让我们骑上这匹骏马,策马扬鞭飞驰回齐、鲁国人所在的年代,感受齐鲁文化的灿烂。
齐国的长城至今仍有多处留存,这条边界也是齐鲁的界墙,以齐长城为界,北为齐,南为鲁,大致以泰山和沂山为界,故如今的
济南
以北整个胶东半岛是齐国故地,而鲁西南一带则属鲁国国土。“齐国”当时不仅仅是
山东
这部分范围,还包括了
山东
以北的
河北
,以西的
河南
部分疆域。由于齐鲁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
山东
本地人更愿意用“齐鲁”称呼
山东
。
千万记得网上预约博物馆。上次在
湖南
博物馆提前3天没约上,可是把我急坏了。这回头天晚上20:51预约
成功
,今天一早7点从少年宫对面的雁栖UMA青年旅馆走到BRT5号公交车“明
湖西
路济安街”公交站上车,18站后在“省博物馆”站下车。开启
山东
美术馆和
山东
博物馆的旅行。
这是咱
山东
博物馆的硬件:上面三件是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第二季的馆藏品,下面是由
山东
百姓和专业文物工作者一起通过网络评选的
山东
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今天我将以这些文物为导向学习
山东
的历史与文化。
山东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中地位
中国
的博物馆资源相当丰富,截至2020年底,全国登记备案博物馆达5788家,其中全国5214家博物馆免费开放,全国分四批认定一级博物馆共有204家。
先让
山东
的读者看看咱省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中的地位,有点可以吹的资本啊。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它承载了一个城市(或者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所以了解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的最好方式就是走进这个城市或者国家的博物馆。
一份来自国家文物局艾媒数据中心的报告数据显示,
中国
的博物馆数量从2010年开始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
中国
国力的增强。当国民的基本生活解决温饱了,就需要提高国民的素质。尽可能的利用国有博物馆资源丰富自己的头脑,了解国家各个省份的历史、文化实乃明智之举。
联合国把每年的5月18日规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促进各国博物馆发展的举措。有博物馆爱好者对每年的博物馆数量名次进行统计,目前看到最近的一次统计(2017年),
山东
博物馆的数量名列全国第一:485个!占到当年全国博物馆数量的9.4%!
为了证明我们(我的老家在
山东
)
山东
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中的地位,我是花了2天的功夫整理这张图表,数易其稿。(这张图表是可以任意按“列”根据需要进行名次排列的。)
要知道在全国204个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只有如下8个省份博物馆(院)进入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上海
博物馆,
南京
博物院,(
江苏
省)
湖南
省博物馆,
河南
博物院,
陕西
历史博物馆,
湖北
省博物馆,
浙江
省博物馆,
辽宁
省博物馆。
另有属于“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培养对象的分别是?
重庆
中国
三峡
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
山西
博物院。
省会城市内的博物馆是探究本省历史、强化形象、凸显品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依托与载体。所有省级博物馆都以能进入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为荣。那么
山东
的博物馆在最近的全国省份博物馆中表现出了不俗的战绩:
E 列是截止2017年底,拥有100家以上博物馆的省份,
山东
省名列第一。
F 列是2020年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省份各省拥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数量,
山东
省是唯一可以和
北京
拥有一级博物馆数量相提并论的省份。
G 列则是我根据百度粗略统计的各省级博物馆馆藏数量,
山东
博物馆的馆藏量也是位列
山西
、
陕西
、
成都
、
云南
之后的第五位。恰巧这几个博物馆,我都有参观过。
I 列是本省独立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排位也是并列第五。
J 列+号后是与其他省共有世遗数。
L列为2021年底前拥有国家宝藏的个数。
在为数不多的2次入选国家宝藏的6个省份博物馆里,
山东
省的博物馆赫然名列其中!
陕西
省的国家宝藏数居然和故宫博物院并驾齐驱!
我有幸参观了国家一级博物馆39个。
乐此不疲走省会博物馆,在已参观的省会博物馆收获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今我不仅走省会博物馆,同一地区能参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绝不落下。以上博物馆处
陕西
历史博物馆没有独立游记,其它均有专题游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入我的网页围观。
山东
博物馆是我参观的第12个省会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
省博物馆的logo其实是
山东
博物馆的抽象造型。博物馆的上部是一个银白色的半圆形穹顶,像初升的太阳和喷涌的泉水,充满生机和活力,凸显泉城的魅力;下部是庄重稳重的灰色方形镌刻立方体,时尚而有雕塑之美。“
山东
博物馆”五个字是郭沫若先生手书。
山东
省博物馆建筑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气势宏伟,博大精深。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高74米,平面为边长136米的正方体,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银白色半圆形穹顶,穹顶形似泉水,是省会
济南
的象征,以趵突喷涌为代表的泉水、泉韵、泉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下部为庄重稳健的灰色四角内切立方体,时尚而具雕塑之美;建筑的四个立面中部设计了简约宏大的柱廊阵列,增强了博物馆建筑所应有的浑厚凝重风格;外墙装饰选用泰沂山脉独有的雪花青石材,庄重典雅。此次
济南
之行,确实把
济南
泉城的概念记得入木三分。
山东
省博物馆是新
中国
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我身前的这个“M”形雕塑是
山东
美术馆的LOGO。
国家宝藏守护盛世韬略,华夏衣冠,美器食礼
齐国古都是现在
山东
的
淄博
。(
淄博
地处
山东
省行政地图的最中心部位。)
淄博
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期文化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岳石文化、殷商文化等在
淄博
皆有迹可循,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淄博
市临淄区围棋文化的发祥地
淄博
市临淄区作为其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上千年,被誉为海内名都。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作为享有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之称的齐国都城达800多年。
2018年这一季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已经让我们照见了齐
鲁山
川的服章之美,礼仪之大!
铛铛......揭晓这一季入选国家宝藏的文物:
得兵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按照西方的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亿人在学《孙子兵法》,我为此骄傲、自豪!第一件,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
中华文明可以有今天,答案不仅仅在于这朝服,而在于穿上这朝服的每一个人。
山东
博物馆也是希望对这种理解和喜爱建立一个桥梁,让传统服装不再只是停留在文献上、文物上的一个记录。第二件:明衍圣公朝服。
终有一天,这“稷下学宫”的庖厨不用再做百家之饭,而是能做一家之餐。
中国
最注重礼仪,我们在今天看到这套铜餐具时,可以想象到利用这些器具在进餐的人们,他们是何等的斯文。第三件:战国铜(套)餐具。
国家宝藏守护者的铮铮誓言:守护历史,守护盛世韬略,华夏衣冠,美器食礼!
这三件入选的国家宝藏高度契合了齐鲁文化,是
山东
博物馆最引以为豪的藏品。
世界闻名的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出土于
临沂
(当时的鲁国)。这件闻名世界的鲁国文物,让世界认知
中国
历史上的鲁国在今天的
山东
。
反映出当时齐地(国)人民殷实富足的生活水平的《战国铜餐具》,不仅让10人宴饮食风俗找到了历史渊源,也让
中国
八大菜系的“鲁菜”声名远播。此源自于“齐”文化。
而选择《明衍圣公朝服》为国家宝藏可以引出孔子这一
山东
“代言人”。 按照儒家礼仪规范,我们需要“正衣冠”,通过这一宝藏既可以引出
中国
的服饰文化,又可以引出礼仪规范,可谓一石二鸟。
⬇️盛世韬略之《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
淄博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像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齐国名相管仲,晏婴,军事家孙武,文学家左思,农学家贾思勰、黄道婆....但是在《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未被发掘之前,还有人为孙武,孙膑是否是1个or2个人争论不休。《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问世,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关于此件国宝下面游记有详细介绍。
⬇️华夏衣冠。
以下三段文字摘自网友“讲故事的翁老头”文章。
中国
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自黄帝创立“冕服”起,我们古老的华夏民族便有了“衣冠上国”的称谓。华夏衣冠又称为“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象征着
中国
的灿烂文明和精神气质。《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提到:“
中国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见华夏文明与华夏衣冠的联系之紧密,衣冠代表着礼仪与文明。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代表儒家的服饰,则是文化与艺术的双重载体。
此次亮相《国家宝藏》第二季的明衍圣公朝服是一套完整朝服,其中梁冠由铜丝、纱质等材料制成,顶上有自前而后五道皮质的横梁,还装饰有金质的簪花、双凤。另外还包括赤罗衣、赤罗裳、中单、夫子履等。据专家鉴定,
山东
博物馆藏的衍圣公朝服为明末时期最后一套衍圣公朝服,对历史的可考价值尤为珍贵,世间罕有,故列为国家宝藏。
历史上每次改朝换代后,前朝的服饰都会被毁掉,不再穿用或收藏,但因孔府世袭罔替和特殊的贵族地位,得以保存大量的元明以来的服饰实物,尤其以明清衣冠为多,几乎涵盖了明清服饰的各个类别。朝服是在比较隆重的大朝会或仪式中穿着的服饰。明代文武官员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时穿朝服,外任官只在三大节、拜牌及迎诏时用朝服。
明代官员朝服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形制,戴
进贤
冠、穿赤罗衣、裳、白纱中单、蔽膝、革带、大带、玉佩、大绶、袜、履等。
明衍圣公朝服。宋朝起,孔子后代改封为“衍圣公”,延续到民国时期。(1935年)
“衍圣公”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皇帝对衍圣公尤为推崇,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当时的衍圣公府(
曲阜
的孔庙)之大仅次于皇家宫殿。
⬆️梁冠
高27厘米,筒径18.5厘米 由冠额、冠顶、冠耳组成。冠额位于冠体下部,覆于额上,并延伸至脑后。颜题正中海棠花形金池内饰宝相花,两侧为金凤。冠耳位于冠体后部,其上部两侧凸起若蝶翅状。冠额及冠耳四周为贴金框架,中间嵌铜丝网,并缀有金质纹饰。冠耳左右两侧各有一八瓣花形簪纽,用以贯簪。冠耳下部左右边框外壁缀有条形穿扣,冠额两端由此穿过与冠耳接合固定。冠顶为一球面拱形突起,跨在冠耳前壁与冠额之间,黑色漆纱质地。冠顶上现存五道皮质梁。这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所存唯一一件明代
进贤
冠(梁冠)传世实物。
⬆️朝服上衣
此赤罗衣,身长118厘米,腰宽62厘米,袖通长250厘米,袖宽73厘米 明代文武官员朝服上衣。直领、大襟右衽、大袖,领、襟、袖、摆处缘以四寸宽的青纱边。此件上衣按文献规定应使用罗,但实际质地为纱。
⬆️朝服下裳
明 孔府旧藏 现藏于
山东
博物馆 身长89厘米,腰围129厘米 明代文武官员朝服下裳。裳分为两大片,每片均由三幅织物拼缝而成,左右相向各打四褶。侧缘、底边缘以青纱。此件下裳按文献规定应使用罗,但实际质地为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