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观九江(上篇:东林寺+西林寺+牯岭街+庐山西线+庐山中线+东线含鄱口)阅读:1589/6
相关目的地:庐山
出发时间:2023-10-12
出行天数:3 天
人均:640RMB元
本文来源AI智能发布,来原网址:https://www.mafengwo.cn/i/24360242.html | 马蜂窝,如有侵权可以联系客服处理删除:724495525#qq.com(#替换@)
引
以人文名山著称于世的
庐山
,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恐怕只有五岳之首的泰山可堪一较高下而能傲视其余四岳。若单论某些方面,如著名诗篇的吟咏和同文人雅士的关系,甚至还略压泰山一头。从华夏文明早期《尚书·禹贡》中的“过
九江
,至于敷浅原……”,与太史公的“南登
庐山
,观禹所疏
九江
。”;到东晋南朝高僧名士的垂青——其中最著者如慧远大师的青灯礼佛、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谢灵运的纵情游赏;再到唐宋诗人的歌咏与理学大师朱熹的讲学,一直延续到近代领导人的夏都,称之为中华史上从未断绝的文脉之山也不为过。若说泰山具备的是帝王贵气,那
庐山
就充满了文人高士的风流儒雅气。
五岳中的西岳和东岳我已去过,三山还从未涉足,这次清秋,便准备远赴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
黄山
,与同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
庐山
一并游览,一次网罗三山中的前两座。
路线概述
从
重庆
去
庐山
的火车,只有到
庐山
站的,没有到
九江
站的,遂决定从靠近
庐山
站的
庐山
索道上山,而不从
九江
乘车去牯岭镇了。
在参考了前辈经验与大量游记的前提下,我制定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完美,可以将山上下大多数知名景点都走到的两日半至三日的游览计划:
第一天下午两点多由
重庆
抵
庐山
站,下午游览净土宗祖庭千年古刹东
西林
寺,随后乘索道上牯岭镇;
第二天游览山上西线锦绣谷、龙首崖悬索桥、三宝树及中线诸多近代人文景点(后因有多余时间还去了东线含鄱口。);
第三天登东线的五老峰,从
五峰
下三叠泉,游览三叠泉后徒步下山至
庐山
东门海会镇,然后从
庐山
东门搭
九江
—星子的长途过路车去白鹿洞书院(如要去李白笔下的
庐山
秀峰瀑布,可乘坐此班车直接到
星子县
,我因时间关系且听说当时瀑布水很小没有去。),游览玩白鹿洞书院后反向搭乘星子—
九江
的长途车(也有公交车,便宜几元钱但较慢)至
九江
市区,此时不到下午四点,又马不停蹄游览了
九江
市区长江沿线的三处景点琵琶亭、锁江楼塔和浔阳楼,晚上住宿
九江
;
第四天上午本还有时间转转,因走累了就在宾馆休息,11:00多
九江
站乘坐去
黄山
北的高铁离开
九江
市。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莲宗祖庭东林寺
10月12日清晨6:00乘动车D2378,14:14抵达
庐山
站。
走出
庐山
站,有很明显的标识引导去乘坐前往
庐山
索道下站的班车,我因要到东林寺便不去坐。东林寺距离
庐山
索道下站虽只有几公里,但公交要转车不太方便,于是选择打车。火车站到东林寺不到十公里问了几个师傅都开价40元,分文不少,就直接乘上一辆出租车来到东林寺门口。
东林寺,位于
江西
省
九江
市庐
山西
北麓 ,北距
九江
市16公里,东距
庐山
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
西林
寺以东,故名东林寺。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
庐山
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汉唐时成为
中国
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也被
日本
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
江西
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东林寺自建造以来,至2014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沧桑历尽,屡废屡兴。
进山门是一个广场,正中一塔乃是青云塔。
东林寺不同于其他知名寺庙,没什么商业气息,还保留着佛家庄严气象。据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寺里是不缺香火的,因此根本不收门票。
走过广场,前方即是天王殿。
穿过天王殿来到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四周有许多参天古木,在
大树
下坐坐,于祥和的气氛中感受内心的宁静。
寺后的藏经阁
东林寺内不似旅游景点,基本没看到路标指示,不过有许多志愿者态度很好,对问路解答非常耐心。
出木池
传说在东林建寺之初,慧远大师为筹集木材而发愁。一日,远公寐至夜半,梦中忽见一位自称“
庐山
之神”的白须老人对远公言道:“此处幽静足以栖。”这天夜里,天空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等到天明的时候一看,殿前的池塘中已涌出了许多上好的木材,解了慧远大师的燃眉之急。这都是慧远大师诚心鉴于天地,德行有感于神灵,故有此神助。后来,慧远大师以此木料所建之殿堂就命名为“神运殿”,涌出木材的那口池塘就叫“出木池”。
旁边有棵六朝松
走完中轴线上的建筑,想去远公塔院瞻仰慧远大师的墓塔,但辨不清方向,向一个黑矮僧人打听,不知是没听懂我标准的
重庆
牌普通话,还是压根不清楚自家有这么一号祖宗,他和我打起了机锋,不给我指点迷津,幸好正遇上一群也要去参拜慧远大师的女居士,表示能带我一同前去。
释慧远(334—416)本姓贾氏,东晋雁门楼烦(今
山西
宁武
)人。少游学于后赵主石虎统治下的
许昌
、
洛阳
,为诸生,兼通儒、道之学。后出家为僧,师从释道安于恒山,随至
襄阳
。前秦末,南下
荆州
。后迁居浔阳
庐山
,东
晋江
州刺史桓伊为立东林寺,居寺三十余年,为净土宗始祖。深得东晋皇室公卿礼敬。有集十二卷,已佚,《
庐山
记》存其诗一首。
在此凭吊一番,对这位力图为人们排解世间诸苦从而能使他们往生净土的有道高僧衷心钦佩。
致敬完远公,又跟随女居士们去看聪明泉。
东林寺玉佛楼后,有一泓清泉四季不涸,叫做“聪明泉”。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二人行至山脚,见有此处苍松翠柏、泉水潺潺,便于此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聪明泉”。唐太宗曾手书“聪明泉”三字,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亦有诗云:“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后人均刻碑留念。直到现在,许多到东林寺览胜的游客都要饮上一勺“聪明泉”水,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
聪明泉仿佛知道聪明人要来,所以泉水都干涸了,只剩下聪明。
聪明泉的后山上还有果公塔院和译经台等景点,想起明后天爬山任务艰巨就没有上去看。依原路返回大雄宝殿附近,徘徊一阵漫步走出东林寺,出山门右拐向西大约五百米就是
西林
寺。
不识庐山真面目——西林寺
西林
寺,初是沙门竺昙现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
西林
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
西林
寺较东林寺更为清静,完全称得上门可罗雀,穿过寺前牌坊与山门,可以见到寺后一座高大庄严的佛塔。